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肺癌5年患病率是130.2(1/10万).其中男性84.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4位[1].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显示,在初诊时57%的肺癌患者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2],所以晚期患者的治疗是肺癌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进展最多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标准。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对分期、预后及治疗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利妥昔单抗与荧光示踪剂吲哚菁绿偶联,制备新型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确定最佳偶联比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安全限度及定位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直接偶联法制备新型前哨淋巴结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双层析快速薄层层析-硅胶层析纸法测定标记率,非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新型示踪剂中单抗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按中华药典要求检测新型示踪剂的安全限度及在小鼠体内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性能。结果:新型示踪剂中利妥昔单抗分子完整且保持了单抗的免疫活性,利妥昔单抗大分子上吲哚菁绿的标记率为100%,新型示踪剂为无菌、无致热原的溶液且局部注射不会产生危害。利妥昔单抗与吲哚菁绿质量比例为4∶1、6∶1偶联形成的新型示踪剂,前哨淋巴结显像效果最佳。前哨淋巴结定位与核素法一致。结论: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偶联的新型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制备工艺简单且无放射性危害,其中单抗的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无破坏,为无菌、无致热原、无急性毒性的示踪剂,能够用于前哨淋巴结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 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检测的最佳方案.方法 收集2008-01-10-2013-12-25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7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检查疑诊为复发转移,并于1周内接受18 F-PDG PET/CT检查及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e CT)扫描和血清癌胚抗原(e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按病例和按病灶分别统计1 8 F-FDG PET/CT和ce 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PET/CT与ce CT的诊断效率的差异,分析PET/CT诊断效率在CEA正常组和升高组的差别,研究18F-FDGPET/CT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 在全组患者中,按病例分析18 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5.6%(86/90),明显优于CT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6,P=0.002;18F-FDG PET/CT的特异度为81.5%(22/27),优于CT的72.4% (21/29);18 F-FDG PET/CT的准确度为92.3%(108/117),明显优于CT的76.9%(9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6,P=0.001.按病灶分析,18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5.0%(151/159),明显优于CT的83.9%(1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5,P=0.001;18F FDG PET/CT特异度为83.3% (45/54),明显优于CT的73.8% (31/42);18 F-FDG PET/CT准确度为92.0%(196/213),明显优于CT的81.7%(156/191),x2=9.607,P=0.002.CEA升高组,按病例分析18 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7.3%(71/73),特异度为80.0%(12/15),准确度为96.5%(83/86),与CEA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病灶分析,18F-FDG PET/CT在CEA升高组的灵敏度为96.6%(141/146),特异度为80.6%(25/31),准确度为93.8%(166/177),其中灵敏度(x2=4.319,P=0.038)和准确度(x2 =5.166,P=0.023)与CEA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8 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病例中,15.4%(14/91)的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46.2%(42/91)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对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失为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有效工具,并且对CEA升高的患者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近年来,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分子对接技术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一部分,逐渐成为链接中药应用与现代化的重要纽带.本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中药大黄活性成分土大黄苷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求土大黄苷作用与CML的可能机制.方法 前期研究中构建了CML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了CML关键靶点蛋白,作为本研究的受体;通过软件Chemoffice 8.0构建土大黄苷的分子结构,导入SYBYL软件中,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作为本研究的配体.利用SYBYL8.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用配体-受体亲和力的一致性评分函数进行打分,并对氢键及其结合部位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文献验证.结果 得到土大黄苷与CML19个相关基因之间的分子对接评分及氢键数,其中与JUN(2G01)受体对接得分及氢键数是最高的,说明土大黄苷与JUN(2G01)结合最好,可以推断JUN(2G01)是土大黄苷优先选择的作用受体.其次,得分较高的还有SRC (SRC)、JAK2 (5AEP)、MAPK14(2YIX)、FRAP1(3OAW)、MAPK8(3PZE)和PARP1(1U5Y)等.结论 大黄活性成分土大黄苷对CML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的,其作用受体可能与JUN、SRC、JAK2、MAPK14、FRAP1、MAPK8和PARP1等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近年来虽然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是其预后仍然较差.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孤立淋巴结跳跃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淋巴结跳跃转移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3-12-31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的62例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选取年龄、性别、肿瘤长度、肿瘤部位、T分期、分化程度、清除淋巴结数、术后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因素,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并绘出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有淋巴结跳跃转移31例,转移率为50.0%.