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豌豆渣的基本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可溶膳食纤维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包括对油脂、阳离子、胆酸钠及NO2-的吸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豌豆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9.84 g/g、膨胀力为9.4 m L/g、吸油力为2.36 g/g;每100 m L含胆酸钠的Na Cl溶液加入4 g豌豆渣膳食纤维对胆酸钠的吸附率达到80.25%;对NO2-吸附能力随着环境p H的增大而降低,当p H=2,在100 min内最大吸附量可达10.45μg/g。  相似文献   

2.
双螺杆挤压对小麦膳食纤维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研究挤压条件对小麦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挤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15%,出料口温度140℃,螺杆转速100 r/min。在此条件下,样品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4.18 g/g、3.45 mL/g,与挤压前相比,分别提高0.7 g/g、1.25 mL/g。挤压后基本成分变化为:水分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升高,淀粉、蛋白质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有所降低,其它成分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显微观察,处理后样品较处理前样品组织结构更加疏松,粒度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3.
王磊鑫  吴娜娜  吕莹果  谭斌 《食品科学》2022,43(16):107-113
研究未挤压、挤压蒸煮加工米糠可溶和不溶膳食纤维对米淀粉糊化性质、热性质、回生性质、结晶性质、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质构分析、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探究挤压蒸煮米糠膳食纤维与米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未挤压蒸煮加工米糠膳食纤维相比,挤压蒸煮加工米糠可溶和不溶膳食纤维分别使米淀粉的崩解值显著增加了74.09%和128.36%,并均显著降低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米糠经过挤压蒸煮加工后,米糠可溶膳食纤维使淀粉凝胶的自由水向强结合水转化,米糠不溶膳食纤维使淀粉凝胶的自由水向弱结合水转化。与未挤压蒸煮加工相比,挤压蒸煮加工米糠可溶和不溶膳食纤维分别使米淀粉的回生值降低了62.59%和44.81%,也均降低了米淀粉凝胶的回生率、相对结晶度、硬度、内聚性、回复性、胶黏性、咀嚼性、1 047 cm-1与1 022 cm-1处吸收峰的峰高比,添加挤压蒸煮米糠可溶、不溶膳食纤维的淀粉凝胶表面较光滑,凝胶结构出现较大的裂缝,说明挤压蒸煮加工米糠提高了米糠膳食纤维对米淀粉回生的抑制效果,且挤压蒸煮可溶膳食纤维比挤压蒸煮不溶性膳食纤维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豆渣利用率,改善其风味和口感,拓宽豆渣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豆渣为主要原料,与低筋粉进行调配后制得复配粉,并对其进行挤压膨化处理。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膨化工艺。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粒度仪对挤压膨化前后复配粉的官能团及粒度进行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挤压膨化加工参数为物料水分30%、挤压温度180℃、螺杆转速160 r/min。此时复配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11%提升至15.47%,挤压膨化后复配粉的持水性由3.45 g/g提升至4.86 g/g,复配粉的持油性由2.27 g/g提升至4.85 g/g;挤压膨化后复配粉中的膳食纤维,红外光谱图具有显著的糖类特征吸收峰;挤压膨化后复配粉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粒度减小;挤压膨化后复配粉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综上,经过挤压膨化改性后豆渣复配粉的理化性质有着明显的提升,本研究为豆渣改性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豆渣粉低温加酶挤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豆渣粉加酶挤压规律,以纤维素酶为催化剂,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豆渣粉进行了挤压试验研究,获得了具有不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挤出物。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研究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加酶量、模孔直径对挤出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五个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物料水分、加酶量、螺杆转速、模口直径。在温度65℃、水分38%、加酶量3%、转速110 r/min、模口直径4.5 mm条件下,所得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1.74%。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酶法从麦麸中提取膳食纤维,通过水洗去除麦麸中的部分淀粉和蛋白质,在pH5.5、55℃条件下利用内源植酸酶去除麦麸中的植酸,水解同时加入中温α-淀粉酶与蛋白酶(Alcalase2.4L)来去除麦麸中淀粉与蛋白质。通过响应面优化麦麸膳食纤维制备工艺,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7.0,蛋白酶添加量1.8%(4.32 AU/100 g麦麸),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1.72%(3 440 U/100 g麦麸),反应温度68℃,反应时间2.5 h。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为原料,对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制备,考察马铃薯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并测定不同马铃薯膳食纤维添加量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占48.74%;马铃薯膳食纤维的持水性为11.23?g/g,持油性为1.76?g/g,吸水膨胀性为6.65?mL/g,葡萄糖吸附能力为0.87?mmol/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2.04?mg/g;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热干面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呈不规律变化趋势;其剪切力及拉伸力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膳食纤维能延缓面条中淀粉的分解,且增加面条中蛋白质的消化率。综上所述,膳食纤维的建议添加量为5%~12%。  相似文献   

8.
