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MRI诊断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发病风险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6家三甲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出生14 d内行头颅MRI检查的新生儿3464例,排除临床资料不齐全、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产前颅内出血及MRI图像不能用于分析的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暴露于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结果纳入1976例新生儿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与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提高了4.27倍。进一步将阴道分娩分层,发现经产钳助产分娩的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最高,为剖宫产的7.52倍。其中产钳助娩显著提高新生儿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的发病风险。结论阴道分娩可能增加了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尤其是以产钳助产方式分娩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轻型颅脑外伤(MHI)患者临床指标和CT异常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多因素分析,初步探讨适合我国成年MHI的CT检查适应证.方法 对8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外伤后24 h以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3~15分的成年MHI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把患者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CT显示的急性颅脑损伤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16.0软件(检验水准α=0.05)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初步探讨MHI患者CT检查适应证.结果 与颅脑损伤相关性最强的临床指标是神经查体阳性(OR=35.079,P=0.000);敏感性为100%,能预测颅脑损伤的6项临床指标组合是:意识丧失、可疑颅骨骨折、危险的外伤机制、GCS评分<15分、年龄≥65岁、锁骨上损伤体征.以此作为MHI患者CT检查适应证,可以减少27.8%的CT检查.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适合我国成年MHI的CT检查适应证,此临床因素组合可以敏感地预测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腰腿痛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腿痛病因明确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66例因腰腿痛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CT检查与MRI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明确病因。结果 CT与MRI检查发现患者腰腿痛主要原因包括椎间盘膨大与突出、腰椎退变(增生及疏松)、椎间盘变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终板炎(许莫结节)、腰椎(管)肿瘤、腰肌劳损等,其中MRI检查对椎间盘变性、腰肌劳损的确诊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腰腿痛临床诊断中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其中CT由于扫描范围有限,检查层面不同,脊髓肿瘤漏诊误诊可能性较大,对终板炎、腰椎退变、椎体肿瘤所引起疼痛的显示不如MRI,因而可将MRI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若医院无MRI设备,也可将CT作为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平扫诊断方案及理论依据,提高CT平扫筛查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58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CT平扫影像进行分析,并对一致认为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关的CT预期征象进行记录。其中7种CT征象被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包括:管腔密度不均、内膜瓣钙化内移、主动脉管径增宽、纵膈积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双肺炎症,最终58例患者中有39例被CTA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本研究采用?2检验或Fisher检验探讨CT平扫征象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探索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方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管腔密度不均(P0.001)、内膜瓣钙化内移(P=0.002)、胸腔积液(P=0.001)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联合的ROC曲线分析构建了三个模型:模型一以"管腔密度不均"作为诊断依据;模型二以"管腔密度不均"和"内膜瓣钙化内移"作为诊断依据;模型三以"管腔密度不均"、"内膜瓣钙化内移"及"胸腔积液"三个征象作为诊断依据。结论综合利用CT平扫的"管腔密度不均"和"内膜瓣钙化内移"及"胸腔积液"三个征象同时存在对前期筛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2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MRI图像,采用常规磁共振图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HIE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常规MRI+SWI+DWI诊断HIE的阳性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MRI+SWI(65.63%)、常规MRI+DWI(59.38%)、常规MRI(43.75%)(P0.05)。常规MRI共检出12例为HIE,其中5例T1高信号;8例T2高信号,灰白质无清晰界限;常规MRI+DWI检出19例为HIE,其中10例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在DWI图上为高信号,呈片状分布,ADC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减低。常规MRI+DWI+SWI共检出21例HIE,其中16例在SWI图像呈扇形、斑点状及斑片状分布的低信号。结论MRI+SWI+DWI序列联合扫描可提高HIE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发生于颅内3例、腹部4例、四肢软组织1例。CT均呈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类圆形、分叶状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块影,CT值约40.0Hu。MR表现为,T1低或等信号,T2高或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结论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广泛分布,CT呈较高密度软组织影、病灶内T2低信号及较为显著的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评估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脑结构损伤情况。方法25例急性(5.0 d±1.44 d) CO 中毒患者和37例性别、年龄、利手、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 DTI 扫描,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像,并分别测量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黑质、海马、额叶白质(侧脑室前角前下方、侧脑室体部上方)、尾状核头、苍白球、丘脑、内囊前肢、内囊后肢、枕叶白质(视中枢)、顶叶白质(侧脑室体部上方)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共26个感兴趣(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组间配对 t 检验。结果病患组双侧苍白球、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黑质、右侧小脑、左侧额叶下部白质、右额叶上下部白质、胼胝体膝部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病患组右侧黑质、左侧苍白球的 ADC 值显著降低(P <0.05),病患组右额叶上下部白质及双侧枕叶白质 ADC 值显著升高(P <0.05)。结论急性 CO 中毒患者广泛脑微结构受损,提示脑微结构的原发损伤可能是 CO 中毒迟发性脑病潜在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