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合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肿瘤内科2009—2011年收治的63例Ⅱ,Ⅲ期 NSCL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34例、非联合组29例,非联合组采用调强适形放疗结合 NP 方案化疗,联合组在非联合组基础上加用 DC-CIK 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非联合组的 CD3+、CD4+、CD8+、CD4+/CD8+、NK 细胞比例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联合组的 CD3+、CD4+、CD4+/CD8+、NK 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治疗后联合组的 CD3+、CD4+、CD4+/CD8+、NK 细胞比例显著的高于非联合组(P <0.05)。联合组的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非联合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1.18%高于非联合组72.41%但差异不显著(P >0.05)。联合组的无进展生存中位时间为21.000个月显著高于非联合组的13.000个月(χ2=24.582,P =0.000);联合组的总生存中位时间为29.000个月显著高于非联合组的19.000个月(χ2=8.885,P =0.003)。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合化疗联合 DC-CKI 治疗Ⅱ,Ⅲ期 NSCLC 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鲍健  孙媛媛  葛磊  孙峰  汪毅  鲍扬漪 《安徽医药》2014,(12):2356-236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1例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化疗联合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1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CIK回输后患者CD3、CD8、CD56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且CIK输注可明显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水平(P<0.05)。治疗总体有效率为47.3%,临床获益率为67.3%。该研究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为22.9%,而无进展生存期7.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为14.0%。结论化疗CIK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钉伤细胞(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氩氦刀联合CIK,对照组( n =40)单纯氩氦刀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2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当(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 P <0.05),治疗组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显示,治疗组的CD3、CD4、CD8、CD4+/CD8+也较单纯应用氩氦刀有明显改善( P <0.05)。结论氩氦刀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协同杀伤肿瘤,能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红霞  彭丽娟  葛磊  李玉芝 《安徽医药》2012,16(12):1798-179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近期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并观察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41例晚期肺癌的患者,体外在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环境下,经1周左右的时间培养、增殖CIK细胞,细胞数量达到(2~5)×109后分次回输给患者。分别于CIK细胞回输前1 d及回输结束后4周抽取患者的外周血,行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同时分别于CIK细胞回输前1 d及回输结束后至下一疗程前评价患者的Karnofsky(KPS)状态。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及KPS状态进行自身对比。结果 41例晚期肺癌患者行CIK细胞治疗后的CD3+CD4+百分率上升(P<0.05),CD3+CD8+百分率下降(P<0.05),CD3+CD4+/CD3+CD8+值上升(P<0.05),NK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该组患者CIK细胞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为75.6%。41例肺癌行CIK细胞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超过39℃的高热,1例患者出现皮疹,余患者未见明显副作用出现。结论 CIK细胞治疗能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近期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 CIK 细胞联合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患者每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序贯1个周期的自体 CIK 细胞回输为1个疗程治疗,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36例,采用单药培美曲塞化疗,疗程为2周期。治疗结束后对2组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8.57%,对照组为4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5.71%,对照组为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T 细胞亚群CD +3、CD +4、CD56升高,CD +4/CD +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 +8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胃肠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 CIK 细胞回输安全,副作用小,与培美曲塞联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疗前后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取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静脉血标本,用Th1、Th2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分别比较SCLC及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D4+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小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泌IFNγ-、TNFα-、IL-2、IL-4、IL-6、IL-10、Th1/Th2(γ/4)水平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不能纠正Th1/Th2漂移,对中晚期肺癌尤其是化疗患者,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重建机体防御系统是很重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和NK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稳定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头颈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对头颈癌疗效。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CIK细胞,扩增后回输。结果CIK组缓解率73.68%高于单独放疗组36.84%(P〈0.05);CIK组细胞免疫水平好于单独放疗组为,其中CD3+CD4+T、CD3+CD8+T及CD4+CD25+T细胞免疫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CIK细胞显著提高对头颈癌的疗效,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DP胡里奥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DP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给药,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给药,均静脉滴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初始化疗第1天开始连续静脉滴注250 m L,滴注14 d后,间歇7 d,每21 d为1个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用DP化疗方案。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比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32.50%)较对照组(25.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CD8^+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DP化疗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可使KPS评分得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紫杉醇+顺铂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I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龚年金  梁欢 《肿瘤药学》2020,(2):232-236
