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家暴虐童问题由来已久,具体可追溯到一战时期。社会普遍认为家暴虐童使儿童的人格尊严受到危害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迫于外界压力政府于1929年颁布《救济法》,1933年出台《少年救济法》,同年又通过专门性法律《儿童虐待防止法》来保护受虐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些法律体系现在已经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家暴虐童事件的频发,日本家暴受虐儿童的法律保障与实践为我国保护儿童免受家暴伤害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制度的法理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是权力介入权利实施干预的条件和价值标准;保障相对人合法权利的有效实现是作为权力介入权利实施干预的最终目标。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于,将调整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职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具备维护经济秩序的基本功能,可以使国家经济秩序处于协调与平衡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政府经济职能范围不断拓宽,政府作用社会经济生活的权力也在扩张,这对国家经济职能提出新的挑战。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规制此类行为,因为法治国家中政府经济权力的运行不可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但同时应该看到这种干预活动的局限性,那就是经济法并不能抑制“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的成败在于市场与政府政策的互动配合中是否做到“各得其所”,我们不能对经济法寄予过多期望。并且,政府干预的成功应该寄希望于政府经济活动的民主化和与广泛的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失控权力为缘起。提出了法律和权力两种社会控制力量的合理配置问题。法律有其利弊,权力有其长短.决定了两者都是社会控制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考查社会发展变化。本文提出了权力与社会文明程度、法律和权力的变量关系。并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不能盲目无限的限制权力。另外,本文根据社会调控目标,提出了判断法律和权力配置是否合理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干预经济之法,经济法视野下的干预有着丰富的内容:干预经济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的干预权力来源于国家。经济法干预经济有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预方式逐渐由直接干预转向间接干预,非权力性干预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2002年政治高考试题(广东、河南、广西卷)第19题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调节财政收支所凭借的权力是:A.经济权力B.社会权力C.政治权力D.法律权力笔者让同学们练习这个题目时,许多同学对“什么是权力,权力有哪些类型”不清楚,希望我给予解释。考虑到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在此作一解说。一、权力的含义权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从人类社会产生开始,权力现象就与人们的社会活动相伴随。特别是出现阶级和国家以后,权力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权力…  相似文献   

7.
国家对无效合同的干预应当依法进行,"哪些要干预、怎么干预,都要依法进行,由法律、行政法规做出规定",不能仅从合同法方面来理解国家对无效合同的干预。国家主要是通过立法权、司法权及行政权等方面体现国家权力对无效合同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民办教育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们在研讨民办教育立法中,应当特别注意贯彻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国家(政府)、社会和国民利益的一致性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和法律是国家权力意志的表现。国家和作为国家权力意志的法、法律,都是一种工具。国家和法、法律具有两重性,既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官员随意干预司法案件的现象屡禁不止,这种司法权地方化的行径严重削弱了司法权威,侵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其背后有着深层复杂的体制痼疾和利益纠葛。破除司法权的地方化,必将有效地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制约官员干预司法的活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司法权力去地方化的过程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把权力锁进制度笼子的过程,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法制是遏止腐败发展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法律是一种非人格化、与权力意志相异的力量,它可以保证公民权利免受国家权力侵害,使权力保持公共性而不致腐败变质。另外,法制是遏止腐败的法律自身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越来越为人类所重视,法律既能管理社会,又能制约权力,具有其他规范形式不能比拟的效力和权威,并能适应和调整因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而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