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DAI组急性期26例,其中9例为复查病例(慢性期),对照组20例,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DAI急性期及慢性期和对照组各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2组间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进行对比,并对急性期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AI急性期FA值(胼胝体压部0.560±0.004,胼胝体膝部0.467±0.004,内囊后 肢0.598±0.012,半卵圆中心0.434±0.002)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56±0.006,胼胝体膝部0.542±0.007,内囊后肢0.639±0.009,半卵圆中心0.480±0.003)有差异,胼胝体压部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r=0.693,P=0.001).慢性期胼胝体压部(0.621±0.002),胼胝体膝部(0.502±0.003),内囊后肢(0.613±0.009),半卵圆中心(0.448±0.004)FA值较急性期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DTT示受损部位神经纤维失去正常形态.结论 DTI可以较敏感地检测DAI病灶,FA值可用以协助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胼胝体1.5T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较合理的弥散梯度编码方向.方法 连续采集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男女分别为16例、14例.分别施加15、25、39个弥散梯度磁场方向,行DTI扫描,3个不同弥散梯度磁场方向扫描时间分别为108 s、168 s、252 s.观察不同弥散梯度方向DTI的图像质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FA图像均可清楚显示大脑白质纤维束,纤维束边缘显示清楚且能分辨出不同纤维束的解剖结构细节,与灰质形成鲜明对比.自15个弥散梯度磁场方向至25个、39个弥散梯度磁场方向,随着梯度磁场方向数量的增加,所得FA图示各部位白质纤维束边缘更加清楚、锐利,白质纤维束细节显示更加清晰.计算机重建的白质纤维束成像图(DTT图)也更加清晰丰富.15、25、39个弥散梯度磁场方向测量的胼胝体膝部FA值(F=0.772,P=0.465)及压部FA值(F=1.804,P=0.171)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方向上胼胝体压部FA值均高于胼胝体膝部FA值.结论 对胼胝体纤维束的显示25个弥散梯度磁场方向扫描时间合理,既可保证扫描成功率,又可得到高质量的FA图像,实际应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评估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脑结构损伤情况。方法25例急性(5.0 d±1.44 d) CO 中毒患者和37例性别、年龄、利手、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 DTI 扫描,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像,并分别测量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黑质、海马、额叶白质(侧脑室前角前下方、侧脑室体部上方)、尾状核头、苍白球、丘脑、内囊前肢、内囊后肢、枕叶白质(视中枢)、顶叶白质(侧脑室体部上方)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共26个感兴趣(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组间配对 t 检验。结果病患组双侧苍白球、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黑质、右侧小脑、左侧额叶下部白质、右额叶上下部白质、胼胝体膝部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病患组右侧黑质、左侧苍白球的 ADC 值显著降低(P <0.05),病患组右额叶上下部白质及双侧枕叶白质 ADC 值显著升高(P <0.05)。结论急性 CO 中毒患者广泛脑微结构受损,提示脑微结构的原发损伤可能是 CO 中毒迟发性脑病潜在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颞叶癫痫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并研究这些白质结构的DTI参数值与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及病程长短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前肢、后肢及外囊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LE患者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及外囊的Dcavg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肢及外囊的FA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TLE患者内囊后肢Dcavg值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TLE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存在隐匿性损伤,内囊后肢的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材料和方法: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10例正常志愿者的大脑白质纤维的FA图像,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相对称的5个感兴趣区即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的F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在FA图像上可清楚地观察到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呈高信号,各个部位信号是不同的,胼胝体信号较其他部位高,尤以压部信号最高。5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是外囊0.41、内囊前肢0.48、内囊后肢0.71、胼胝体前部0.72、胼胝体后部0.86。各个兴趣区之间进行秩和检验,结果为胼胝体后部与外囊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后部与内囊前肢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前部与外囊相比较亦有统计显著差异,其余各兴趣区之间相比较无统计显著差异。结论: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有效地显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缸,为正确认识大脑白质纤维的正常解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58例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其中轻度HIE 28例,中度HIE19例,重度HIE 11例,并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行颅脑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比较各组不同部位的FA值。