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索胸腰段椎管内骨折块对脊髓损伤的影响程度,确定脊髓受压的临界椎管狭窄率,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121例不稳定性胸腰骨折进行改良Frankel分级法脊髓功能评估和CT椎管面积测量,作统计学分析。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损伤,其截瘫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以T12最高,L2最低。脊髓受压的椎管占位临界值为T1230%,T1135%,L140%,L255%。结论:胸腰段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脊髓损伤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折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骨折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腰段大于胸腰段;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相似文献   

3.
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为把握后路手术的椎管减压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9例,女51例;年龄17~68岁,平均42.7岁。骨折部位:T1122例,T1230例,L157例,L26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标准:压缩型65例,爆裂型44例,屈曲分离型25例,脱位型3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d,平均4.4d。根据术前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20%为A组,32例;21%~40%为B组,68例;41%~60%为C组,37例;≥61%为D组,33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各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与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的相关性,以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率40%以下有神经症状者后路椎管减压与未减压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各组脊髓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无正相关性。1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23.5个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未作后路椎管减压且无神经症状的2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未发现有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有神经症状者中,行椎管减压的65例神经功能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提高情况均明显优于未行椎管减压的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椎管减压的相对指征是椎管内骨折块占位<40%且术前有神经症状者,以及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无论术前有无神经症状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与相应椎管狭窄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7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脊髓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使用透明毫米尺对患者CT片椎管正中矢状径进行测量以此代表椎管面积,分别计算T11、T12、L1、L2四个节段两者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1、T12、L1、L2节段两者问相关系数分别为:O.3348、0.8457、0.6691、0.3336。提示T12水平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L1、L2节段两者的相关性较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T12、L1椎管狭窄和脊髓功能损伤之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O.001),而在T11、L2两个节段不能认为椎管狭窄和脊髓功能损伤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5,0.10〈P〈0.20)。结论:脊髓的损伤程度与椎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测量患者胸腰段爆裂骨折CT扫描图像中椎管占位面积的大小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14 1例包括胸椎 (T1 - T1 0 )、胸腰段 (T1 1 - L2 )及腰椎 (L3- L5)三个水平爆裂骨折 CT显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 (P <0 .0 5 ) ;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椎管骨块占位严重程度依次为 :胸椎 <胸腰段 <腰椎 (P <0 .0 5 ) ;在 Frankel分类有功能障碍的四个神经功能级之间其椎管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神经损伤的出现与骨折椎体节段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就诊时 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椎管容积和脊髓损伤程度评分及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48例胸腰椎(T12-L2)爆裂性骨折的患者,15例有脊神经功能障碍,33例无脊神经功能障碍,用CT扫描来测量损伤水平及损伤水平上下节段椎管的矢径、横径和椎管的表面积,两组病人都用ISS评分作损伤程度评估.有脊髓损伤和无脊髓损伤者两组患者的测量数据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损伤平面其椎管横径的平均值,有脊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大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者(P<0.01).有脊神经功能障碍者其损伤平面以下的椎管表面积明显大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P<0.05).有脊神经功能障碍者其椎管矢径与横径的比值明显小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患者(P<0.01).结论 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没有解剖学上的因素能预见神经的损伤.然而,损伤后椎管矢状径与横径的比值却能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创伤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出现伤椎上、下椎间盘损伤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进行椎间盘损伤评估的正确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37例,其中椎间盘损伤91例,椎间盘正常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骨折特点等相关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伤椎上、下椎间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Denis分型、椎体楔形角、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nis分型、椎体楔形角、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为椎间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7,OR=1.39,OR=2.62,OR=3.36,均为P<0.05).结论 对创伤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中伤椎上、下椎间盘损伤的评估,需综合考虑Denis分型、椎管占位率、椎体高度比、椎体楔形角,而Denis II型、椎管占位率较高的患者应高度怀疑伴有椎间盘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爆裂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21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均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伴或不伴相应节段椎板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25.00±2.38)岁;椎体残留骨块椎管内占位>50%;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级)或马尾神经损伤;VAS评分6~10分,平均(7.14±0.91)分。