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2.
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现象,催眠术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催眠术曾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治疗过程中,然而,催眠术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催眠现象的定义和基本要素以及催眠术在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的介绍。1催眠现象的定义自从催眠还象被人们观察和研究以来,有关催眠还象及其作用,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催眠现象的表现丰富多采。不同的被催眠者有不同的要求、感受和反应,有的希望通过催眠重建他们的行为模式,如戒烟;有的希望能镇痛;有的出现幻觉;有的则出现“不自主”的运动;有的唤起了对被遗忘…  相似文献   
93.
94.
本文应用BPRS对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症状学构象分析。入组病例均符合黄山会议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BPRS分>18分。其中男性30例,女性37例;年龄16~57岁,病程6月~12年,平均5.2年。经相关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呈负相关(r=-0.564,P<0.001;r=-0.326,P<0.01);阳性症状与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难治性强迫症与非难治性强迫症的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51例难治性强迫症和59例非难治性强迫症的5-HTT基因型,并比较2组之间的5-HT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和非难治性强迫症组5-HTT的基因型(X2=11.09,P=0.02)和等位基因频率(X2=20.04,P=0.00)差异有显著性.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与难治性强迫症呈明显正关联(OR=9.39,X2=9.51,P<0.01;OR=23.40,X2=19.03,P<0.01.结论 5-HTT基因多态性中L+/L+基因型和L+与难治性强迫症相关联,是难治性强迫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典型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对躁狂症治疗的效果及局限性 ,并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躁狂症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 ,今后若能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则有可能为躁狂症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利培酮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伯68例各型急性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锂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利培酮或氯氮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结果:利培酮组在治疗第2、4、8周周末显效率分别为18.8%,71.9%和87.5%,有效率为68.8%、87.5%、93.8%,与氯氮平组相似,但前者第1周周末有效率(28.1%)不及后者(55.6%)。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具有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相似的总体疗效、更安的安全性,但起效稍迟,可作为急性躁狂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临床上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识别率。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单相、双相抑郁各30例,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人格特点的差异,并分析人格评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相、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焦虑因子的平均值显示患者有轻度抑郁、焦虑情绪,并且严重程度相当。单相抑郁患者的E、N分及个性距离均显著低于双相抑郁患者[(46.67±7.91)分vs(54.67±12.66)分,(56.50±8.63)分vs(61.33±8.19)分,(11.77±6.69)分vs(18.06±7.15)分],而P分及L分的差异无显著性。双相抑郁患者在EPQ个性象限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外向不稳定象限(60%),两组患者个性象限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总体而言,抑郁患者的E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负相关(r=-0.45,r=-0.26),而N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正相关(r=0.48,r=0.35)。个性距离与抑郁因子有显著正相关(r=0.26),而与焦虑因子分相关性不显著(r=0.22)。结论在病情程度相当情况下,单相抑郁患者与双相抑郁患者EPQ个性有明显不同。虽然抑郁影响EPQ结果,但是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鉴别方面对临床医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估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在双相障碍(BP)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以及与重性抑郁障碍(单相抑郁障碍,UP)患者区分的最佳划界分及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方法 对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确诊的284例双相障碍患者(BP组)和134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UP组),使用中文版MDQ进行测评,其中147例双相障碍患者(51.8%)在8~14 d重测.结果 中文版MDQ对BP组评定结果的因子分析显示,选取2因子的方法最佳(因子Ⅰ、因子Ⅱ的特征根值分别为2.98、2.14),2个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39.4%;中文版MDQ内部因子一致性分析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7,MDQ重测相关系数为0.63(P<0.01);13项条目的 阳性回答率为32.4%~78.2%;经ROC曲线法评价,MDQ区分BP组与UP组的最佳划界分为7分,相应敏感性、特异性为0.64、0.80.结论 中文版MDQ的信效度指标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并且对于临床上的心境障碍患者,可以选择7分作为区分BP与UP的最佳划界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吸烟对华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次数(N}IAs)和住院时间(ms)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吸烟与非吸烟分裂症患者与NRAs和LHS对比的研究报道,按照匹配原则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进行数据提取。通过Meta分析计算吸烟和非吸烟患者NHAs和LHS的加权均数差(wMD)。结果:共计20项研究(包括2088例吸烟和1823例非吸烟分裂症患者)纳入Meta分析。吸烟患者的NHAs和LHS均显著高于非吸烟患者,其WMD分别为0.69(95%CI:0.43,0.96)和0.28(95%CI:0.10,0.46)。结论:吸烟可能导致华人分裂症患者NHAs增多和LHS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