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从263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试验菌株331株,按年份分三朗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其临床应用频率的关系。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由约50%降至近3年来的40%,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28.9%,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药物应用频率和停用或启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在16%-1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从51.2%降至43.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则从14.3%降至6.8%。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杆菌、臭鼻杆菌、肠杆菌属细菌、枸橼酸杆菌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 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的变化可能与其临床应用频率有关。亚胺培南为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661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66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66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0~1.7%),肠杆菌科细菌对呋喃妥因、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耐药率为8.4~54.3%,非发酵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22.0~66.7%。而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大于50%。结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较严重,亚胺培南仍是对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ICU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ICU病房所有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占86.8%,其次为G+菌占13.2%。G-杆菌中,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占G-杆菌的23.9%,占肠杆菌科细菌总数的71.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2.6%。G+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耐苯唑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占86.5%。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9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1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9%;ESBL及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呱酮、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也高达88%;ESBL对所有3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均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的复合药阿莫西林/棒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80%以上,同时对多种抗生素呈交叉耐药。G+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6%,只对万古霉素无1例耐药。结论合理使用及严格限定抗生素的应用指证,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个别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烧伤创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在检出的954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检出率为2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9.5%;以后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8%、4.1%和2 6%.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胞菌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显著增加;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它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烧伤病房12年细菌生态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笔者单位烧伤病房12年来细菌生态学变化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从369例患者的血培养及创面培养中分离到细菌427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及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在广泛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而铜绿色假单胞菌略有上升(后者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种也更趋多样化;②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而对临床使用较少的亚胺培南耐药率则很低,目前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结论:抗生素对临床细菌生态学变化有直接影响,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一方面是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增加,另一方面是一以往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率的增加。因此应避免滥用抗生素,调整用药方式,对亚胺培南应尽量减少非必须的使用,以保持较高敏感率并作为抵御严重感染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7.
华建平  夏涌 《当代医学》2007,(19):38-40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离及分布情况和超广谱β2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药敏卡进行药敏及ESBLs检测.结果 在51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128株,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105株,不动杆菌属92,肠杆菌属92株,肺炎克雷伯菌69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株,构橼酸杆菌属17株,摩氏摩根菌14株.大肠埃希菌引起再发性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除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应首选三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在临床用药中应高度重视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问题.结论 大肠埃希菌引起再发性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对非产ESBLs株除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应首选三代头孢.对多重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以亚胺培南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高度耐药性的可能原因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1993~2001年从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分离获得阳性菌株1 410株,其中284例病人铜绿假单胞菌381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行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派酮、头孢他啶、头孢派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替米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监测,根据NCCLS判断其耐药性.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派酮、头孢他啶耐药率上升,至2001年达100%;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上升,至2001年达95%;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上升,至2001年达100%,而耐替米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为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在1996年以后达70%以上.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除耐替米星外的其它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呈高度耐药性.连续的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与耐药性监测,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华建平  夏涌 《当代医学》2007,(10):38-40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离及分布情况和超广谱β2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药敏卡进行药敏及ESBLs检测.结果 在51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128株,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105株,不动杆菌属92,肠杆菌属92株,肺炎克雷伯菌69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株,构橼酸杆菌属17株,摩氏摩根菌14株.大肠埃希菌引起再发性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除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应首选三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在临床用药中应高度重视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问题.结论 大肠埃希菌引起再发性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对非产ESBLs株除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应首选三代头孢.对多重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以亚胺培南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早后期创面细菌菌种变化及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97~2003年收治的37例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时间均超过60d患者,通过调查住院期间,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共检出细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革兰阴性菌39株,主要以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药物敏感率在60%~75%之间,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率为1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三代耐药明显,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药物敏感率分别为58%、1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药物敏感率分别为42.8%、57%、100%,肠球菌耐药率较高,大部分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烧伤早期创面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烧伤后期创面细菌革兰阳性菌较多.这些细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耐药菌株的感染是造成重度烧伤患者创面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烧伤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