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n=30),2%利多卡因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n=30),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后,立即注射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液;对照组(n=30),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P<0.01),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注1 mg/kg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方法160例ASA评级Ⅰ-Ⅱ级择期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40例,A组:预先推注利多卡因40mg后即推注异内酚150mg;B组、c组和D组均预先推注2ml生理盐水,之后B组推注10mg利多卡因与150mg异丙酚混合液;C组推注20mg利多卡因与异丙酚150mg混合液;D组推注40mg利多卡因与150mg异丙酚混合液。结果A组发生注射痛总计13例,占总数32%,B组发生注射痛总计11例.占总数2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与A、B两组分别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后注射的止痛效果要好于预先沌射,20mg利多卡因混合液为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3.
3种方法使用利多卡因以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洪  谭朝华 《中南药学》2007,5(2):183-184
目的比较3种方法使用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静脉推注1%的异丙酚;Ⅱ组静脉推注加入20mg利多卡因的1%的异丙酚10mL(共11mL)后静脉推注1%的异丙酚;Ⅲ组静推20mg利多卡因后立即静推1%的异丙酚;Ⅳ组静推20mg利多卡因同时阻断局部静脉回流,30s后推注1%的异丙酚。各组在静推异丙酚5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按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级记录疼痛程度。结果Ⅱ、Ⅲ、Ⅳ组与Ⅰ组比较发生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轻,Ⅲ组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较Ⅱ、Ⅳ组更轻。结论加入20mg利多卡因或预推20mg利多卡因均能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预推20mg利多卡因让其维持在局部静脉内30s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丁超  孙莉  张燕 《中国药业》2008,17(5):41-42
目的对比研究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或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静脉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术的6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利多卡因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组(C组),在近心端距穿刺点10cm处结扎止血带,静脉注射药物和2min。后松开止血带,随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达效应室质量浓度3.2μg/mL。从注射异丙酚开始到患者意识消失为止,每隔10s询问输液侧手臂是否出现疼痛,评估用药依从性。结果B组与C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RS)及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R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A组。3组患者水肿、静脉炎和药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和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异丙酚注射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酮洛芬对照治疗术后及癌性疼痛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日本36家医院共入选腹部术后患者224例,癌性疼痛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192例与酮洛芬组195例,分别用氟比洛芬酯与酮洛芬安慰剂和酮洛芬与氟比洛芬酯安慰剂.氟比洛芬酯及其安慰剂5mL静脉内注射,酮洛芬及其安慰剂每瓶用2.5mL溶液溶解臀部肌内注射.结果:可评价病例氟比洛芬酯组对术后疼痛111例患者改善率为73.9%,高于酮洛芬组(n=109)的66.1%,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效持续时间氟比洛芬酯组比酮洛芬组延长(P<0.05).氟比洛芬酯组癌性疼痛(n=77)改善率为77%,高于酮洛芬组(n=81)的59.3% (P>0.05),药效持续时间氟比洛芬酯组比酮洛芬组延长(P<0.05).结论:在治疗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时,氟比洛芬酯的疗效与酮洛芬相近,但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配伍小剂量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无痛人工流产时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0Ⅰ-Ⅱ级无痛人流患120例(每组30例),随即分为4组,A组:单纯异丙酚18nl 盐水2ml;B组:异丙酚18ml 盐水1ml 利多卡因1ml;C组:异丙酚18ml 盐水0.5ml 利多卡因1.5ml;D组:异丙酚18ml 利多卡因2ml;用药后记录疼痛例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无痛人流时异丙酚注射痛,且用利多卡因40mg效果最佳。结论:建议无痛人流时加用40mg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相似文献   

8.
张瑛 《江西医药》2011,46(6):563+571-563,571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50例Ⅱ0烧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换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可有效的缓解烧伤换药的创面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联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120例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及瑞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联合组(H组),每组40例, R组:缓慢静注异丙酚1.5 mg/kg及瑞芬太尼1μg/kg;F组:先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再缓慢静注异丙酚2 mg/kg;H组:先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再缓慢静注异丙酚1.5 mg/kg 及瑞芬太尼0.5μg/kg,观察各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H组麻醉效果优于R组和F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以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酯与异丙酚三者联合应用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用药量减少,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的预防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利多卡因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苏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 选择 1 60例ASAI-II级的病人行胃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随机分为 4组 ,组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2ml) ;组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V对照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生理盐水 (2ml)。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与组IV相比 ,组I、组II和组III静脉异丙酚注射疼痛发生率降低 (P <0 .0 5) ,组III较组I、组II疼痛的发生率更低 (P <0 .0 5) ,而组I、组II间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 5)。结论 苏芬太尼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与利多卡因一样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 ,与利多卡因之间无明显差异 ,而苏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和用有协同作用 ,静注异丙酚的疼痛发生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预处理对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小儿随机分为四组: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丙泊酚;R组静脉推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F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1 mg/kg)+丙泊酚;L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预处理.根据患者的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对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并记录注药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男女比例、ASA分级和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L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R、F组(P<0.05).R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回忆痛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都能有效缓解疼痛的发生,但利多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曾睿峰  唐岩峰  何伟  李军  连庆泉 《海峡药学》2009,21(10):103-106
目的观察预给利多卡因、芬太尼或布托啡诺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符合标准择期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A组(布托啡诺组)、B组(利多卡因组)、C组(芬太尼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min,四组病人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2mL)、利多卡因40mg(2mL)、芬太尼0.05mg(2mL)或生理盐水2mL。然后,所有病人以每秒0.5mL速度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00mg,从预给药开始由另外一名麻醉医生观察是否发生注射痛及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布托啡诺组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芬太尼组注射痛发生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各试验组效果:布托啡诺组≈利多卡因组〉t;芬太尼组。结论预给布托啡诺或利多卡因均可有效减少和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但预给芬太尼不能有效减少疼痛发生率只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PH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疗效,并和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 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缓慢注射芬太尼50 μg(A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生理盐水5 mL(C组),注射完毕60 s后推丙泊酚注射液行麻醉诱导,观察每组疼痛发生情况,并根据Amb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照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100 mg/min。记录两组用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术中、术毕时的SBP、HR、RR、SpO2,以及术毕清醒后1、5、15、3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值。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不良反应、术中麻醉效果。结果受术者睫毛反射消失时观察组SBP高于对照组(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及术中观察组RR、Sp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麻醉效果评定为优、良、差的例数及术毕清醒后1、5、15、30 min时下腹部疼痛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1;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1。记录麻醉前和手术开始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术中出血量、麻醉效果、唤醒后兴奋躁动的例数、术后子宫收缩痛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丙泊酚总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不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MRM)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5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后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前10 min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1;术后对照组以舒芬太尼100μg 和托烷司琼5 mg 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 于镇痛泵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以舒芬太尼75μg、托烷司琼5 mg 和氟比洛芬酯100 mg 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 于镇痛泵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0、4、8、12、24、48 h 的 V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0、4、8、12、24 h 各时间点时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后48 h 内出现恶心、呕吐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