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了解农村人群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的分布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对安庆周边(东至县)农村地区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WHR、BMI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2 890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平均FBG为(5.81±1.53) mmol/L,DM粗患病率为9.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2%;随着BMI的增加,FBG水平和DM患病率也呈增加趋势;BMI、WHR达肥胖标准(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人群的FBG水平及DM患病率均比各自正常人群高.将BMI和WHR同时纳入模型,并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胆固醇、三酰甘油、舒张压、收缩压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R与DM患病相关联(OR=5.76,95% CI:2.67~12.43),而BMI与DM患病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型肥胖与DM患病有关,提示腹型肥胖者易发生DM.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安庆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方法:2005—08/2006—02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农村地区选择年龄在50~75周岁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7例。569人完成了4周随访。利用569人的基线资料,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结果:①安庆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7.7%。②其主要组分的检出率分别为:肥胖11.1%、高血糖9.5%、高三酰甘油10.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③经分层分析发现,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的增加,代谢综合征、高空腹血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检出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安庆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中患有代谢综合征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原发性高血压家系资料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药物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00年我们在安徽的某两地区进行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查和服用苯那普利后血压的随访研究,共调查了600合格户,随访服药的人数达800人.结果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34T位置)有3种多态性,即TT、TC、CC性,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28.2%,T为71.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前不同基因型血压值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根据临床实际降压有效与无效分类,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 吸烟和饮酒等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Ⅱ、Ⅲ期高血压CC纯合突变型患者在急性期和慢性期调整后降压效果高于其它两种基因型,在Ⅰ期高血压患者未见这种趋势.结论 CC纯合突变型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对苯那普利药物的有效降压作用较其它两种基因型明显,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苯那普利药物的疗效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亲微粒体环氧化酶(EPHX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GSTT1)的遗传多态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北京燕山某医院对入院分娩的630个母亲婴儿对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EPHX1和GSTT1、GSTM1基因多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经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芳香烃溶剂暴露、在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与血清叶酸水平变化间的关系。方法从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上海、南京6城市收集的480位28~75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1:1:1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0.4mg叶酸组、0.8mg叶酸组每日分别服用10mg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马来酸依那普利+0.4mg叶酸、10mg马来酸依那普利+0.8mg叶酸,连续服用8周。收集治疗前后的血清叶酸水平、MTHFR C677T位点的基因型及其他相关指标。本研究对主要资料完整者371人(男156人,女215人)的MTHFR C677T位点与血清叶酸水平变化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中C677T基因型对叶酸变化水平无明显作用,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试验组中血清叶酸变化水平在C677T CC、CT和TT基因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T型增加水平最少,CC型增加最多。以677CC基因型人群的叶酸变化水平为参照,合并叶酸组中TT基因型在调整前(β=3.99,P=0.034)后(β=5.6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mg叶酸组和0.8mg叶酸组TT基因型在调整前(β分别为5.33和2.64,P分别为0.061和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β分别为5.60和4.68,P分别为0.031和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中CT基因型调整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MTHFR C677T的基因型对叶酸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踝臂指数的流行病学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踝臂指数的测量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0.90)的简便有效无创的方法.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通常有局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并且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风险.目的:总结近年来踝臂指数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论点论据可靠并与踝臂指数方面的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或者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章.保留26篇文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有研究表明外周动脉疾病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发现慢性.肾病、胰岛素使用、蛋白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T基因型、高龄、女性、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升高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以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等是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建议应该加强对糖尿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脂血症等"三高"人群的非传统危险因素的检测和干预.外周动脉疾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经典指标,不仅仅能够反映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而且也能预测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利用踝臂指数能够很好的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0.9).尽管外周动脉疾病能够很好的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但经常未被诊断和处理.目前,踝臂指数的临床筛查在国内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针对外周动脉疾病高危人群及有下肢动脉疾病风险的患者应建议进行常规踝臂指数检查.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恶性肿瘤死因顺位逐渐上升,1981年占国民死因的第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肺癌死亡率男女都一直增高,并且认为有持续增加的倾向。因此,本研究试图以分析恶性肿瘤的动态变化及其构成为目的,并分析肺癌的死亡与香烟消费量之间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及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改善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合并高血压患者残余尿(PVR)的疗效。方法:360例男性BPH合并高血压患者进入随机双盲临床实验,随机进入特拉唑嗪(2 mg/d)、氨氯地平(5 mg/d)、联合用药组(特拉唑嗪2 mg/d+氨氯地平5 mg/d)3个治疗组,各120例,分别测定治疗4周前后的PVR值。应用非参检验及回归分析氨氯地平及联合用药的有效性。结果:对于男性LUTS合并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ΔPVR=6.8)、特拉唑嗪(ΔPVR=7.6)及联合用药(ΔPVR=8.8)均能能有效降低PVR(P均<0.01),但三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氨氯地平单独或联合特拉唑嗪可以有效改善LUTS患者PVR,但效果与单用特拉唑嗪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背景:踝臂指数的测量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 0.90)的简便有效无创的方法。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通常有局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并且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风险。 目的:总结近年来踝臂指数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论点论据可靠并与踝臂指数方面的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或者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章。保留26篇文章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有研究表明外周动脉疾病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发现慢性肾病、胰岛素使用、蛋白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T基因型、高龄、女性、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升高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以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等是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建议应该加强对糖尿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脂血症等“三高”人群的非传统危险因素的检测和干预。外周动脉疾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经典指标,不仅仅能够反映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而且也能预测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利用踝臂指数能够很好的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 0.9)。尽管外周动脉疾病能够很好的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但经常未被诊断和处理。目前,踝臂指数的临床筛查在国内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针对外周动脉疾病高危人群及有下肢动脉疾病风险的患者应建议进行常规踝臂指数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XⅢ(FXⅢ)基因Va134Leu突变与中国人群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了150例原发性脑出血病人和150例非脑卒中对照组FXⅢ基因的基因型位点频率。结果在所研究的人群中发现了4例FXⅢ基因Val34Leu突变的杂合子,全部位于脑出血组,没有发现突变型的纯合子。等位基因Val34和Leu34在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中的频率分别是99.3%和0.7%。结论FXⅢ基因Val34Leu突变可能与中国人群的脑出血有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