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M  Gao CQ  Wang G  Wang JL  Xiao CS  Wu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0):1721-1723
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二尖瓣成形44例,二尖瓣置换16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三微成像系统下遥控微创器械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后即刻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术后常规进行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中术式转化。二尖瓣成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2.2±29.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1±22.3)min;二尖瓣置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7.1±2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9.3±17.4)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4.2±9.3)月,2例二尖瓣成形患者术后轻度反流。结论机器人系统对二尖瓣结构暴露效果好,可安全、有效的完成二尖瓣成形及置换,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自制心包成形条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体外循环下修复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采用经戊二醛固定后的自体心包条进行折叠,并包裹涤纶条,自制成柔性环环缩二尖瓣后瓣环.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1个月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36个月,记录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 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7.80±38.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0.70±25.80)min.术后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无反流31例,微量反流7例,轻度反流4例.与术前比较,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LA、LVDD均明显缩小(P<0.05).术后1年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因心功能衰竭入院调整1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7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 MVP中应用改良自制心包成形条成形对各种原因导致MI成形技术简单,费用低廉,手术安全、有效,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孔(1~2 cm),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对21例患者行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2例,DEVEGAR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ICU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时间139~246 min,平均(183.67 ± 31.49)min;体外循环时间69~176 min,平均(81.43 ± 31.56)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85 min,平均(27.31 ± 27.72)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9 h,平均(3.1 ± 4.9)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6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效果、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胸腔引流液、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等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病死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高达100.0%。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27.4±46.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7.7±32.2)min,胸腔引流液为(133.8±54.5)ml,术后住院时间为(6.8±0.7)d,VAS(疼痛)评分为(1.1±0.5)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0%,心功能分级:Ⅰ级39例,Ⅱ级22例,死亡率为0.0%。结论临床应用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情况和手术效果良好,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死亡病例,预后较好,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在无出血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和临床效果。方法:29例肺部疾病患者均应用左或右肺动脉阻断和/或成形技术,行相应肺叶切除术(包括两叶肺切除术),同时行肺动脉直接修补成形术4例,行肺动脉端端吻合成形术3例,合并右上支气管袖式切除术1例,左上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1例。结果:无术中死亡,未出现术中肺血管大出血、肺动脉狭窄和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全组肺血管阻断时间为7~29min,平均(11.0±7.3)min,手术失血量为100~350ml,平均(180±42)ml。7例患者术后发生包裹性胸腔积液或胸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合理应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减少手术失血量,提高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照全胸腔镜与常规正中开胸下二尖瓣成形手术的围手术期创伤、术后康复以及手术的近期效果,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手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于本中心实施的二尖瓣成形手术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完全胸腔镜组,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127例,男55例,女7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病例;正中开胸组,经正中胸骨切口二尖瓣成形手术99例,男40例,女59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参数、术后预后相关临床指标及近期随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2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在关胸时间(P 0.01),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P 0.05),ICU停留时间(P 0.01),围术期失血量(P 0.01),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P 0.01),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P 0.01),引流量(P 0.01),切口范围(P0.01),并发症的发生(P 0.05)等方面完全胸腔镜组均优于正中开胸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3个月射血分数值、术后随访二尖瓣反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表明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手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安全有效,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相比,全胸腔镜手术可以显著减少围术期失血量,明显缩短关胸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等,并且随访结果也证实了在手术疗效方面,全胸腔镜手术与正中开胸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同期3D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和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3D胸腔镜在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3D胸腔镜技术治疗(n=35)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n=127)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资料,35例3D胸腔镜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2~54(21.2±19.5)岁;体重32.2~76.5(40.3±16.4)kg。其中二尖瓣狭窄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5例,术前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4例。均采用胸壁3孔入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常规组患者总计127例,男53例、女74例,年龄32~66(47.2±14.6)岁,体重36.2~80.7(65.3±17.9)kg。其中二尖瓣狭窄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6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54例。均采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30天内),手术并发症2.9%(1/35)。对比常规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体外循环预充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ICU滞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38(10.5±12.7)个月,无明显瓣膜返流及瓣膜功能障碍,心功能I~Ⅱ级。结论 3D胸腔镜技术在二尖瓣手术微创外科治疗中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 85例二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0~155(120.7±1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90(51.2±9.1)min。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二尖瓣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的9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尖瓣病理改变均在体循环下行矩形切除、腱索置换、腱索转移、缘对缘技术及人工瓣环成形技术等术式治疗。所有患者均术中行经食道超声(TEE)及注水试验检查,术后超声检查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1.1±31.2)min,转流时间为(102.2±26.4)min,手术总耗时为(188.5±30.8)min。