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MRI、CT、X线检查,记录止痛药使用种类及用量,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ASIA分级)及疼痛状况(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7.29±6.02)个月。21例患者均经后路手术去除椎管内占位骨块,解除其对脊髓、神经根压迫;12例患者感觉平面下移,但ASIA分级没有变化;术后VAS评分0~8分,平均(2.43±2.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例停用镇痛剂,7例镇痛剂减量,3例无改善。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术后伴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应尽早行MRI、CT、X线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椎管内存在明显占位骨块,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3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至末次复查时,全部病例均获得植骨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胸腰段脊柱生理弯曲得以维持,无继发后凸畸形及椎管狭窄.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A-SIA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明显改善,脊髓神经感觉(t=2.759,P=0.025)、运动(t=4.616,P<0.05)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一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环状减压A—F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段爆裂崩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早期后路环状减压 A- F内固定 ,手术时间为伤后 2 .6小时~ 4 2小时 ,平均18.7± 1.2小时。结果 术后随访 6~ 2 6月 (13.8± 2 .1月 ) ,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效率 2 0 % ,不完全脊髓损伤有效率 10 0 % ,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 ,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钉现象。结论 环状减压对早期脊髓损伤的减压效果较好 ,A- F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 ,固定牢靠 ,对伤椎复位功艰好。该方法对早期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不失为一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早期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急性期患者的CT扫描图像与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无神经损伤组(A组)43例,神经损伤组(B组)72例。对患者CT图像运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分别对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的椎管横径、矢状径和面积进行测量,计算相应的椎管占位率和矢状径与横径比值,将无神经损伤组与神经损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的椎管矢状径、面积和矢状径/横径比值在T12节段A组分别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损伤CT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爆裂骨折CT影像及椎管损伤程度,探讨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本组89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病人术前常规进行X线、CT检查,观察影像与临床关系。其中手术治疗77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1)骨片突入椎管诊断CT高于普通X线。(2)CT观察椎管内骨片大小、形态与神经损伤没有相关性。(3)分5型及相关亚型。结论:能对椎管损伤准确诊断,对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胸腰段损伤的病例中,认为腰1椎体骨折、脱位在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有三个特点:1、脊髓圆锥大多终止于腰1椎体中上部,较胸11—胸12有更大的手术操作空间,造成脊髓牵拉损伤小。2、脊髓与神经混在更为明显,既使椎管堵塞,手术后减压脊髓功能不恢复,神经根尚有部分恢复。3、较胸11—胸12椎管有更大的缓冲间隙,严重致伤后,仍有手术的机会。本组总结的25例报告中均是脊髓圆锥终止在腰1椎体的腰1骨折,脱位,经手术治疗后,病人均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椎管狭窄,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应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局部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管截面积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34例,对照组获得随访33例,随访时间均为6~12个月,观察组平均7.9个月;对照组平均7.8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矢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恢复15.32°±5.81°和17.58°±7.3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67.32±11.74)%和(66.67±10.78)%;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54.68±20.13)%和(45.53±32.99)%;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分别恢复34.53±19.81分和26.97±12.57分;Frankel分级恢复中位数分别为1.0(1.0,2.0)和1.0(1.0,1.0),两组之间的恢复率或恢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管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85.97±8.74)%和(76.30±6.6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采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对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可较好地恢复椎管容积,优于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类型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恢复程度。结果 56例经12~36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明显后突畸形发生。结论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和椎管容积,为受伤脊髓修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无或轻微神经症状指没有或仅轻微神经损伤症状的爆裂型胸腰椎脊柱骨折,常有骨片侵入椎管危害脊髓、神经根,CT对椎管内骨块显示及手术定位有显著优点,通过CT影像对骨块进行分型、骨块对椎管横截面侵占比例测定,以评价椎管内骨块的临床影响;自1996年8月以来,我们对采用CT影像评价这类损伤15例手术治疗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8~59岁,平均42岁。9例均为爆裂骨折,经X线、CT扫描证实椎管内骨块占位超过50%,其中5例合并脊髓损伤。损伤方式为高处坠落伤或交通事故伤。损伤节段为胸112例、胸123例、腰14例。1.2手术方法: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右侧卧位,架起腰桥,使胸腰段脊柱呈左侧弯,以增大肋弓与髂嵴的间距。根据骨折节段确定切口平面,沿肋骨作斜切口,自胸膜外(或腹膜外)径路,显露病椎及其相邻上、…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X线检查 ,测量椎管矢状径、横径、椎管面积和Cobb角 ,计算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及矢状径与横径之比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矢状径与横径之比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 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 2 5分 )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 4 6~ - 0 5 2 ,P≤0 0 1) ,Cobb角与ASIA损伤分级呈负相关 (rs=- 0 36 ,P <0 0 5 )。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和后凸畸形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