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栓皮栎橡子壳多酚的体外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开发橡子壳功能成分,采用溶剂萃取、化学定性、光谱分析及体外清除自由基、抑菌试验探索了秦巴山区栓皮栎橡子壳多酚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橡子壳可提取4.39%的粗多酚,经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分离可得到3类萃取物,经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均含有酚羟基、羰基、芳烃C=C骨架、C-H键和C-O-C键结构,为多酚类物质;HPLC分析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以鞣花酸为主,含有4种多酚,正丁醇萃取物中含阿魏酸、鞣花酸、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酸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原儿茶酸、咖啡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山奈酚等11种酚类物质,水萃取物以阿魏酸含量最高,含4种多酚;体外清除DPPH·能力为Vc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ABTS~+·能力为Vc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粗提物,清除·OH能力为Vc水萃取物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粗提物及溶剂萃取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活性,抑菌能力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提取物水萃取物。证明橡子壳多酚含量高,种类多,具有较强抗氧化和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3.
周晓婷  张根义 《食品科学》2017,38(18):42-47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苦荞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提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及其糖苷等,还含有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再以抑制率、抑制类型、荧光猝灭效应实验分析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提取物、正丁醇相提取物与粗提物的结果类似,都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石油醚相提取物则没有明显且规律的抑制效果,可推断出苦荞提取物中各成分共同发挥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通过荧光猝灭实验得知抑制的机理为苦荞提取物中的成分与α-淀粉酶结合,从而使α-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银耳多糖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干银耳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提取、酶法脱蛋白和柱层析分离,得到总糖含量为92.45%的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P),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TP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表征了TP对该两种酶结构的影响。结果:TP能抑制该两种酶的活性,其对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α-葡萄糖苷酶,对该两种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835和16.9306 mg/mL。TP通过与该两种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TP与胰α-淀粉酶相互作用明显,可静态猝灭此酶,改变其二级结构;TP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微弱,不能改变其二级结构。结论:TP通过与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百香果叶进行初步活性评价,研究了其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7.0±1.2)mg没食子酸/g和(70.8±1.6)mg芦丁/g。4种萃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尤其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对照品BH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高,r分别为0.546和0.540;另外3个模型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较大(0.788r0.847);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比较发现百香果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6.
从鸡血藤中获得醇提物(alcohol extract, ESs)及水提物(water extracts, WSs),研究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ESs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WSs。为深入研究鸡血藤对2种酶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ESs进一步萃取,获得W-ESs、D-ESs、N-ESs、E-ESs四个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浓度范围,ESs及4个组分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为:W-ESs>D-ESs>ESs>N-ESs>E-ES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为:W-ESs>ESs>N-ESs>E-ESs>D-ESs。其中W-ESs对2种酶的抑制作用最好,IC50值分别为(0.88±0.02) mg/mL和(15.82±2.79)μg/mL。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确定酶抑制类型,结果显示,WSs、ESs、W-ESs及N-ESs对α-淀粉酶为反竞争性抑制,D-ESs和E-ESs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混合抑制。对于α-葡萄糖苷酶,W-ESs、D-ESs和E-ESs...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柚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本文采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了柚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抑制作用类型及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柚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174 mmol/L,显著低于阿卡波糖的0.721 mmol/L,为非竞争型抑制剂,Ki值为0.114 mmol/L;柚皮素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导致了酶分子的内在荧光静态猝灭,猝灭常数为0.1598×104 L/mol,结合位点数n为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π-π T型堆积、静电作用五种作用力的驱动下,柚皮素结合于α-葡萄糖苷酶分子的一个疏水口袋中,结合能为?7.6 kJ/mol。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柚皮素是一种较好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辅助治疗糖尿病功能食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乳苣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和8-苯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研究乳苣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和类型、紫外光谱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正丁醇、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02、4.086、1.248、4.299和6.904mg/mL。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653mg/mL。正丁醇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可逆混合性抑制,K-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分别为0.795和0.435mg/mL。石油醚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不可逆竞争性抑制,Ki为2.893mg/mL。水、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可增强Ot一淀粉酶紫外吸收,但均不改变吸收峰。水提取物增强ANS荧光强度,低浓度正丁醇提取物增强了荧光强度,高浓度则降低了荧光强度,石油醚提取物则与此相反。另外,各提取物均使ANS发生蓝移。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淀粉酶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指导下,探究绣球菌中不同极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两种不同乙醇浓度对绣球菌进行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经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获得不同极性组分。将上述所有组分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获得抑制活性组分,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用酶促动力学和Lineweaver-Burk 双倒数法探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有活性筛选组分中,用50%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组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其IC50为0.0927±0.0600 mg/mL,与阿卡波糖(IC50:0.0795±0.0200 mg/mL)活性相当,是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类型。此研究明确了绣球菌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组分,并探讨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利用绣球菌开发食用降糖产品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成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7):248-254
