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的刑法学是以犯罪为中心展开的理论体系:犯罪被认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也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重心;罪刑关系被认为是刑法学的“主轴”,犯罪在罪刑关系中处于基础的、主导的地位,刑罚是犯罪的后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体系在当代已陷于“危机”:犯罪概念的实质内涵迄今不能有效确定.意味着整个刑法学建立在“沙滩”之上;罪刑关系也难以担当整个刑法学的理论框架,无法统摄与支撑整个理论体系内容:犯罪在罪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被动摇,刑罚的主导性凸显。刑罚(或刑罚权)才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中心。“犯罪中心论”体系应当向“刑罚中心论”体系演变。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对“档案犯罪”的规制存在时效滞后、范围过窄、刑罚单一等诸多局限,未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预防和惩戒“档案犯罪”的现实需要。当前,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档案犯罪”刑法规制的可能途径是,修改“档案犯罪”构成要件;增设“档案犯罪”罪名;完善刑罚配置。  相似文献   

3.
一、犯罪的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严重危害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有刑罚当罚性。”[1] (P 75) 上述关于犯罪的“三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已成为犯罪特征的通说 ,笔者对此也无异议。但如何理解犯罪的三特征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如何理解应受刑罚惩罚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在犯罪三特征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通说中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刑法学》[1] (P .79- 80 ) 、《刑法》[2 ]…  相似文献   

4.
刑罚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作为对犯罪这种反社会行为的“否定之否定”,刑罚制度中无疑会具有更多的强制性因素;一旦这些强制性因素被滥用,刑罚就具有滑向野蛮的巨大危险.而刑罚最野蛮的表现,莫过于否定“人之为人”的资格,在法律上将人由主体降格为客体.这种“人格剥夺刑”在人类历史之处曾经普遍存在.回顾罗马法中的人格剥夺制度,为系统研究“人格剥夺刑”的发展、演变及消亡可奠定必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在我国现行刑法当中,某些犯罪仍然被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它有偏颇了刑罚正义价值,有悖于刑罚的分配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不符合刑罚人道主义发展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政务处分与刑罚形成一体进阶惩治手段,将纯洁公职人员队伍的身份减等、褫夺与职务犯罪刑事责任负担的有机衔接,证成了“三不一体”反腐败犯罪治理体系。对于非职务犯罪,政务处分作为一种刑罚附随后果,显著增强了刑罚报应与预防功能。政务处分作为公职人员犯罪的刑罚附随后果,需要根据主观罪过等具体情况决定适用“撤职”或者“开除”。故而,为正确地适用政务处分,需要在刑事裁判中确认犯罪人的主观罪过类型。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应分别采取“从政到刑”与“先刑后政”两种责任追究模式,以匹配前述两种法律责任关联方式。  相似文献   

7.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以“需要”为内容的人性观上的。而这种需要人性观的外在表现就是“趋利避害”。而贝卡里亚从这种需要人性观出发,论证了犯罪和刑罚,建立了贯穿《论犯罪与刑罚》的功利主义刑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法系在中古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夏法律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西夏刑事法律制度借鉴了儒家“德礼为刑罚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礼刑观,在罪名设置上严惩“十恶”及其他有损伦理纲常的犯罪,并通过限定亲属犯罪来维护家族伦理关系。在刑罚的适用上,强调“明德、慎刑”试图通过恰当的教化使民众服从;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亦遵循儒家一贯的“士庶有别”的等级观念制定特权法。西夏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吸收借鉴以“礼”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与自身法律文化相融合,从而成为中国法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9.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想象竞合犯 牵连犯 刑事责任 刑罚 主刑 刑罚裁量 累犯 自首 数罪并罚 限制加重原则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二、选择题1.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C .对前段的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罚存在有其正当性,即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但刑罚本身具有“双刃性”,用之不当,则侵害公民的人权。而且,刑罚预防犯罪也是有限的,它不能消灭犯罪,还给罪犯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对其进行法律规制,通过宪法明确国家的刑罚权和公民的人权,刑法明确罪与刑,刑事诉讼法明确刑罚的程序,监狱法明确刑罚执行的方法,从而保证刑罚的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保障公民人权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刑法不是一元的,除了国家刑法之外还存在着民间刑法。从"活法"观念中可以找到民间刑法的根基。民间刑法具有起源上的自发性、罪与非罪标准的伦理道德性、演变过程的潜移默化性、内容上的民族个性等特征。既然刑法是多元的,对国家刑法规范及其用语的解释应坚持多元刑法解释原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刑法规范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2.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两者的动态平衡问题。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立法机关及理论界试图通过完善刑法立法来解决刑法适用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收效甚微。理想刑法的构建就是以实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和谐为重要使命。本文透过变动的法条,着眼于刑法理论及其价值哲学等问题相对稳定的特点,探究刑法背后的价值问题,从刑罚目的重构、刑法人权保障价值之完善、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的适用三个方面展开构建理想刑法的几点畅想,最终发挥刑法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刑法国际化是指不同国家的刑法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彼此渗透,共同前进的趋势。这一趋势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并且刑法国际化的趋势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已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4.
习惯法作为一类社会规范,发挥其特有的社会调节作用。但在刑法视域下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排斥习惯法以及成为理论共识,造成习惯法处于被压制地位。本文通过构建习惯法的理论基础来探讨习惯法在刑法视域下司法适用性相关的问题以及应有的司法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代替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用刑法予以调整。在强调权利本位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过分强调刑法的谦抑性会使刑法缺少威慑力而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保护公民的权利,会出现犯罪猖獗的现象,从而使刑法不得不为了遏制猖獗的犯罪而变得更加严厉。因此我们也应关注刑法谦抑的相对性,不能过分软弱。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组织、介绍同性卖淫的行为?笔者认为,刑事司法个案的法律适用当中包含着丰富的刑法法理思想,就组织、介绍同性卖淫的行为的定性而言,就包含着刑法解释的目标问题和刑法适用的解释机制问题的理论运用,在阐述了这两个理论问题之后,现就组织、介绍同性卖淫的行为结合上述理论进行的定性分析认为:卖淫应当包括同性间的行为,法官应当丰富法律的内涵,渐进地发展法律。  相似文献   

17.
从立法的角度看 ,刑事诉讼法属于基本法 ,只能以法律为渊源。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也要求刑事诉讼法仅以法律为其渊源。法律实务情况表明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单一性可以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弊端。因而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应该具有单一性。  相似文献   

18.
学界通说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中国的法制史其实就是一部刑法史,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主要就是刑法思想。中国古代,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儒家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儒家刑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指出儒家的伦理道德很多被转化为刑法规范,对立法、司法以及守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刑法经济性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经济性是刑法谦抑性的价值蕴含之一,刑法经济性作为刑法谦抑性之“量”,从本益分析的角度反对不计成本和效益的刑法之滥觞,使刑法的谦抑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由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亦为犯罪内涵和本质的界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刑法的经济分析并非万能的,其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0.
刑法因果关系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在详细阐释了什么是刑法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以及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的基础上,对刑法因果关系同犯罪构成、刑法责任之间的问题作了大量论述,阐明在刑法因果关系中不存在偶然因果关系,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为指导,批判、继承了相关的“条件说”、“原因说”,提出在刑法因果关系中造成危害结果的原因的判定上,应坚持“刑法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