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测量胸腰椎爆裂骨折后伤椎矢状面压缩面积、骨碎块面积和骨折总累及面积,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X线和CT矢状面重建检查。在侧位X线图像上测量伤椎矢状面压缩面积,矢状面重建CT图像上测量伤体压缩面积、骨碎块面积和骨折总累及面积。结果 X线图像测量的伤椎压缩面积百分比为(29.32±13.80)%。CT图像测量的伤椎压缩面积百分比为(27.93±12.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图像测量的伤椎骨折总累及面积百分比为(53.20±20.64)%,明显大于X线和CT图像测量的伤椎压缩面积百分比(P<0.01)。CT图像测量的伤椎骨碎块面积百分比为(25.27±15.18)%,与伤椎压缩面积无明显相关性(r=0.1258,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潜在不稳定性与伤椎的骨碎块面积有关,伤椎有机械力学性能缺陷的部分为骨折总累及面积。胸腰椎爆裂骨折后X线图像显示的伤体压缩面积不能反映骨碎块面积,且低估了骨折总累及面积。CT矢状重建能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对胸腰椎骨折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折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骨折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腰段大于胸腰段;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椎管容积和脊髓损伤程度评分及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48例胸腰椎(T12-L2)爆裂性骨折的患者,15例有脊神经功能障碍,33例无脊神经功能障碍,用CT扫描来测量损伤水平及损伤水平上下节段椎管的矢径、横径和椎管的表面积,两组病人都用ISS评分作损伤程度评估.有脊髓损伤和无脊髓损伤者两组患者的测量数据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损伤平面其椎管横径的平均值,有脊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大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者(P<0.01).有脊神经功能障碍者其损伤平面以下的椎管表面积明显大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P<0.05).有脊神经功能障碍者其椎管矢径与横径的比值明显小于无脊神经功能障碍患者(P<0.01).结论 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没有解剖学上的因素能预见神经的损伤.然而,损伤后椎管矢状径与横径的比值却能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与相应椎管狭窄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7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脊髓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使用透明毫米尺对患者CT片椎管正中矢状径进行测量以此代表椎管面积,分别计算T11、T12、L1、L2四个节段两者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1、T12、L1、L2节段两者问相关系数分别为:O.3348、0.8457、0.6691、0.3336。提示T12水平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L1、L2节段两者的相关性较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T12、L1椎管狭窄和脊髓功能损伤之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O.001),而在T11、L2两个节段不能认为椎管狭窄和脊髓功能损伤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5,0.10〈P〈0.20)。结论:脊髓的损伤程度与椎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测量患者胸腰段爆裂骨折CT扫描图像中椎管占位面积的大小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后路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胸腰段爆裂骨折应用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45例,从影像学方面分析疗效。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腰椎后凸畸形(Cobb's角),椎管的正中矢状径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到术后92%;伤椎后缘高度由术前56%恢复到术后93%;Cobb's角由术前28.6恢复到术后5.8。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4例,余受压的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58%恢复到89%。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疗效满意,术中C臂透视分析影像学椎体后缘骨块形态有助于提高椎管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后路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胸腰段爆裂骨折应用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45例,从影像学方面分析疗效。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腰椎后凸畸形(Cobb’s角),椎管的正中矢状径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到术后92%;伤椎后缘高度由术前56%恢复到术后93%;Cobb’s角由术前28.6恢复到术后5.8。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4例,余受压的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58%恢复到89%。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疗效满意,术中C臂透视分析影像学椎体后缘骨块形态有助于提高椎管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椎管狭窄,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应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局部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管截面积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34例,对照组获得随访33例,随访时间均为6~12个月,观察组平均7.9个月;对照组平均7.8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矢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恢复15.32°±5.81°和17.58°±7.3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67.32±11.74)%和(66.67±10.78)%;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54.68±20.13)%和(45.53±32.99)%;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分别恢复34.53±19.81分和26.97±12.57分;Frankel分级恢复中位数分别为1.0(1.0,2.0)和1.0(1.0,1.0),两组之间的恢复率或恢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管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85.97±8.74)%和(76.30±6.6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采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对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可较好地恢复椎管容积,优于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环形减压后椎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椎管塑形的方式及完成塑形的时间.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管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76例,其中53例获得随访.骨折部位:T11 1例,T12 15例,L1 18例,L2 15例,L3 3例,L4 1例.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标准评定:A级27例,B级7例,C级6例,D级2例,E级11例.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最小矢状径及伤椎相邻的上下椎管矢状径平均值.计算伤椎椎管狭窄率,同时测量塑形后的伤椎椎管矢状径并与理论值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塑形后椎管欠状径的恢复程度. 结果 5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2个月(12~60个月)随访.15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ASIA分级分别提高1~3级,27例脊髓完全损伤患者中,8例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术后CT复查显示伤段椎管减压充分、脊髓受压完伞解除.术后12个月椎管形态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再塑形现象.术后24个月同一层面CT示再塑形的椎管管径与伤椎正常椎管矢状径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环形减压后不规则的椎管出现了明显的再塑形现象,冉塑形过程发生于伤后12个月左右,且这一过程不受神经系统损伤程度的影响,即骨折平面和伤后ASIA分级不影响椎管的再塑形过程.塑形后的椎管接近正常形态,椎管矢状径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