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初步定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ADCC一家系资料,在已知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和位点附近,选择合适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TRP),对ADCC一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使用Mlink软件采用对数优势记分法(LOD)计算LOD值。结果 在STRP中,D17S805、D17S1294及D17S1293与致病基因位点连锁的最大IDD值分别为2.03、2.49及2.22(重组率θ=0)。结论 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7对染色体上;CRYBA1基因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位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资料,在已知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和位点附近,选择9个微卫星标记,对此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使用Mlink软件采用对数优势记分法( LOD)计算LOD值。结果未发现所选微卫星位点与该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LOD值均为负值。致病基因与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7个候选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筛查,以明确其发病分子基础。方法以家系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0个白内障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DNA测序筛查突变位点。如发现疑似突变位点,则利用直接DNA测序法对该突变位点在家系其他成员的存在情况进行疾病表型与致病突变共分离分析,进一步确认其是否为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三代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大致相同,可确诊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候选致病基因筛查发现在患者的CRYGD基因外显子2发现一个杂合突变c.C70A,正常家系成员无此突变,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共分离。该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一个CRYGD蛋白第24位的脯氨酸被苏氨酸取代(p.P24T)。结论 CRYGD(p.P24T)突变是导致该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查中国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集2个GEFS+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GEFS+的候选基因(SCN1B、SCN1A、SCN2A和GABRG2)附近10个微卫星位点用于遗传连锁分析,连锁分析所用的软件为LINKAGE软件包5.1版,根据两点间的LOD值判断连锁关系,以确定两家系致病基因的大致位置.限定性定位后筛选候选致病基因,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候选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标记SCN1A、SCN2A和SCN1B基因的多个微卫星位点在两家系患者中均没有共享等位基因,基本排除两家系与上述3个基因连锁可能.田氏家系在标记GABRG2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5S820、D5S422和D5S1403均有共享等位基因.经两点间连锁分析,在外显率为70%,重组率为0时,D5S820、D5S422和D5S1403处的LOD值分别为0.67,1.00和0.79,提示可能有连锁关系.邸氏家系仅在标记GABRG2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5S1403有共享等位基因.对两家系GABRG2基因9个外显子测序结果 显示,第5号外显子出现一个单核苷酸同义多态位点(c.588C>T),第3号外显子出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604C>T),第7号外显子的非编码区出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为G/A杂合性改变,未发现GABRG2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我国新发现的两个GEFS+家系的致病基因与目前已知候选基因SCN1B、SCN1A、SCN2A和GABRG2无关.GEFS+家系的常见致病基因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精细定位研究,确定其致病基因位点.方法 应用覆盖1号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的17个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IS2 707处获得最大LOD值为2.11(重组率θ=0.00).通过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 715和D1S484之间的染色体1q21.3~1q23.2区域.结论 该研究提示1p21.1~1q25.3(61.8cM)是毛囊闭锁三联征致病基因连锁区域,并将致病基因支持连锁范围缩小至1q21.3~1q23.2(9.8 cM)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家系,进行与已知致病基因TSHR和THRB的连锁分析以确定此家系致病基因是否为这2个已知基因.方法 选择3个与TSHR和THR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物D14S74、D3S2338和D3S1266,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连锁分析,采用Genemapper 3.5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3个微卫星标记物的LOD值均小于1,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这3个位点均不连锁,提示该家系可能存在新致病基因. 结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有新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扩张型心肌病(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FDCM)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 收集FDCM 家系,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心血管内科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且伴发有传导功能障碍;采集外周血3~5 mL,并抽提基因组DNA;选取与该表型相关的已定位区间CMD1A(1q21.2-q21.3),CMD1H(2q14-q22), CMD1E(3p22-p25)和CMD1F(6q22-23)内的共计18个微卫星DNA标记,在该家系中进行排除性定位分析;最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结果:①已定位区间的18个微卫星DNA标记位点的LOD值均<-2,证实该家系与已知DCM位点不连锁;②全基因组扫描及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D3S1614(3q26)连锁, 在θ= 0时得到最大LOD值2.68。结论: 该家系与已知的4个DCM位点均不连锁,其致病基因位于D3S1614(3q26)附近的一个新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个疑似X连锁型视网膜色素变性(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XLRP)家系进行分析,确定其致病基因的所在位点。方法选取已知XLRP候选基因附近的微卫星位标,用多点参数分析方法计算其最大优势对数值(LOD score),并通过对家系成员单倍型分析,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结果位于X染色体长臂的微卫星标记DXS8043与该例遗传家系间最大LOD值小于-2,其他位于X染色体短臂的11个微卫星标记与该例遗传家系LOD值保持在0.5上下,无明显的高值。单倍型结果表明该家系中2例患者兄弟(Ⅲ1、Ⅲ6)和他们的携带者母亲(Ⅱ2)在DXS8051与DXS1214之间拥有在正常成员中不存在的基因型,表明该基因型与疾病共分离,进一步确定了他们X性连锁遗传模式,并且可将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DXS8051与DXS1214之间的RP23和RP6基因。结论可以排除该例家系的致病位点与X染色体长臂上的RP24基因的连锁,高度怀疑连锁位点存在于X染色体的短臂的RP23和RP6基因,需另增加位标的信息量,以进一步缩小致病基因所在的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9.
