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调经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40例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其中A组20例患者单用克罗米酚(CC)50mg×5天×3月经周期(MC);B组20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500mg/d×12周,无排卵者加用克罗米粉(CC)50mg×5天×3mc。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卵泡发育、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基体生成素(LH)、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增长倍数;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纠正胰岛素抵抗治疗后再促排卵治疗的转经、优势卵泡检测率较直接促排卵治疗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FSH、LH、雄性激素(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上升倍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FSH、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H、T、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上升倍数的下降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纠正胰岛素抵抗,逆转PCOS患者的性激素异常,使部分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及排卵,可增强PCOS患者促排卵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的54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月经周期第5天给予克罗米酚,100 mg/d,5 d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月经周期第1~3天采用二甲双胍治疗,500 mg/次,3次/d,第2个月经周期第5天给予克罗米酚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卵率与妊娠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SHBG、DHEAS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厚,单卵泡排卵率、优势卵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T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LH水平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LH、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T、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HEAS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B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HEAS、SH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PCOS患者性激素与DHEAS、SHBG水平,促进患者排卵,有效提高卵泡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来曲唑+阿司匹林与克罗米酚分别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97例诱导排卵治疗,比较来曲唑+阿司匹林及克罗米酚对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来曲唑+阿司匹林组47例,克罗米酚组50例。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娠10周);克罗米酚组均均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来曲唑2.5 mg(1次/d)共5d+阿司匹林50mg(2次/d)(至妊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克罗米酚100 mg(1次/d)共5d,观察两组PCOS患者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及妊娠情况。结果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出现优势卵泡40例(85.11%),克罗米酚组31例(62.00%)(P0.05);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单卵泡发育33例,克罗米酚组单卵泡发育13例(P0.05);来曲唑+阿司匹林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来曲唑+阿司匹林组10.13±1.45 mm,克罗米酚组5.79±0.91 mm(P0.01);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妊娠率明显高与克罗米酚组(P0.05)。结论来曲唑配伍阿司匹林促排卵治疗PCOS无排卵不孕,促排卵效果好,单卵泡发生率高,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克罗米酚组,有助于改善妊娠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5.0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100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mm卵泡数、≥16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对卵巢功能衰退及体外受精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在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6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不孕症原因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2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265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组(78例),根据超促排卵后患者获卵数分为低反应组(47例)、正常反应组(433例)、高反应组(159例)。比较患者AMH水平及性激素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AMH对卵巢低反应和卵巢高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正常组、PCOS组、DOR组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AMH、窦卵泡数(AF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分析AMH对PCOS及DOR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916。采用ROC曲线分析AMH对IVF/ICSI-ET超促排卵中卵巢低反应及高反应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21。结论AMH可较好反映卵巢储备状态,早期预测卵巢衰退,在IVF超促排卵中,AMH可较好预测患者卵巢反应性,从而有助于临床促排卵方案的拟定,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PCOS患者97例为研究组,分为多囊卵巢组(31例)、高雄激素组(37例)和经典组(29例);另收集90例月经正常妇女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AMH、性激素、糖代谢指标水平,测定BMI、卵巢体积及卵泡数。结果研究组AMH、总睾酮(T)、黄体生成素(LH)、LH/FSH比值、血糖(FPG)、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泡数及卵巢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囊样卵巢组T及AMH含量明显低于经典组及高雄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血清AMH水平与BMI呈负相关(P0.05),与T、LH、LH/FSH比值、卵泡数目、HOMA-IR呈正相关(P均0.05);AMH用于诊断PCOS的AUC值为0.893;当cut-off值为60.1 pmol/L,其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8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显著较高,可作为PCOS诊断和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游离睾酮指数(FAI)与抗缪勒管激素(AMH)、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PCOS患者113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非胰岛素抵抗(PCOS-NIR)组59例和胰岛素抵抗(PCOS-IR)组54例,另选取55名正常育龄女性为对照组;检测AMH、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激素(LH)等指标,并分析FAI与AMH、IR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患者的AMH、LH、LH/FSH、睾酮(T)和FAI水平升高(均P0.05);PCOS-IR组体质指数(BMI)、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胰岛素(INS)和HOMA-IR水平高于PCOS-NIR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低于PCOS-NIR组(均P0.05);两组的AMH、LH、LH/FSH、T和FA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OS患者的FAI与AMH、LH、LH/FSH、DHEAS呈正相关;与SHBG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COS患者雄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与AMH和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抗苗勒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的变化,探讨克罗米芬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AMH和INH-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PCOS患者102例为PCOS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AMH和INH-B水平、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按随机数字表法将PCOS组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51例。