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邢杰 《机械管理开发》2008,23(3):118-119
针对传统轨枕张拉设备无法精确测得张拉力的偏值问题,设计一种轨枕预应力张拉系统,实现大吨位预应力的张拉.并提高轨枕预应力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预应力张拉装置存在手动操作繁琐、张拉力控制精度差、钢铰线回缩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围绕一种新型预应力自动张拉装置设计了相应的液压控制回路。该回路采用T、B接口连通的三位四通主控电磁阀,并辅以二位二通电磁阀、节流阀、位移传感器,构建了张拉装置控制回路;设计了集成阀体,将液压油路集成于阀体内部,减少了管路连接,极大简化了装置的结构。这些设计为预应力张拉装置实现全自动张拉,并对钢铰线回缩量进行精确检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桥梁建设中,预应力张拉工程施工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张拉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施工中张拉的预应力不足、张拉质量难以掌控等,为了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相关科研技术人员通过技术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轨枕侧翻设备能够在张拉过程中,操作便利,可靠程度非常高,能够确保预应力张拉的精度,有效提高张拉质量水平,使其控制的自动化、标准化、精细化变成了现实,有效解决了张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因此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按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施加预应力工艺是施工预制构件时,先在台座上张拉力筋(钢绞线、钢丝、预应力钢筋),然后支模浇注混凝土使构件成型,放松预应力筋,使混凝土得到预压应力。先张法张拉钢绞线施工,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预应力张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工测量误差较大、两端张拉同步率低、钢绞线测量准确率低、钢绞线的伸长值和张拉预应力难以实现同步控制等。提出了基于PLC的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的研究。通过触摸屏和PLC组合方式控制千斤顶和油泵实现张拉,在整个张拉控制中以钢绞线的伸长量为校核量、以力值为控制对象,将采集传感器实时数据测量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相应的指令控制来改变反馈闭环液压系统的输入电流信号调整预应力构件两端张拉速度,进而实现钢绞线伸长值和预应张拉力的精确控制,保证张拉精度在2%的范围内,满足预应力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液压式张拉机(以下简称张拉机),由千斤顶、油泵及相应的油路和压力表等组成.张拉机主要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由张拉机对钢筋施加预定的拉力,使其预应力达到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T梁是一种公路桥梁设计中的惯用梁型,常用梁场预制的方法施工,预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参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T梁的预应力张拉钢绞线伸长量控制的研究,分析在张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张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出T梁张拉时预应力和钢绞线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桥式、门式起重机是工交、物资企业广为使用的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及使用中的种种原因均会使起重机主梁产生下挠变形,其危害表现在:大车啃轨、小车爬坡和溜车,起重吨位下降,甚至发生事故,危及安全。 由原南昌市工业交通设计研究院傅敏华等发明的“预应力张拉器”是改造桥式、门式起重机主梁,恢复主梁上拱,提高设备起重量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安装在主梁上的预应力张拉器系统产生均匀同步的张拉力克服主梁下挠,其技术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桥式、门式起重机是工交、物资企业广为使用的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及使用中的种种原因均会使起重机主梁产生下挠变形,其危害表现在:大车啃轨、小车爬坡和溜车,起重吨位下降,甚至发生事故,危及安全。由原南昌市工业交通设计研究院傅敏华等发明的“预应力张拉器”是改造桥式、门式起重机主梁,恢复主梁上拱,提高设备起重量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安装在主梁上的预应力张拉器系统产生均匀同步的张拉力克服主梁下挠,其技术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预应力张拉技术原理和施工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某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案例,论述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在施工准备、绑扎钢筋和安装预应力管道、装设箱梁模板、浇筑混凝土、钢绞线穿束、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端面封堵等方面的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和施工要点,可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VCS振动控制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动控制系统是研制、鉴定和生产可靠性试验必备的设备.介绍正弦振动控制算法、随机振动控制算法、正弦加随机信号的分离算法、随机加随机振动控制算法.振动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四综合(温度、湿度、高度、振动)试验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分析研究了新型集散控制系统中控制功能.研究了现场控制站的通信功能和虚拟测试功能.对现场控制站模件和可靠性进行了阐述.对现场控制单元CPU控制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实现了容错冗余.控制站不仅可以与现场总线通信进行数据的交换.而且经过Ethernet可以实现PLC与DCS交换数据.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ABS不断完善并得以广泛应用,ABS系统是由信号感知部件、信号处理控制部件和执行机构组成的,它对制动系统管路压力进行随机调控,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ABS系统的控制原理参数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实现轧钢生产机组多电机同步控制为目标,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根据具体需要,舍弃了现场总线,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通过控制变频器控制端子上输入电压的大小来调频调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实现了多电机的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发汗冷却系统的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汗冷却系统的自校正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个基于实际观测的自 校正控制算法。根据单点或多点测温,应用最小二乘及最佳摄动法,确定气动加热面 边界热流密度。由热平衡方程给出输入函数控制律,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 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配料生产线控制系统的PLC自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及红 《机电工程技术》2010,39(7):31-32,81
为了实现典型配料生产线系统的实际控制要求,运用三菱PLC技术中的顺序控制步进STL指令和PLC置位、复位基本指令,在I/O分配的基础上,进行PLC梯形图程序设计,并对各段子程序运行功能予以分析说明,经过PLC上机模拟调试,与实际控制要求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精密仪控设备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并且它们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日趋升级。但是精密的仪控设备对电磁环境比较敏感,同时还会污染局部电磁环境对其他设备形成干扰。全面了解电磁干扰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改善精密仪器设备的运行环境,是使其稳定工作的先决条件。本文分析了电磁干扰对仪器仪表系统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的抗电磁干扰设计。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常用方法及其在发电机励磁控制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控制图已经成为最常用且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对设备的零备件利用控制图进行监控,进而对系统因素进行预防,能够大幅度降低维修费用。假定设备零备件服从威布尔分布,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联合方程组,计算出威布尔分布的参数。随后以休哈特的极差控制图为基础,构建出威布尔分布下的极差控制图,最后以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控机的螺接件分解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螺纹连接具有诸多优点,在军用及民用机械工程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多种机具的维修与螺纹连接的军用装备的处废工作中面临大量的螺接件分解任务.为此介绍一种基于工控机的螺接件分解控制系统,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生产效率远高于传统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