术中改行MVR 2例,其中成形效果不佳1例,出现SAM现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因出血过多再行开胸手术2例。术后7 d、6个月,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均短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对二尖瓣脱垂患者依据病理改变情况应用多种MVP成形术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在>60 岁心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选取2014 年12 月-2016 年7 月于该院接受了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60 岁心脏疾病患者14 例。患 者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右侧股动、静脉+ 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第3 ~ 5 肋间隙分 别戳孔1 个,全胸腔镜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或置换 术、单极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内口缝闭术等手术操作。结果 全组无中转前正中开胸,无死亡,均痊愈出院。 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30.71±34.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9.14±36.08)min,手术时间为(252.50± 80.1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8.93±5.40)h,术后ICU 停留时间为(24.93±16.08)h,术后住院时间 为(9.93±3.03)d。术中失血量为(160.71±84.10)ml,术后24 h 胸腔引流量为(108.57±55.59)ml,胸腔 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65±1.47)d,平均输血量为(375.00±183.71)ml。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患 者随访(10.21±7.63)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较术前改善(P <0.05);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 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术前缩小(P <0.05)。结论 在>60 岁心脏疾病患者中采用右侧股动、静脉+ 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壁戳孔,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操作,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修复及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9月~2014年5月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22例(置换4例,修复18例),其中同期三尖瓣成形术5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胸腔镜辅助下完成微创二尖瓣修复及置换术。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体外循环时间82~197分钟,平均(136.1±47.2)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5~103分钟,平均(78.4±15.7)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8~25小时,平均(12±4)小时;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80~270m L,平均(98±38)m L;用血量0~1500m L,平均(380±80)m L;5例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5~14天,平均(7±2)天。术后1例出现SAM现象,无再次手术。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二尖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技术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指导下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对西京医院3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开展了TEE指导下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手术。男性148例,女性198例。年龄9~67(44.6±12.4)岁,体重32~89(47.4±16.5) kg。手术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心肺转流、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行心肌保护,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手术及相关手术。结果 346例二尖瓣成形患者中337例植入成形环,9例未植入成形环。其中非风湿类病变手术一次转机成形成功308例(94.5%),风湿类病变一次转机成形成功15例(75%)。术后TEE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未见明显狭窄或反流,无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25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7(22±7)月。随访期间无死亡,二尖瓣复发中度关闭不全6例,1例患者二尖瓣成形后17个月行二次手术。结论全胸腔镜下TEE指导下二尖瓣成形手术,提高了手术精度,避免了外科医生对病变性质、范围、严重程度的误判,降低了手术难度,疗效确切,临床可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全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3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5例,黏液瘤摘除术3例.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闭升主动脉,胸腔内操作均在全胸腔镜下进行.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30例,成功率100%,无转为正中开胸扩大切口.体外循环时间50~319 min,平均(111±4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21~118 min,平均(43.6±30.0)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2500 ml,平均(225±150)ml.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及右侧气胸2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黏液瘤摘除术和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复杂性MI患者按常规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综合应用多项MVP技术进行二尖瓣修复,包括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9±21)min。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5例。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NYHAⅠ级14例,Ⅱ级9例。随访中1例缺血性病变患者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异常出血、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性MI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因与病变部位,合理选择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 0. 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 0. 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 0. 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2007年1月至11月,使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共完成心脏手术4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22例、冠状动脉搭桥17例、二尖瓣成形3例和左房粘液瘤摘除2例。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在da Vinci S系统使用过程中实施单肺通气,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和左房粘液瘤摘除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监测食道超声、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麻醉时间(297.6±5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5±27.3)min,体外循环时间(97.4±38.6)min 气管导管拔出时间(5.6±2.5)h,ICU停留时间(2.5±1.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2.4)d。术中失血量(92.5±35.2)ml,术后引流量(60.5±21.3)ml。结论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复杂,术中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明显,对麻醉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一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8.
蒋辉  葛建军  赵智伟 《重庆医学》2014,(25):3339-3340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右胸小切口微创再次二尖瓣手术的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2年7例微创再次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者,右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小切口+两孔(房间隔拉钩、胸腔内窥镜),在不阻断升主动脉下,降温诱导室颤,经房间沟入左房,胸腔镜辅助下行二尖瓣置换6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1例。结果全组无中途转正中开胸,1例术后2h再次原路探查止血,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再次二尖瓣手术安全有,值得临床推广。中“结论”部分太长,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9.
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金  杨庆军  严宇  陈灏  吴洪坤  余杨  喻鹏凌 《重庆医学》2012,41(28):2917-2918,2921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右侧股动脉插动脉泵管,右侧股静脉插静脉管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在右侧胸壁打3孔完成心脏手术16例。结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2~110min,平均(69.9±33.5)min,体外循环时间65~200min,平均(126.3±51.5)min,胸腔引流量50~220mL,平均(135.0±64.8)mL,全组无死亡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引流少。  相似文献   

20.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