结果对照组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均高于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对照组胼胝体膝部的FA值高于轻度HIE组,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高于重度HIE组,轻度HIE组内囊后肢FA值高于中度HI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豆状核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部位中,内囊后肢FA值诊断HIE的准确度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02,当内囊后肢FA值的截断点取0.543时,诊断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85.0%,Youden指数为0.462。结论 DTI FA值可以早期、定量评价HIE新生儿脑损伤的程度,为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研究平原与高原健康成人的脑白质微细结构差异.方法 对16名高原健康成人和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0名平原健康成人行DTI检查,应用TBSS方法分析两组受检者脑白质纤维DTI的相关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系数(AD)、平行扩散系数(RD)、平均扩散系数(MD).对两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两侧上纵束、两侧上放射冠、右侧内囊前肢、内囊豆状核后肢、右侧丘脑辐射线(包括视辐射线)的AD值显著增高(P<0.05,FWE校正);MD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是胼胝体体部、右侧上纵束、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内囊前肢(P<0.05,FWE校正);RD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是胼胝体体部、右侧上纵束.结论 通过DTI及TBSS分析,高原健康成人相对于平原健康成人脑白质纤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3.0T MR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FA值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MR下弥散张量成像中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弥散梯度编码方向(6、13和21个)在3.0T MRI上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TI)。在FA图上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两侧内囊、丘脑及桥脑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压部FA值最高,其次为胼胝体膝部、内囊和桥脑,丘脑FA值最低。随着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增加,FA图质量提高,对白质纤维束细节的显示也更清楚,尤其是对脑干结构的分辨,但成像时间延长;3种不同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DTI扫描方案所观察到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丘脑及桥脑的FA值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超高场MRI弥散梯度编码方向数目对脑组织FA值的测量无显著性影响,在临床运用中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弥散梯度编码方向,以提高DTI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9名无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对24例HIE患儿(轻度19例、中重度5例)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选取双侧大脑脚、豆状核、内囊后肢前后部、丘脑、半卵圆中心层面额叶前后部、顶叶以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得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张量(λ//)、垂直扩散张量(λ⊥).采用ANOVA分析三组间不同部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轻度组胼胝体压部FA值及左侧大脑脚MD、λ//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组皮质脊髓束走行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λ//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另外,中重度组左侧大脑脚λ⊥较对照组降低,而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双侧内囊后肢后部λ⊥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DTI更能反映不同程度HIE损伤后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DTI研究正常儿童脑白质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50例1~12岁健康儿童脑DTI图像,分析第1组(1~3岁)、第2组(4~6岁)、第3组(7~9岁)及第4组(10~12岁)4个年龄组与脑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5个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FA)值、ADC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的ADC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第1、2组间及第2、3组间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4组组间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能反映脑白质发育差异。  相似文献   

11.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患儿和正常婴幼儿进行比较。方法对15例正常志愿者和15例PVL患儿进行了扩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双侧内囊后肢、双侧视放射和胼胝体膝部、压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PVL组的右侧内囊后肢的FA值分别为0682±0399和0555±0087、左侧内囊后肢的FA值分别为0673±0043和0557±0030,右侧和左侧视放射的FA值分别为0437±0675、0429±0052、0351±0051、0339±0064,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值分别为0696±0579、0756±0454、0564±0080、0586±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提示纤维束的髓鞘化过程的延迟,反映儿童发育中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在PVL的随访观察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和30例志愿者均行3.0T磁共振常规序列以及DWI和DTI扫描,重建出ADC图、MD图、FA图、RA图、VR图及AI图,并对各参数图进行测量和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志愿者及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分别测量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区域的ADC、MD、FA、RA、VR及AI进行测量,ADC图中胼胝体膝部两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侧脑室外侧脑白质两组所测得MD、FA、VR、AI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胼胝体压部R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胼胝体膝部所有测得DTI各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和DTI在脑积水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索强迫症患者脑部白质异常的部位.