以五味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复合酶添加量和提取时间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提取五味子多糖工艺。随后,基于酶抑制和荧光光谱探索五味子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复合酶提取五味子多糖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超声功率200 W、提取温度30 ℃、复合酶添加量0.20%、提取时间40 min,五味子多糖得率为(8.12%±0.10%)。五味子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IC50为27.15 μg/mL,并以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并能同时引起α-葡萄糖苷酶发生荧光猝灭,该研究结果为五味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玉蜀黍不同部位(须、秸秆皮、秸秆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玉蜀黍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总蛋白质提取物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考察不同pH、温度、时间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影响。结果: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反应最优条件:反应pH6.8、温度37℃、时间20 min;抑制α-淀粉酶反应最优条件:pH6.8、温度37℃、时间10 min。玉蜀黍不同部位总黄酮(5.80%~18.23%)、总皂苷(7.87%~10.99%)、总多糖(24.48%~35.36%)、总蛋白质(9.41%~13.02%)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玉蜀黍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显著,玉蜀黍须、秸秆芯、秸秆皮中总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63、0.35、0.13 mg/mL;须、秸秆皮、秸秆芯中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在1、0.5、0.125 mg/mL时对α-淀粉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6.41%±0.26%、21.46%±1.45%、14.63%±0.62%。结论:玉蜀黍不同部位中发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作用主要有效成分群是总黄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 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50=1.01 mg/mL)<正丁醇(IC50=1.25 mg/mL)<阿卡波糖(IC50=1.47 mg/mL)<残余水相(IC50=1.77 mg/mL)<石油醚(IC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糙米多酚(brown rice polyphenols,BRP)经过提取和C18固相柱纯化后,研究了BR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DAD-ESI-Q-TOF-MS)分析结果表明,BRP中大部分多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包括1种酚醛、2种酚酸酰胺、4种酚酸糖苷、6种酚酸、6种酚酸酯和8种黄酮糖苷。BRP对α-葡萄糖苷酶显示出剂量依赖型酶抑制活性,当浓度为2 mg/mL时,抑制率最高可达到39.37%,而BRP对α-淀粉酶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荧光光谱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BRP能与α-葡萄糖苷酶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具有动态猝灭作用。以上结果表明,BRP主要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发生疏水相互作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本文为改善餐后血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后槟榔籽被当作废弃物而基本无大规模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以食用槟榔加工后的废弃籽为研究对象,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加工后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processed seed extraction,PSE),测定其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和Fe3+还原法3种测定方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本文还研究了PSE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PSE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等活性物质,其中,总多酚含量为(127.29±5.16)mg 没食子酸/g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421.84±13.82) mg 芦丁/g提取物,原花青素含量为(87.83±6.60) mg儿茶素/g提取物。PSE检测到44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相对含量高达77.27%。PSE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10.10±0.62)和(150.10±11.57) μg/mL。另外,PSE表现出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IC50值为(90.10±1.89) μg/mL)显著(P<0.05)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值为(453.60±4.02) μg/mL)。因此,回收再利用食用槟榔加工后的槟榔籽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赵玉红  李佳启  马捷  王路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6):177-182,207
为增加老山芹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以老山芹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甲醇、乙酸乙酯)超声波辅助提取老山芹活性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确定适宜的提取溶剂,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可保留老山芹降血糖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溶剂为80%乙醇溶液,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49 ℃,超声时间114.5 min,料液比1:15.3 (g/mL),在此条件下得到老山芹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69.52%±1.13%,α-淀粉酶抑制率为56.38%±0.96%,二者的IC50分别为0.169、0.339 mg/mL。老山芹可以作为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芫花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本文以芫花素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芫花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主要包括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和荧光猝灭特性。结果显示:芫花素对α-葡萄糖苷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芫花素与α-葡萄糖苷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自发地结合,其结合位点数在温度291和310 K时分别约为2.8和2.2。芫花素和α-葡萄糖苷酶复合物的形成使得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产生静态猝灭,最终导致芫花素对α-葡萄糖苷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泽泻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后的水相过大孔树脂柱得到水洗脱部分和95%乙醇洗脱部分,然后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对高活性部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抑制活性最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92.30%,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抑制作用属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8.
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是淀粉消化关键酶,也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关键酶。利用酶抑制动力学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其互作机制。结果表明,栀子黄以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其缔合常数Kic分别为1.47 mg/mL和0.58 mg/mL。荧光光谱表明: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能力,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到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猝灭是以静态猝灭为主的混合型猝灭。焓和熵的变化表明:栀子黄与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主要由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驱动,结合距离分别为4.77nm和5.19 nm。同步荧光表明,栀子黄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引起酶的重排和构象变化,从而引起酪氨酸残基或/和色氨酸残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比较研究枇杷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肉、种子)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探究最强活性部位及其总黄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制备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超声辅助浸提并经AB-8大孔树脂制备总黄酮,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花>茎>根>叶>果肉>种子,α-淀粉酶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根>茎>花>叶>果肉>种子。枇杷花醇提取物、枇杷花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分别为(4.65±0.35)、(0.017 4±0.003 5) g/L,均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4.41±0.59)、(1.57±0.03)g/L...  相似文献   

20.
研究苦笋壳不同提取相的抗氧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以70%(体积分数)乙醇和水分别对苦笋壳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酚及总糖含量。以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3种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水提方式总糖含量为(97.3±0.28)%,高于醇提方式。总酚和黄酮含量在醇提相中较高,分别是(28.53±1.67)%和(27.22±2.02)%。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上看,醇提相大于水提相。醇提方式下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对·OH清除能力可达(67.32±1.57)%,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是(0.158±0.003)、(0.104±0.006)mg/mL,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笋壳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粉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苦笋壳可用于开发降血糖产品的天然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