治疗1组予克罗米芬,于月经周期第5天服用,50 mg/d,1次/d;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月经周期第5d口服,1片/次,1次/d,连续5 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的排卵、妊娠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MH和INH-B水平。结果 PCOS组和对照组在年龄、BMI、WHR、空腹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HOMA-IR)、AMH、IN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H和INH-B与BMI、WHR、空腹血糖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AMH和INH-B与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P0.01)。治疗2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92.16%和43.13%,均明显高于治疗1组(P0.05)。治疗2组治疗后血清中AMH和INH-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1)。结论克罗米芬联合地塞米松促进PCOS患者排卵及妊娠效果优于单纯克罗米芬干预,其疗效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中AMH和INH-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含量检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卵巢储备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确诊的PCOS患者78例作为PCOS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女性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AMH的含量,胰岛素抵抗、卵巢储备能力指标的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判断PCOS患者血清AMH含量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 PCOS组患者血清中AMH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血清中卵巢储备能力相关指标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FSH/LH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经Pearson检验发现,PCOS患者血清AMH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卵巢储备能力直接相关。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含量异常增高,可客观反映机体胰岛素抵抗、卵巢储备能力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hormone,AMH)在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s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90例PCOS患者及8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比较PCO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AMH水平差异;以及50例高T值组PCOS患者(T值≥100 ng/dl)和40例正常T值组PCOS患者(T值100 ng/dl)上述指标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PCOS患者AM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值组与正常T值组PCOS患者AMH、LH、LH/FSH、DHEA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SHBG、葡萄糖、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T值组PCOS患者AMH、LH、LH/FSH、DHEAS水平均高于正常T值组。总PCOS组患者AMH水平与LH水平呈正相关(P0.05)。正常T值组患者AMH水平与LH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明显增高,对诊断PCOS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波  张纪源  杨小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87-248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克罗米芬治疗。结果:观察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促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刺激素(LH/FSH)、睾酮(T)在治疗后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雌二醇(E2)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FINS、LH、LH/FSH、T、FSH、E2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FINS、LH、LH/FSH、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SH、E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可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降低其LH、T等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 PCOS的超声特征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患者超声特征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内分泌专科诊治的青春期PCOS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青春期女性作为对照组。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卵巢卵泡数、卵巢体积,并检测相关内分泌指标:空腹测血糖( FPG)、血浆胰岛素( FINS)、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LH/FSH)、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果病例组平均卵巢体积(9.4±3.8 m^3)较对照组(5.1±1.9 m^3)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7,P<0.05);病例组的FPG、FINS、LH、FT高于对照组,FSH、SHB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FPG =1.94、tFINS =2.35、tLH =3.14、tFT =2.33,P<0.05;tFSH =2.86、tSHBG =4.12,P<0.05);青春期PCOS患者卵巢卵泡数与LH/FSH呈正相关(r=0.28,P<0.05),与FT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5);青春期PCOS患者卵巢体积与LH/FSH呈正相关(r=0.22,P<0.05),与FPG浓度呈正相关(r=0.30,P<0.05)。结论青春期PCOS患者与健康青春期女性超声特征及内分泌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其超声特征与内分泌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生殖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30例,罗格列酮组口服罗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两组的用药时间均为12周,分别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游离睾酮(T);通过B超检查评估排卵率。结果:①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患者BMI降低(P<0.05),罗格列酮组患者BMI轻微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h胰岛素(INS2h)均降低,罗格列酮组FINS、Homa-IR及INS2h的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③两组治疗后LH、LH/FSH、T均下降,罗格列酮组T的下降幅度比二甲双胍明显。④两组治疗后卵巢的排卵功能有改善,妊娠率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增强克罗米芬的促排卵疗效,提高妊娠率。