方法 对15例强迫症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DTI扫描.选择双侧眶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扣带束、上纵束、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以及胼胝体嘴、胼胝体膝、胼胝体压部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测量以上部位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强迫症症状严重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右侧前扣带回、胼胝体嘴部的FA值降低(P<0.05),左侧前扣带回及右侧前额叶的FA值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多个脑白质区的结构异常,以上部位的异常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m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DTI对33例mTBI患者(外伤后2~14天,常规CT和MRI均为阴性)和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在各向异性(FA)图上分别测量mTBI组和对照组两侧额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及顶枕叶白质区的FA值,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BI组各区域的FA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I能较为敏感地检测出mTBI的白质纤维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2个CADASIL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与20例正常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2例CADASIL患者的MR特点及弥散张量指标的变化。方法 收集2例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 DASIL的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常规MR扫描和弥散张量成像,将弥散张量成像的指标与20例正常志愿者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例CADASIL患者的MR主要表现为双侧额顶叶白质内多发腔梗、脱髓鞘改变和双侧颞叶前部白质脱髓鞘。1例患者双侧外囊、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均小于正常组的平均值减去2倍标准差,另1例患者左侧外囊的FA值小于对照组的平均值减去2倍标准差。结论 常规MR表现和弥散张量成像指标的测量均反映了CADASIL患者中存在严重的白质病变。  相似文献   

16.
MR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FA1:0.318±0.0036,FA2:0.45±0.052,FA3:0.304±0.012,FA4:0.0362±0.071.ADC值为:ADC1:1.233±0.204,ADC2:1.061±0.039,ADC3:1.014±0.108,ADC4:1.469±0.062.脑膜瘤FA值最高,神经鞘瘤ADC值最高.DTT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论:不同肿瘤的FA值和ADC值存在明显差异,DTT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造成的白质纤维柬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D)脑白质微结构的损害.方法 PD患者31例和健康对照组34名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磁共振平扫和DTI,通过TBSS技术比较PD组与对照组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寻找FA值有显著性差异的脑白质纤维束,并分析PD组白质纤维束损伤与MoCA、MMSE、HAMD、ADL和UPDRSI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有多个纤维束FA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主要包括胼胝体、上纵束、扣带束、视辐射、额叶及颞叶皮层下弓形纤维、脑干及内囊的白质束.其中胼胝体压部、左上纵束、右上纵束、小脑中脚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右上纵束、左皮质脊髓束、左小脑上脚、右皮质脊髓束和小脑中脚FA值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胼胝体压部、左上纵束、右上纵束FA值与ADL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磁共振DTI的TBSS技术能够发现PD患者白质微结构的损害及其与认知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研究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细微结构异常。资料与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和F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内ADC、FA值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对 mTB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 mTBI 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 CT、MRI 及 DTI 检查,分别测量 m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前后肢、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mTBI 患者部分脑白质纤维束区的 FA 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减低(P 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仍低于对照者(P 均<0.05),但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 FA 值在急性期不减低反而升高(P 均>0.05),此后呈逐渐减低趋势,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 mTBI 患者的 ADC 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接近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TI 对 mTBI 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并使其可视化,DTI 对 mTB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在成人白血病脑实质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白血病脑实质浸润病例DTI之ADC、FA参数图,分别测量病变、水肿及健侧相应部位FA值和ADC值;观察各例在DTT图的变化。结果白血病脑实质浸润的肿瘤实质部分FA值8例全部较健侧降低,ADC值5例减低,3例增高;周围水肿区FA值全部降低,ADC值全部增高;脑白质纤维束DTT显示有中断、移位、浸润。结论DTI对脑侵犯神经纤维束损伤具有独特诊断价值;DTI的参数变化能够量化神经纤维受压后微细结构的变化,DTT图像重建能直观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及损伤程度,DTI联合DTT可更加准确地评估白血病脑侵犯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