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法律控制权力,使权力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抑制其消极的作用,是遏制腐败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有很多重要的法律没有制定出来,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完备、高效的监督权力及廉政执法机制,掌权和普通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还远远不够,守法观念依然欠缺,从而为权力腐败提供了滋生曼延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与政府法律人格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法律人格理论的提出,是人类社会近现代法治明的产物,其内涵是指政府应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它包含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人道政府,国家与政府相分离等逻辑性法治命题。政府法律人格理论的实质是对行政权力实施有效的法律控制,其核心内容和精神要旨是建立法治政府,政府法律人格构建对西部开发具有法制投资,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创建有效政府,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独特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以法律制约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利制约权力 ,以专门技术控制权力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力属于行政权的一种,社会活力的增强、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求警察权力的扩大,但是警察的权力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本文试图从警察权力的性质和对警察权力控制的必要性入手,阐述如何对警察权力的行使进行法律的控制,从而保证警察权力行使的正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法律和权力,多少年来一直是政治学和法学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之一。二者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法律和权力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二者又在发生着什么关系呢?法律的产生有其行为根源性,而权力的存在又有其社会根源性。法律一直在默默地对权力领域进行着渗透和影响,正是这种渗透和影响使权力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公共行政监督体制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亟待完善,本文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路径:建立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科学合理分权,建立以权力约束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增强监察机关的权威;建全公共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提高全民的法律监督意识;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制,强化社会及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权利义务法理学”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社会法律生活最基本矛盾是权利与权力的矛盾,法学应当以权利与权力为最基本研究对象。这种重视权利与权力关系及其界分的倾向,与当前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通过控制权力以保障权利的社会背景相契合,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只是公法的核心问题,作为一般法学的法理学,其核心问题应是公法与私法核心问题的交集,即权利及其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权力制约和政府管理角度来看,社会问责制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与管控的有效形式。目前,虽然我国有关社会问责制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并且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从我国社会问责制运行实际出发,首先分析了社会问责制相关概念及内涵。在明确辨析了我国社会问责制相关理论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问责制的现状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国情,针对我国社会问责制的法律规范、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法律对于防治家暴的规定过于分散、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提出在国家权力——法律难以干预,或者干预不力的地方,利用社会权力的影响优势,积极支持国家权力达到全方位防治家暴的目的。解析了社会权力的定义以及其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权力:一把双刃剑 所谓权力的两重性,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权力具有规范性、指导性。从古到今,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权力。权力运用得好,可以使社会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高效有序。一个人不论多么德才兼备,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没有权力很难为人民做成大事。另一方面,权力具有扩张性、腐蚀性。权力一旦失去约束,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像脱缰的野马,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必要的恶,它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益的实现,又天生具有扩张性和腐败倾向,因此,控制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最有效的控权手段是法律。而法律的控权功能首先是由宪法确立并由宪法所保障,且成为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产生于权力制约的需要;宪法通过制度设计以权力和权利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历史中存在过三种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指统治者用法律来统治,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统治工具,统治权力的根据是统治者.二是依法治国,指法律统治着国家,统治者根据法律获得其统治权力,并且依照法律进行统治,统治权力来源于法律.但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也有两种,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权力意味的是支配和强制;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意味的是自主和自由.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法治,即以权利为本位而赋予、尊重和维护着权利的法律来统治,由这样的法律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3.
监督实质上就是权力的委托者对权力的受委托者的监督、督促和处置。权力缺乏监督是干部队伍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阐述高校加强权力监督的必要性,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制度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社会监督等五个途径,探析构建高校权力监督体系,加强权力监督,遏制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和社会演进型法治道路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独立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力的制约力量,因而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国家和社会在法律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我国法治化道路应当是国家和社会双向互动的发展模式。国家应当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积极促进市民社会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是由职务权力失控而引发的犯罪。究其原因:一是在职务权力产生、运行制度上缺少对职务权力进行监督、控制的制约机制,形成权力无监督的运行状态;二是在法律体系中权力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宪法和法律中缺少对权力运行给予监督的限制性规定;其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职务权力成为社会各阶层争夺的利益资源之一,在腐蚀、攻击掌握职务权力人的过程中,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出现失控的运行状态,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因此,通过法律控制权力的运行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控制的关键是法律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就乡村社会来说,人们能否接受法律控制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接受法律所提供的权利观念,二是法律能否为其权利提供保障,法律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普法来说,第一个方面相对来说容易实现,而对第二个方面,则不仅要求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而且也要求乡村自治组织真正发挥自治职能,能够为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提供一个缓冲地带,从而真正实现法律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在行政监督方面最高权威监督主体的地位。然而在实践中,人大在对政府权力监督方面却存在着弱监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其弱化的主要表现,并尝试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8.
行政权力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的行政权力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背离其根本目标的现象,这就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负效应。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行政权力运行中的负效应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矫治行政权力运行负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现代行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这种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国当前应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内在的和外在的法律控制,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在去行政化改革背景下,完善高校办学自主权法律制度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教育法》是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基本法律形式,其对高校办学自主权法律制度进行了主要规定,但相关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保护高校办学自主权和促进其有效落实,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高等教育法》应确立控制政府权力和保护高校权利的法治理念,明确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性质,完善办学自主权保护和约束制度,完善政府办学干预权控制制度和构建保障社会中介参与办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