陈阳  高建华  刘晓军  严欣  宋玫 《医学争鸣》2006,27(11):1031-1033
目的:定位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 方法:选择2个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大家系,从中选出51名成员,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6个微卫星标记,经PCR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2,排除连锁关系存在. 结论: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个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XL-CIN)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FRMD7突变筛查。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5 ml,提取基因组DNA;以4个家系的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RMD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的序列,DNA直接测序筛查突变位点;一旦发现突变致病性位点,则采用DNA双向测序方法在其他家系成员进行疾病与致病突变共分离分析,以及进一步确认突变,将患者的FRMD7基因外显子8和10的扩增产物克隆至TA克隆载体测序。结果 4个XL-CIN家系皆为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其中2个家系携带FRMD7基因已知致病性突变:XL-CIN 02家系存在c.G886C/GGT>CGT(p.G296R)错义突变,位于FRMD7基因外显子8;XL-CIN 03家系存在c.C910T/CGA>TGA(p.R304X)无义突变,位于外显子10。结论 FRMD7 G296R和R304X是导致XL-CIN 02和XL-CIN 03家系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RD)患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来自3个家庭的5例临床确诊的DRD患及其亲属共12名成员,经静脉采血2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I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结果:在A家系,先证母亲为正常个休,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自己故父系一方。在B有系,先证第1个外显子 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丙家庭无GCH-I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AACT、ERAB和NACP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国汉人阿尔茨海默(Aaheimer)病人的AACT、NACP和ERAB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应用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15例AD和241例老年对照组的上述3个基因的DNA片段地行扫描分析。结果 在AACT基因中发现A25G和G39A两处替换。前者基因型出现频率很高,在AD组中占80%,对照组占4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后者基因型在AD组中占13%,对照组仅占0.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它两基因示发现有多态性位点。结论 AACT基因的A25G和G39A替换很可能是汉人A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Paget骨病家系SQSTM1基因及TNFRSF11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一Paget骨病家系,家系成员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对该家系成员SQSTM1及TNFRSF11A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SQSTM1和TNFRSF11A基因正常序列对比,寻找有无突变。结果 在该家系中未发现与Paget骨病共分离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到14个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论 该家系成员的发病情况与SQSTM1、TNFRSF11A基因中发现的SNP无相关性,排除其为该Paget骨病家系致病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查询选择HCRTR1、STX12、HPCA为候选基因,应用Primer 3引物设计、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序列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结果未发现与疾病表型共分离的致病突变,但其中发现1个已知的多态。结论排除HCRTR1、STX12、HPCA为该BFIS家系致病基因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中国一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ADCSNB)大家系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位点及此病临床表型特征.方法:从该家系16名患者和14名正常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与ADCSNB有关的3个基因的5个位点的杂合错义突变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5个位点所在的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用MegaBACE1000全自动毛细管测序仪测序.利用罗兰视觉电生理检查仪进行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检查.结果:患者暗适应a波正常,b波明显降低.16名患者和14名正常成员在已报道的5个位点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该家系符合ADCSNB特征,但分子缺陷未涉及这5个位点的点突变或缺失,这显示ADCSNB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低钾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KPP)是一种由于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中筛查HoKPP家系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为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报告1个具有4代18例患者的HoKPP中国家系。提取HoKPP患者、家系中健康人以及100例无血缘正常对照血样中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PCR和DNA测序进行候选基因突变分析,包括骨骼肌二氢嘧啶敏感性钙通道α1亚单位(CACNA1S)基因和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结果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该HoKPP家系所有患者CACNA1S基因外显子30上均存在杂合突变(G3716A),推测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R1239H),家系中健康人以及无血缘正常对照组中均未见患者所携带的杂合突变位点(G3716A)。结论 CACNA1S基因的R1239H突变是该HoKPP家系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可行产前基因诊断预防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7.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一家系CSX/NKX2.5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an L  Zhu JF  Yang JG  Zhu QH  Du R  Li J  Li 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50-253
目的研究一个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家系同源框转录因子基因CSX/NKX2.5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个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内成员进行CSX/NKX2.5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26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位点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该家系中4例ASD患者均存在CSX/NKX2.5基因的3个杂合突变,且3者均为谷氨酸转换为赖氨酸(GAG-AAG):G270A(Glu32Lys),G378A(Glu68Lys)和G390A(Glu72Lys)。而在家系内非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3者突变。结论在中国人一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家系中发现的CSX/NKX2.5突变,可能是导致此家系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转录后调节序列中与干扰素α治疗应答有关的差异位点。方法:采用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1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上的转录后调节序列(HPRE)片段扩增后测序,与GenBank中来源于欧美人群的乙型肝炎序列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中国慢性HBV感染者HPRE的β2区,存在3个位点变化,分别为ntI504(T→C),占75.0%,nt1508(C→T),占57.1%(C→G),占10.7%;nt1509(C→T)占60.9%。而在欧美HBV感染者的HBV DNA序列中均不存在上述位点变化。HPRE位点差异的发生率与HBV DNA水平未见明显相关。结论:不同种族HBV感染者转录后调节序列的差异可能与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全白甲一家系角蛋白17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角蛋白17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全白甲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来自同一家系的16例全白甲患者、5名正常人外周血基因组DNA角蛋白17基因8个外显子编码序列及非编码序列,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此基因在本家系16例患者中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在本家系可能有新的致病基因位于其它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