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ABS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常见形式,并且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ABS系统。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和中基于参考模型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讨论了它对ABS的影响,在此方法中,神经网络控制器产生一个输出制动扭矩,用这一扭矩调节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轮滑移率使之达到一预定的水平,该文用仿真方法研究了神经网络控制对不同路面条件下的ABS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浅析深圳商检局魏嘉文华南理工大学廖权来防抱制动系统(ANTI—LOCKBRAKSYSTEM.以下简称ABS)是四十年代在飞机工业中发展起来的,用于帮助喷气式飞机在滑溜的跑道上直线制动并快速地停下来。六十年代末,豪华轿车开始选用ABS装...  相似文献   

4.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中的制动力分配控制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友  方立群 《机械开发》1998,(2):11-14,31
主要介绍一种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逻辑中采用的制动力分配控制逻辑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希望对从事ABS理论研究或开发的同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BG ABS的工作原理,对农用运输车安装BG ABS前后在各种路面上进行了制动性能的对比试验,发现安装BG ABS后的制动压力曲线平缓,延迟了车轮抱死时刻,改善了车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因此安装BG ABS对改善农用运输车制动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用运输车装BG—ABS的制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BG-ABS的工作原理,对农用车安装BG-ABS前后在各种路面上进行了制动性能的对比试验,发现安装BG-ABS后的制动压力曲线平缓,延迟了车轮抱死时刻改善了车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因此安装BG-ABS对改善农用运输车制动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榕清  朱新潮 《机械开发》1997,(4):33-36,75
本文通过汽车制动时的前、后车轮的动力学方程,推导出汽车前后车轮滑移率趋于相同,且在最大附着系数附近时,车轮对地相对速度与轮缸压力的控制方程。提出设置电感式;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提高ABS系统的控制精度,研制连续压力调节阀,可以避免系统的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ABS工程塑料用于勘察取样器上,代替传统的镀锌铁皮取样筒,使取样器的使用寿命相应延长。由于ABS工程塑料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且耐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好,表面光洁度高,易于成型等优点,使其应用在取样方面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150拖拉机盖板树脂原料ABS中加入助剂来提高盖板的耐老化性能的方法。实验表明,加入树脂量0.8%的助剂能够显著缓解ABS塑料的老化变色及机械性能的急剧下降,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制技术也不断进步。然而,由于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和车辆速度的提高。对汽车制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制动稳定性和转向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对汽车安全性研究揭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10%的事故是由于车辆在制动一瞬间偏离预定轨道呈甩尾产生的,因而探讨各种高性能制系统和完善制动性能是减少事故和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八十年代,汽车技术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就是防抱制动系统ABS  相似文献   

11.
为使电动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再生制动时车轮具有防抱死功能,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电机的再生制动力与反接制动力来防止车轮抱死的方法。阐述了电动汽车低速再生ABS工作原理,建立了电动汽车单轮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电机低速再生制动的电路稳态条件,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滑移率控制模式的再生ABS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不但鲁棒性强,而且反应迅速,控制精度高;制动过程由占主体的再生制动和制动末期出现的反接制动组成;在电机峰值工作能力内,随地面附着性能的提高,再生ABS回收的制动能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压力协调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生制动作为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一门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压力协调控制系统的局限性和复杂性,设计出一种基于ABS硬件的再生制动压力协调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再生制动与 (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制动功能下的压力协调控制。建立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恒制动强度下、变制动强度下、纯ABS模式下和综合制动模式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除纯ABS外各模式下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回收率分别为0.27%、0.33%和0.29%,仿真结果表明电机能将汽车制动时减少的能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并提供制动力。因此,所设计系统能实现各制动模式下压力协调控制以满足汽车制动需求,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再生制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整车及轮胎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某轿车建立了9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发动机模型、车轮模型、传动系模型等,根据仿真模型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对汽车ABS/ASR/ESP集成控制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触发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ABS/ASR/ESP集成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确定了集成控制系统在制动工况和驱动工况下统一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实现车辆ABS/ASR/ESP的集成控制,并通过各个工况的仿真验证了集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集成控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亮  贾钢  宋健  冉旭 《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4):95-107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Dynamics stability control stystem, DSC)是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DSC系统集成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ort system, TCS)以及主动横摆力偶矩控制系统(Activeyam control, AYC),能有效改善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汽车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动力学建模、状态观测、控制策略和产业化四个方面。其中动力学建模包括面向仿真的建模和面向控制的建模。面向仿真的建模可采用ADAMS或Carsim建立仿真模型,面向控制的建模可采用两轮或四轮模型。状态观测主要需要对动力学控制关键参量如轮缸压力、路面附着、轮胎力和纵横向车速等进行在线观测。在已实现DSC控制的基本功能后,对DSC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减少控制的滞后性,介绍基于预测横摆角速度的AYC控制策略,同时为了减少汽车在对开路面上的抖动,介绍防抖振的TCS控制技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稳定性控制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化也逐步在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捷达GTX型轿车ABS压力调节系统的改造,设计了具备四个车轮独立制动干预控制功能的ABS/ASR 集成液压执行机构,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基于MC9S12DP256微处理器的轿车ABS/ASR集成控制系统,实现了ABS和ASR硬件电路和部分软件模块的集成化。经道路试验验证,此ABS/ASR集成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ABS制动防抱死和ASR驱动防滑转控制功能,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动力性和行驶安全性。该集成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为其他车辆底盘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灵活便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信息熵原理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以汽车制动系统为例,论述信息熵原理在故障预测及反馈控制参数调整中的应用.利用信息论中的熵的概念建立了ABS制动系统的信息模型,从而指导ABS制动系统的建立.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对ABS进行预警,可以大大提高ABS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刘珣 《汽车零部件》2012,(9):74-76,79
汽车转弯制动时,由于左右车轮载荷的变化,经常导致车辆过多转向而丧失方向稳定性,可以通过改进汽车上普遍采用的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控制策略来保持车辆在转向制动时的侧向稳定性。通过对传统ABS系统和改进型ABS的详细比较,说明了可在传统的ABS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修改控制策略中弯道内、外侧车轮的目标滑移率来实现汽车横向稳定性的控制,使ABS部分代替ES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JETTA-GTX轿车液压ABS系统,在保持原车ABS功能的前提下,开发出ABS/ASR集成控制系统.为了检验所开发的集成控制器中ASR系统控制效果,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模拟低摩擦系数的对开路面上,针对行驶加速和起步加速2种典型工况进行了有ASR制动干预控制和无ASR制动干预控制的试验测试.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所开发的ABS/ASR集成控制系统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李爱凡  杨涛 《机电工程技术》2009,38(6):19-22,116
车辆在低附着弯道路面上制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工况.本文从车辆在低附着弯道路面上制动整车受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车辆弯道制动时ABS控制的不足,提出了车辆ABS与横摆力矩控制协调控制的制动力控制策略.利用模糊控制原理设计了横摆力矩控制器,在制动车辆ABS的基础上,通过对车辆的横摆力矩控制和车轮滑移率的调节,实现了制动过程中对附加横摆力矩的动态调整,从而可以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实现车辆在低附着弯道路面上制动的稳定控制.最后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变转速液压系统存在动态响应慢、非线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负载快速多变时,流量和压力之间产生强耦合,流量控制会出现时变性和不稳定性,采用常规PID控制无法取得理想控制效果。因此结合模糊控制原理,基于LabVIEW测控平台,提出以液压动力源输出流量为控制量的模糊控制策略,对不同典型工况下流量的精确控制进行实验研究,并将液压动力系统在两种控制方法下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模糊控制策略实际控制效果较好,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相近,但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