目的探讨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元汤合桂枝茯苓方加减。采用FCM法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威威  张海萍  吴敏  王林 《河北医药》2016,(19):2900-2904
目的:分析DC-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1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行NP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者设为观察组(40例),行NP化疗者设为对照组(41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体力状态( Karnofsky评分法)、免疫功能变化、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生存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7垐.50%,对照组为29.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 P >0.05);疾病控制率、体力状态总提高率观察组为87.50%、90.00%高于对照组的75.61%、73.17%(χ2=5.374、10.957, P <0.05)。截止到随访日期,观察组40例患者,死亡30例,存活10例,其中位无瘤生存期7.5个月(95%CI为5.16~8.95),中位生存期14.5个月(95%CI为10.05~17.95);对照组41例患者,死亡35例,6例存活,其中位无瘤生存期4.5个月(95%CI为3.17~6.92),中位生存期11.5个月(95%CI为9.11~14.87);Log-rank检验显示,观察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长于对照组(χ2=6.557, P <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接近( t =1.395, P >0.05;t =1.864, P >0.05;t =1.647,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 t =5.627, P <0.05;t =5.974, P <0.05;t =6.057, P <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 t =1.412, P >0.05;t =1.967, P >0.05;t =1.754,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2.367, P <0.05;t =13.574, P <0.05;t =10.324,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率高于对照组χ2=6.549, P =0.032);2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脱发、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 P >0.05;χ2=1.247, P >0.05;χ2=1.954, P >0.05;χ2=1.358, P >0.05;χ2=1.657, P >0.05;χ2=1.028, 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考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TP方案化疗)29例,对照组(单独TP方案)29例,化疗前及第2、4周期化疗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亚群指标,提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草分支杆菌制剂对化疗期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免疫功能、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1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A ,B 2组 ,A组 (4 2例 )采用草分支杆菌制剂加化疗 ,B组(3 9例)采用单纯化疗 ,2组病例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CD4/CD8)和NK细胞活性 ,并以正常人 (3 0例 )作为对照 ,对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A组的CD3 ,CD4,CD4/CD8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 ;CD8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或P <0 .0 5 ) ,而B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A ,B 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41 %和 3 3 % (P >0 .0 5 ) ,生活质量A组高于B组 (P <0 .0 5 ) ,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反应B组高于A组 (P <0 .0 5 )。结论 :草分支杆菌制剂可以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2例,按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期。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和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升高,CD8^+、表皮生长因子(EGFR)、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创伤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56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接受后外侧开胸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IL-6、IL-2R、CRP、 SAA等炎性因子水平上升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T淋巴细胞中CD4+、CD8+、CD4+/CD8+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早期采取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CD16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铂类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64例Ⅲ、Ⅳ期NSCLC患者在化疗前经纤维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66表达.患者给予2~4个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NP/TC/GP),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46.9%(30例)的患者CD166阳性.CD166表达与是否吸烟(吸烟62.1%,不吸烟34.3%,X^2=4.916,P=0.027)和病理分化程度(中、低分化68.2%,高分化35.7%,X^2=6.112,P=0.013)相关.CD166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23.3%,明显低于CD166阴性患者的61.8% (X^2 =9.565,P=0.002).结论 晚期NSCLC存在CD166表达,且吸烟和低、中分化癌患者阳性表达率增高,CD166阳性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降低,检测CD166可以预测晚期NSCLC的铂类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方案(TP方案)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病人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72例晚期卵巢癌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紫杉醇、顺铂方案静脉化疗,观察组在静脉化疗的基础上,在末次化疗后第8天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