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PTT)组25例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HCC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B mRNA与uPA mRNA(r=0.805),CB mRNA与uPAR mRNA(r=0.786),uPA mRNA与uPAR mRNA(r=0.874)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肝癌组织CB mRNA、uPA mRNA、uPAR mRNA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非骨转移前列腺癌(non-BM PCa)患者及骨转移前列腺癌(BM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uPA及uPAR表达.结果:BPH患者、non-BM PCa患者和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高于BPH患者(P<0.01),BM PCa患者高于non-BM PCa患者(P<0.01).前列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83.34%,uPAR表达阳性率77.7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表达与PCa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Tian Y  Zhang XJ  Li GF  W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94-2496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1995至2011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30例外阴恶性肿瘤的癌组织、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肿瘤组织,以30例正常外阴上皮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通过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uPA、uPAR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外阴组织的表达变化,在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1)uPA和uPAR的表达(A值)分别在正常组织(0.422±0.022,0.431±0.027)、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0.462 ±0.018,0.467±0.015)及外阴恶性肿瘤中(0.508±0.020,0.510±0.02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uPA和uPAR在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分期级别升高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和uPAR在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 uPA、uPAR在正常外阴组织、VIN及外阴恶性肿瘤的表达中的升高趋势,提示其可能在外阴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组织中uPA、uPAR含量可评估外阴恶性肿瘤的浸润能力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uPAmRNA、uPAR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uPA、uPAR及其基因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uPA、uPAR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和uPAmRNA、uPAR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有肝外转移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无肝外转移者(P<0.05或P<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uPA、uPAR蛋白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TF、uPA、uPAR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blot法对肝癌、癌旁、正常组织各27例进行TF、uPA、uPAR蛋白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F、uPA、uPAR在肝癌组织中用性率分别为74.07%(20/27)、74.07%(20/27)、74.07%(20/27);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4.093±1.256、1.376±0.403、1.314±0.440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升高,显著有差异性(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TF、uPA、uPAR相对表达强度在部分侵袭转移指标表达升高,显著有差异性(P<0.05).[结论]TF、uPA、uPAR在肝癌组织及部分侵袭转移指标中表达升高,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 8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 ①uPA、uPAR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 ,P <0 0 5。②uPA、uPAR在有浸润转移表达率高于无浸润转移 ,P <0 0 5。③uPA、uPAR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相关性。结论 uPA、uPAR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浸润转移相关 ,是反映胰腺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PA及uPAR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检测 3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uPA和uPAR mRNA含量高于相应正常组织 (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uPA和uPAR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1,P<0.05),uPA、uPA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r=0.41 P<0.01,r=0.31 P<0.05),与T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uPA和uPAR是促进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陈红敏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33-137,14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研究uPA、uPAR与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30例相应的转移灶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uPAR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uPA、uPAR与MMP-2、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结果:①uPA、uPAR在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②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腹水及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后残留肿瘤无关(P>0.05)。③uPA、uPAR与MMPs在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联合表达。结论:uPA和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PA、uPAR与MMPs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uPA、uPAR可成为晚期、复发卵巢癌治疗的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成分组织因子(TF)、纤溶系统成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NSCL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F、uPA及uPAR的表达。采用t检验、X^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F、uPA、uPAR表达与MVD、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F、uPA和uPAR在NSCLC组织中广泛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58.8%和61.9%。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仅有少量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弱阳性表达。TF(34/47)、uPA(33/47)及uPAR(39/47)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X^2值分别为4.248、4.933、17.243,均P〈0.05)。TF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值分别为1.50+0.19和1.37+0.16,TF表达与MVD相关(P〈0.01),uPAR表达(35/44)与血管浸润相关(X^2=10.680,P〈0.01)。TF与uPAR表达有一致性(r=0.432,P〈0.01)。TF与uPAR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均明显相关(P〈0.01)。TF、uPAR及TF-uPAR阳性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患者明显缩短。结论TF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uPA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相关,二者协同表达可能影响NSCL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与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与胰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法检测 8例正常胰腺和 4 7例胰腺癌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中uPA和uPAR均呈阴性表达 ,而胰腺癌组织中uPA和uPA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 7.4 % (2 7/47)和 5 1.1% (2 4 /47) ;二者与胰腺癌的浸润 (χ2 =5 .35、5 .0 0 ,P <0 .0 5 )和转移 (χ2 =7.5 2、6 .13,P <0 .0 5 )密切相关 ,而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 (χ2 =2 .5 3、2 .84 ,P >0 .0 5 ) ;uPA与uPA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86 ,χ2=10 .2 3,P <0 .0 1)。④结论 uPA uPAR系统的激活在胰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以及在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52例HCC、42例硬化组织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uPA、uPARmRNA的表达。结果 HCC是uPA、uPARmR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1/52,34/52,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肝组织组(P<0.05),HCC组包膜侵犯者uPA、uPARmR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34,28/34,与无侵犯者(6/18,6/18)相比,P<0.01;转移组uPA、uPARmR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1/26,23/26,与无转移者(10/26,11/26)相比,P<0.01)结论 uPA、uPARmRNA在HCC中的表达明显升高,uPA、uPARd 表达水平的增高与HC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组织因子(T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肝癌56例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中TF和MMP-2的表达。结果:(1)肝癌组织中TF及MMP-2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癌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组织中TF和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3)肝癌中TF表达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CC中TF及MMP-2表达明显增高,且与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aleetin-9 mRNA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法从89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其Galetin-9 mRNA的表达量。结果:癌组织中的Galectin-9 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下降,仅为癌旁组织的0.504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的Galecin-9 mRNA表达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术前转移、病理分化、TNM分级、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肝硬化、包膜完整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Galectin-9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分化、转移、复发有关,可能成为诊断肝癌及判断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或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Twist、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素(N—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H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Twist、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I临床病理意义。结果Twist及N—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68.8%,40.0%VS62.5%,35.0%,P〈0.05);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51.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Twist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3,P〈0.05),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5),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2,P〈0.05)。三者表达水平均与组织分级、肿瘤转移有关(P〈0.05)。结论Twist和N—cadherin的高表达及E—cadherin的低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患者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及uPAR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在低分化组,肿瘤较大组及合并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不同癌灶数目及包膜情况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uPA水平只在合并肝硬化组升高(P<0.05),uPAR水平与以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均与侵袭转移指标有关,在有淋巴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较无转移及癌栓组升高(P<0.05).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激活状态.血浆TF,uPA和uPAR升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其检测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46例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uPAR及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uPA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r=-0.44)。uPAR及PTEN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和肿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PTEN的表达还与门脉是否有癌栓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肝硬变程度、肝癌组织类型、AFP、HBsAg、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uPAR及PTEN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癌侵纤溶酶袭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