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检测TF、uPA、uPAR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blot法对肝癌、癌旁、正常组织各27例进行TF、uPA、uPAR蛋白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F、uPA、uPAR在肝癌组织中用性率分别为74.07%(20/27)、74.07%(20/27)、74.07%(20/27);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4.093±1.256、1.376±0.403、1.314±0.440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升高,显著有差异性(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TF、uPA、uPAR相对表达强度在部分侵袭转移指标表达升高,显著有差异性(P<0.05).[结论]TF、uPA、uPAR在肝癌组织及部分侵袭转移指标中表达升高,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uPAmRNA、uPAR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uPA、uPAR及其基因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uPA、uPAR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和uPAmRNA、uPAR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有肝外转移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无肝外转移者(P<0.05或P<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uPA、uPAR蛋白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SCLC患者和37例健康者血浆uPA及其受体(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水平及血清肿瘤标记物NSE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LC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和血清NSE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uPA、uPAR、PAI-1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Ⅲ、Ⅳ期患者uPA、uPAR、PAI-1 和NSE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治疗前uPA、uPAR、PAI-1及NSE 水平高于治疗后;uPAR和NSE水平在各生存组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uPA、uPAR、PAI-1水平之间及uPAR与NSE水平之间均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 同血清NSE一样,血浆uPA、uPAR和PAI-1水平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血浆uPAR水平和血清NSE 含量的联合检测对SCLC的预后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uPAR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在肝癌中的表达意义,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uAPR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对uPAR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和肝癌的诸多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癌中的uPAR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uPAR的表达随肝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有上升趋势,并且和肿瘤包膜侵犯及门脉癌栓密切相关(P<0.05);与瘤体大小、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有无肝硬变、AFP高低及HBsAg状况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uPAR可能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水平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评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50例和健康女性体检者20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uPA、uPAR水平随原发肿瘤的增大、腋淋巴结的转移以及分期而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增高,与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判定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PA及uPAR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检测 3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uPA和uPAR mRNA含量高于相应正常组织 (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uPA和uPAR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1,P<0.05),uPA、uPA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r=0.41 P<0.01,r=0.31 P<0.05),与T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uPA和uPAR是促进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以及在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52例HCC、42例硬化组织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uPA、uPARmRNA的表达。结果 HCC是uPA、uPARmR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1/52,34/52,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肝组织组(P<0.05),HCC组包膜侵犯者uPA、uPARmR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34,28/34,与无侵犯者(6/18,6/18)相比,P<0.01;转移组uPA、uPARmR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1/26,23/26,与无转移者(10/26,11/26)相比,P<0.01)结论 uPA、uPARmRNA在HCC中的表达明显升高,uPA、uPARd 表达水平的增高与HC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7、CyclinE和Cycli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27、CyclinE和CyclinA在72例肝细胞癌及48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意义.[结果]p27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55.80±14.32和43.77±12.92(P<0.01).p27LI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有关(54.46±12.29 vs.80±11.36,52.00±14.10 vs 40.42±12.83,P<0.01).CyclinE、Cycli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11%(26/72)、45.83%(33/72),癌旁及正常肝组织无阳性表达.CyclinE表达与组织分化,癌栓形成及侵袭转移有关(P<0.05).CyclinA表达与组织分化、肝门淋巴结/肝外转移、癌灶数目及癌栓形成及侵袭转移均有关(P<0.05).Cyclin E与Cyclin A表达正相关(P< 0.05).p27 LI在CyclinE、CyclinA阳性组均较阴性组降低(P<0.05).[结论]p27、CyclinE、CyclinA共同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分化及侵袭转移,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病人血浆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探讨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所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HCC病人61例,以10例正常人和15例肝炎肝硬化病人作为对照,血浆PD-ECGF水平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HCC例人血浆中PD-EC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肝炎肝硬化病人(P<0.05),而正常人和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TNM分期和伴有门静脉癌栓的HCC病人PD-ECGF血浆水平分别高于低TNM分期和无门静脉癌栓者,差异脸显著性(P<005)。PD-ECGF血浆水平在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对应的肝癌病人之间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病人的血浆PD-ECGF水平升高并与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浆中uPA和PAI-1的浓度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生物学行为相关性,并探讨浓度水平与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ELISA法检测88例初治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1的浓度水平,并以39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为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血浆中uPA和PAI-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乳腺癌血浆中uPA与PAI-1浓度呈正相关(P<0.001);血浆uPA的浓度与乳腺癌的瘤体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别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血浆PAI-1的浓度与乳腺癌的瘤体大小、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别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病理类型无关;ER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及PAI-1浓度值高于ER表达阴性患者(P<0.01);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PA及PAI-1浓度值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结论 血浆中uPA及PAI-1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与ER的状态、Her-2表达之间密切相关;对uPA与PAI-1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进度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徐昌隆  陈辉乐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0,32(10):1467-1469,14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PTT)组25例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HCC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B mRNA与uPA mRNA(r=0.805),CB mRNA与uPAR mRNA(r=0.786),uPA mRNA与uPAR mRNA(r=0.874)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肝癌组织CB mRNA、uPA mRNA、uPAR mRNA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PA/uPAR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及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文献采用石膏固定方法制作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方法检测uPA/uPAR在兔膝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软骨中uPA/uPAR的表达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软骨细胞凋亡程度与uPA/uPA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uPAR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15例非肿瘤肾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3%和56.7%。而在非肿瘤肾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者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FH型均低于UH型(P<0.05)..结论:Cath D、uPA、uPAR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uPA、u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及其受体 (u PAreceptor,u 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ic Ture 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 5 0例肾盂输尿管癌、4 0例膀胱癌组织中 u PA和 u PAR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 ,u PA和 u PA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5 )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癌组织中 u PA、u PA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 (P<0 .0 5 ) ,且 u PA阳性表达与 u PAR阳性表达有高度正相关性 (r=0 .979,P<0 .0 1)。结论  u PA、u PAR的共同表达是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特征之一 ,与其浸润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