其中中段及下段发生跳跃转移数分别为26例(83.9%)和5例(16.1%).生存分析显示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为43.7个月和26.0%.伴随跳跃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为33.6个月和16.0%,无跳跃转移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为51.9个月和35.0%,P=0.036.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跳跃转移(P=0.005)和术后治疗方式(P=0.037)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跳跃转移(P=0.039,HR=1.793,95%CI:1.031~3.120)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跳跃转移在胸段食管癌中常见,淋巴结跳跃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 F-FLT PET显像能否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方法 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脑胶质瘤LN229细胞以6 MVX线照射0、8和16Gy后分别行克隆形成细胞存活率实验和18 F-FLT细胞摄取实验,各剂量组2种细胞的数据差异行t检验,同种细胞放疗前(0 Gy)与放疗后数据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MDA-MB-237和LN229细胞分别接种至雌性BALB/c nu/nu裸鼠右后肢外侧皮下,待肿瘤直径长至10 mm时,将2种荷瘤鼠均按0、8和16 Gy分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2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放疗后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肿瘤与肌肉的SUV比值(T/M)和TK1标记指数(LITK1),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Gy辐照后MDA-MB-231细胞和LN229细胞生存分数分别为(59.73±4.3)%和(93.41±3.75)%(t=-13.20,P<0.001),16 Gy时两者生存分数分别为(43.57±4.06)%和(81.77±4.42)%(t=-14.24,P<0.001).8Gy辐照后1 h MDA-MB-231细胞18F-FLT摄取降至(18.32±1.38) kBq/105细胞[0Gy时为(128.22±8.24) kBq/105细胞,F=266.41,P<0.01],72h内保持在较低水平;LN229细胞辐照后1h摄取降至(9.87±1.30) kBq/105细胞[0 Gy时为(134.88±6.59) kBq/105细胞,F=346.06,P<0.01],后逐渐增加,72 h时升至(127.17±9.08) kBq/105细胞(F =346.06,P>0.05);16 Gy时2种细胞摄取变化基本同8Gy组.8 Gy放疗后裸鼠MDA-MB-231移植瘤18 F-FLT摄取在第1天T/M比值下降至0.78±0.39(放疗前为2.84±0.29,F=39.78,P<0.01),后缓慢升高,在第7天时仍低于放疗前水平(F=39.78,P<0.01);16 Gy时变化基本同8Gy组.LN229移植瘤8 Gy放疗在第1天T/M比值升高至2.41±0.47(放疗前为1.58±0.29,F=34.01,P<0.05),后逐渐降低,到第7天降至0.66±0.32(F=34.01,P<0.05);16 Gy放疗后18 F-FLT摄取值持续下降,至第7天降到0.44±0.22 (F=41.85,P<0.01).2组细胞移植瘤8Gy和16 Gy放疗后18F-FLT摄取与TK1表达相关(8 Gy:r =0.67,0.73; 16 Gy:r =0.73,0.69,均P<0.01).结论 实验结果示18F-FLT PET显像能够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能否应用于临床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三维适形放疗(3D-CRT)以其照射野形状和剂量分布与肿瘤靶区的适形性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照射剂量的提高和正常组织的保护创造了条件,但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NSCLC 3D-CRT治疗计划制定时计划靶区(PTY)确定和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影像引导放疗(IGRT)是分析和解决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对PTV确定及其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8岁.1998年10月15日行结肠癌、空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降结肠低分化腺癌(pT3N2M0),小肠中分化腺癌(pT3N1M0).术后行ELFP方案(顺铂+依托泊苷+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5次,FOM方案(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甲环亚硝脲)化疗1次,阿克拉霉素治疗1次,腹腔内化疗2次.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XCL12 gene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XCL12, CXCR4 and DNA methyhransferases (DNMTs) in glioma, and to analyze the methylation regulation and mechanism of CXCL12/CXCR4 signaling axis in the malignant progress of glioma. Methods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XCL12, CXCR4, DNMT1, DNMT3A and DNMT3B was detected by the semi - quantitative RT - PCR and real - time PCR in 76 gliomas and 10 normal brain tissues.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XCL12 in glioma was also studied by the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Results ( 1 )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XCR4 in glioma increased with WHO grades. (2) Methylation of CXCL12 was detected in 34. 2% ( 26/76 ) of gliomas, but the methyla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WHO grades. ( 3 ) Epigenetic inactivation of CXCL12 mainly happened in low- grade gliomas, and the CXCL12 mRNA level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methylation status. (4)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three DNMT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XCL12 - methylated gliomas than in the CXCL12 - unmethylated ones. Conclusion The CXCR4 gene may be a marker of aggressiv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glioma. The CXCL12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s detected mainly in low - grade gliomas. And the methylaiton of CXCL12 gene cause the down - regulation of its mRNA levels in low - grade gliomas. The high expressions of DNMT1、DNMT3A and DNMT3B may b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CXCL12 methyl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经阴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共220例,随机分为两组,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刺激排尿组为观察组110例,常规尿潴留处理方法为对照组11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