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总结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作用及其效果。方法:在我院2010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本次的喜炎平治疗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基本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4.0%。且观察组患者的热退时间、咽喉疼痛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的短。两组之间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对儿童手足口疾病进行喜炎平的治疗,具有很强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的消退,缩短消退时间,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3~5d。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3.0±0.8)d和(4.2±0.8)d,明显少于对照组(5.7±0.6)d和(6.7±0.6)d。观察组体温恢复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无副反应发生。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毒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5-7 d.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门诊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同时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2次/d,其余方法相同.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退热和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缩短发热和皮疹消退时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我院儿科11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针剂,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利巴韦林抗病毒基础上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3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静脉滴注喜炎平,对照组滴注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无差异,两组疗效相似(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能缩短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并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蓝芩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统一的入选条件,选取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蓝芩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芩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彩艳 《吉林医学》2013,(32):6711-6712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喜炎平,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98-600
目的:观察双金清热口服液与喜炎平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碘甘油口腔护理,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退热治疗。对照组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婕 《当代医学》2016,(36):188-189
目的:分析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患有小儿手足口病的4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2.3±0.8)d、皮疹消退时间(3.2±1.2)d以及溃疡愈合时间(2.8±1.4)d;对照组退热时间(3.8±1.2)d、皮疹消退时间(5.3±1.8)d以及溃疡愈合时间(5.5±2.0)d。各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邓雪玉 《华夏医学》2011,24(3):269-270
目的:观察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4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利巴韦林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给药7 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无论在退热时间,还是在对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135)和对照组(n=125)。治疗组给予喜炎平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输注,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vs.78.40%,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6%。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罕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烨  沈建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81-82,85
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恢复更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运德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166例患有手足口病的小儿,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2例,运德素肌肉注射组(观察1组)56例,运德素雾化吸入组(观察2组)58例。全部病例给予常规护理,炎琥宁抗病毒治疗,有细菌感染的应用抗生素,发热的退热处理,口腔痛的局部护理等,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德素肌注;观察2组应用运德素超声雾化吸入,疗程均为5天,比较各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用药后用药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用药后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用药后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德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均取得满意疗效,且雾化吸入方法更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杏桃  彭德峰 《吉林医学》2013,34(14):2644-2646
目的:探讨在西医干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4例,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口腔疼痛消失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出10.83%(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在手足口病治疗中有独特之处,口腔疼痛、皮疹消退速度快、治疗效果佳,与传统治疗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熊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4-135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全部患儿分为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炎、抗病毒、退热、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24例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经家属知情同意,重症早期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0~5.0g,分2d给药,注射免疫球蛋白之前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0.2-0.3)mg/(kg·d),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危重病例。研究组体温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精神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芹够行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促进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增强免,乞玎,防止肺水肿、脑水肿等出现,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8.
高侠  刘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67-107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心肌酶肌酸激酶混合同工酶(CKMB)水平和异常率,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56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作为A组,44例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B组),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患儿治疗前后CKMB水平,并与对照组的CKMB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合并心肌损害与未合并心肌损害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对可能影响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KMB活性、CKMB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KMB活性及异常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2组的CKMB活性以及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儿发热率、发热持续时间、CKM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A组患儿(P<0.05~P<0.01),而2组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呼吸频次、皮疹部位、皮疹持续时间、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WBC、CRP以及CKMB水平均是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CKMB升高提示合并心肌损害风险,临床中应加强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异常患儿及早予以干预治疗;特别是对有发热症状以及WBC、CRP和CKMB水平升高者更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临床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肌注干扰素,同时静脉滴注炎琥宁,每日1次,连用3d;Ⅱ组单用干扰素;Ⅲ组单用炎琥宁。3组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所有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结果Ⅰ组总有效率较Ⅱ组和Ⅲ组明显高(P〈0.05),Ⅱ组与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愈合方面均优于Ⅱ组及Ⅲ组(P〈0.05),Ⅱ组及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或单用炎琥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咽喉肿痛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疗效显著,能够快速退热,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