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将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互动式智慧教学模式应用于语言治疗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104名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49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9级55名学生为雨课堂组,采用雨课堂线上线下互动式智慧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分析两组学生的成绩,分别对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汇报、演讲和总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雨课堂组学生的理论总成绩、客观题成绩、主观题成绩、演讲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雨课堂线上线下互动式智慧教学模式应用于语言治疗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扎实基础,教师精准授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级四年制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119名学生随机分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对照组)和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试验组),2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的学习,在期中和期末各进行1次测试,采用统计学分析法比较2组的期中和期末平均成绩,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19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赞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便捷,提高了课堂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基于"雨课堂+BOPPPS"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52名学生开设的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为例, 阐述了"雨课堂+BOPPPS"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采用期末总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学生期末总成绩为(82.7±7.6)分, 8名(15.4%)学生成绩优秀(≥90分), 52名(100.0%)学生成绩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7名(90.4%)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52名(100.0%)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均及格, 49名(94.2%)学生表示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1名(98.1%)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 51名(98.1%)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0名(96.2%)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雨课堂+BOPPPS"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雨课堂在我国医学院校全日制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ubMed, 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 Date, VIP和CBM)中关于雨课堂在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16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使用Cochrane 10.0手册进行文献质量学评价,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研究,2213名医学本科生,其中实验组1102人,对照组1111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雨课堂教学组的理论考核成绩[SMD=1.34,95%CI(0.84,1.84)]、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SMD=0.67,95%CI(-0.11,1.46)]、教学满意度95%CI为[RR=1.17(1.08,1.28)]、学习兴趣95%CI为[RR=1.27,(1.03,1.56)]等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在临床规培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我校2015、2016级临床规培生学习病理学的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翻转课堂"组、传统教学组。"翻转组"的50名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传统教学组的5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该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病理切片考试和期末考试。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珚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翻转课堂"组与传统组比较,期末考试中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以及总成绩均高于传统组,翻转课堂组总成绩为(92.91±6.24)分,传统教学组为(86.07±4.7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翻转课堂"组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理学实验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皖南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0人),B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A组采用基于雨课堂平台混合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问卷调查A组学生对基于雨课堂平台混合式教学的认可程度.结果 A组的期末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选择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2014级和2015级28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144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2014级1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出勤率、发言率、交作业率、优秀率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94.8%比79.1%,92.4%比57.0%,89.3%比76.2%,61.8%比40.1%), (82.08±7.70)分比(71.37±5.00)分],且试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同意和非常同意课程知识内容印象深刻[84.7%(122/144)]、课堂活动师生参与充分[84.7%(122/144)]、课堂活动互动积极[83.3%(120/144)]等占比较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17,(2):269-272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实验班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2013、2014级侯宗濂医学实验班(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翻转课堂"组。传统组的4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翻转组"的40名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珚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翻转课堂"组与传统组比较,期末考试中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以及总成绩的分数均高于传统组,翻转组总成绩为(91.02±8.21),传统组为(85.23±11.2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翻转课堂"组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解剖学实验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9.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课堂上引入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采取"课前预习+课堂小测、互动+课后拓展、小结+阶段性测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常见消化系统感染的病毒内容为例,探讨"雨课堂"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7级大专助产专业1个班为实验组,另1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结果:学期末实验组学生课程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学生对理论教学满意度(P<0.001)、考核方式满意度(P<0.01)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所有指标P<0.05)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实践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新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1.
生理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雨课堂拥有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课程监管体系和评价平台。而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将雨课堂+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理学课堂,为生理学课堂注入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二者结合为生理学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高素养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本科阶段无流行病学学习经历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使用雨课堂线上课前预习及课后随堂练习的功能,用于评价雨课堂线上功能的辅助教学效果。结果应用雨课堂线上功能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阶段小测和末考卷面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于主动学习,雨课堂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结论雨课堂有利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但是仍不能忽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雨课堂融入心脏外科教学设计中,同时在临床医学普通班及留学生班中进行具体的教学应用,分别在课前准备环节、课堂交互环节、课后拓展环节及教学评价分析环节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结果显示雨课堂的应用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互动明显增加,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心脏外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在课前高效督促学生预习,课中实施互动教学,课后精确分析教学效果,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雨课堂构建了“课前-课堂-课后”高效、精准、互动、混合式教学和智慧课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雨课堂支持的教学形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平时学习,师生互动,精准掌握了学情,科学精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雨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雨课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662名医学本科生。Meta分析结果表明,雨课堂教学组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WMD=8.52,95%CI=7.30~9.74,P<0.001;实践技能成绩:WMD=8.95,95%CI=5.42~12.49,P<0.001)。结论雨课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其应用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并为雨课堂教学法在医学本科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风险评分及其对血运重建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不良事件的风险评分,评价血运重建对不同风险人群的疗效.方法 收集1501例中国(全球性急性冠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研究人选患者的基线特征、诊断治疗和住院转归,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住院风险评分,并进行验证.以敏感度、特异度均接近70%为截点,评价血运重建对不同风险评分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6个危险因素进入风险评分模型:包括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心脏骤停、心电图ST段偏移;(2)拟和优度检验值为0.673,c检验为0.776;(3)将入选的1301例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风险评分>5.5分、≤5.5分)组,血运重建明显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EMI)[OR(95%CI)=0.32(0.11,0.94),x2=5.39,P=0.02]和非ST段抬高ACS患者(NSTEACS)[0R(95%CI)=0.32(0.06,0.94),x2=4.17,P=0.04]高风险组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但是高风险组血运重建率均低于低风险组(STEMI:61.7%、78.3%,P=0.000;NSTEACS:42.0%、62.3%,P=0.000).结论 风险评分能够在入院早期定量预测ACS个体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风险组血运重建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依托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中虚拟仿真“数字胚胎”,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录制相应的微视频、编制学习指南、临床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人体胚胎学》课程资源建设,开展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讨论-课后答疑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立形成性评价和课终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对比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和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总成绩显著提升,超过5%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明显下降,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上涨11%。说明《人体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学生对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下留学生医学基础课程网上授课的手段、方法和效果,以期在"停课不停学"下保障教学质量。方法利用雨课堂、企业微信和慕课等技术手段完成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同时通过随堂测试和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前期开展线上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时差、缺少课堂互动、实践性课程的取消三个方面。因此,我们相应采取了录播课程、增加互动形式以及推迟实践性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结论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方法比较受留学生的欢迎,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某校临床医学五年制留学生8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名。实验组采用雨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学习结束后通过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两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平时成绩、期末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重点考察临床分析能力的A2~A4型选择题中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开展雨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雨课堂”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研发的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单纯应用线上教学仍有一定不足。本文探讨“雨课堂+”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围绕课前—课上—课后3个环节,结合腾讯会议教学互动,融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实现课堂翻转。“雨课堂+”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