罗格列酮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纠正高雄激素血症优于二甲双胍,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PCOS患者;二甲双胍有降低体重的作用,无潜在致畸作用,治疗费用低廉,适合临床首先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的特点,为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3鹿特丹诊断标准纳入PCOS患者232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界值23 kg/m2)和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比值(LH/FSH,界值2)分组。比较不同分类后患者的基础性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亚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指标。结果:LH/FSH≥2组PCOS患者突出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而脂代谢异常或亚急性炎症反应并不明显。BMI≥23 kg/m2组PCOS妇女具有典型肥胖所伴随的脂代谢紊乱表型,表现为高危的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倾向。结论:PCOS以BMI=23 kg/m2,LH/FSH比值2为界值区分为显著不同代谢倾向,所揭示的各类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特点能较好地指导临床PCO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改善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和生殖功能的效果.方法 8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1 500 mg/d,治疗3个月经周期;肥胖组48例,非肥胖组36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变化和内分泌变化.记录排卵率和妊娠率,与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的35例PCOS患者(18例肥胖患者和17例非肥胖患者)比较.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经周期肥胖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总睾酮、空腹胰岛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非肥胖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虽有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经周期后,不论是肥胖组还是非肥胖组患者,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累积排卵率高于用克罗米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后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4.17% (26/48)和27.78%(5/18);非肥胖组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后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8.33%(21/36)和29.41%(5/17),二甲双胍累积妊娠率高于克罗米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状态,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李玉刚 《中国校医》2020,34(12):903-905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联合性激素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确诊的PCOS不孕患者4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非PCOS不孕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AMH以及性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睾丸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与卵泡刺激素(FSH)比率(LH/FSH)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及雌二醇(E2)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0.863,1.126,P>0.05);研究组AMH/T/LH联合检测诊断PCOS的敏感性(97.67%)和阴性预测值(97.22%)高于单项检测(χ2=22.398,22.693,P<0.05);AMH/T/LH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0.8304)高于T/LH单项检测(χ2=19.739,P<0.05);对研究组AMH/T和AMH/LH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0.1963(AMH/T)和r =0.1599(AMH/LH)。结论 血清AMH联合性激素检测对PCOS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引导穹隆穿刺抽吸无效卵泡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8例PCOS患者治疗前后卵巢最大面积、卵泡计数;子宫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 I)、搏动指数(PI);并检查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TE)。结果:穿刺治疗后卵巢最大面积减小,无效卵泡数明显减少;子宫和卵巢动脉R I、PI较治疗前降低;血清LH、TTE、LH/FSH值降低,FSH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穹隆穿刺抽吸无效卵泡,可显著改善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卵巢形态及子宫卵巢血液供应,使卵巢成熟卵泡生成,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加减龙胆泻肝汤与补肾化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都江堰市中医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56例PCOS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分别给予达英-35和加减龙胆泻肝汤与补肾化痰汤。比较两组月经、临床症状、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血生化指标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月经不调、痤疮,BBT明显改善,观察组BB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激素(serum luteinizing hormone,LH)、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2)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素(prolactin,PRL)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H、FSH、LH/FSH、FT、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与补肾化痰汤治疗PCOS,能有效地改善症状及高雄激素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甘芍贴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COS模型组、复方甘芍贴剂组,来曲唑法造模成功后应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给予不同贴剂治疗后再次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光镜观察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结果应用来曲唑干预21d之后,PCOS模型组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T)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造模成功。给予贴剂治疗后,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大鼠血清LH、FSH及T水平下降,血清E2、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光镜下卵巢基本恢复为正常对照组卵巢形态,可见成熟卵泡及黄体的生成;电镜下见观察颗粒细胞凋亡所特有的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可见正常的颗粒细胞和及核仁,线粒体增多,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卵泡膜细胞形态基本恢复。结论复方甘芍贴剂能够从形态学上改善PCOS大鼠的卵巢组织,恢复排卵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他胺和二甲双胍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难治性PCOS的不孕患者,观察口服氟他胺和二甲双胍12周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比较生殖内分泌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总睾酮(T)、游离睾酮(FT)、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空腹胰岛素(F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用药后有21例(70%)患者恢复排卵性月经。结论:①氟他胺、二甲双胍治疗使大部分患者排卵异常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多毛、肥胖也得到一定控制。②氟他胺、二甲双胍能使难治性PCOS患者的卵巢-垂体生殖轴激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③对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由于胎儿安全性问题不明,尚须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