挤压蒸煮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挤压蒸煮技术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挤压条件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水分20%、螺杆转数175 r/min、挤压温度160℃条件下处理的豆渣,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2.79%提高到14.53%,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从60.15%下降到48.53%,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减少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增加量基本一致,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同时豆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从5.56 g/g上升到9.71 g/g,膨胀力从6.33 mL/g上升到9.58 mL/g.豆渣经上述挤压条件处理,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物化特性得到明显改善,生理功能特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
膳食纤维吸附脂肪、胆固醇和胆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离体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的pH环境,探讨了大豆纤维、小麦纤维、水果纤维以及由3者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的持水力、对脂肪、胆固醇、胆酸盐的吸附能力,为功能性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花生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2.68g/g>清多冲剂2.35g/g>大豆纤维1.76g/g~水果纤维1.66g/g;对猪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5.64g/g>清多冲剂5.37g/g>大豆纤维5.14g/g~水果纤维4.57g/g。对胆固醇和胆酸的吸附,水果纤维能力最强,分别为11.34g/g和73.70mg/g,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次之,其吸附量为9.23g/g和45.37mg/mL;两者的吸附能力都大大高于小麦纤维和大豆纤维的吸附能力。另外,在胃pH条件下,几种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显著低于在肠道pH条件下。实验结果说明,复合膳食纤维“清多冲剂”能综合3种单一种类膳食纤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浒苔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浒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浒苔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12.22g/g,膨胀力为6.40mL/g,吸附饱和脂肪的能力为11.20g/g,吸附不饱和脂肪的能力为8.65g/g,pH值7条件下基本不吸附亚硝酸根离子,pH值2条件下吸附亚硝酸根离子的能力逐渐增大,90min时为6.44mmol/g。以上研究表明浒苔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分别贮藏0、1、3、5、10 d稳定化和脱脂后制备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研究米糠贮藏时间对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米糠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性、持油性、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胆酸钠能力先上升后下降,分别在新鲜米糠贮藏1、3、1 d和3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5 g/g、4.10 g/g、0.39 mmol/g和42.54 mg/g。随新鲜米糠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结合水力逐渐下降,膨胀力无显著性变化,粉体亮度先上升后下降。研究表明米糠短期贮藏可以改善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部分功能性质,而长期贮藏会引起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大豆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利用率,本研究采用气流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的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 性膳食纤维,分别测定了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积平均粒径、比表面积、持水力、持油力、黏度曲 线、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理化性质,同时分析了处理后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和重金 属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体积平均粒径为16.24 μm的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达到2.31、 5.27 g/g,比61.21 μm的提高了1.07、2.53 g/g;黏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也有了显著性改变;超微粉碎改性大豆皮水 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增强,在体积平均粒径为28.27 μm和 40.17 μm时吸附能力较高。超微粉碎对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和吸附特性均有明显改良作用,这为大豆皮 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提取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HE)多糖和蛋白后所剩残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微波辅助酶法(Ultrasound-microwave assisted enzymatic method,UMAE)制备猴头菇高品质膳食纤维(HE-DF2)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80目、酶添加量3%、微波温度55 ℃、超声功率300 W、酶解时间75 min时,HE-DF2的SDF含量为12.89%±0.12%,持油力为(2.05±0.01)g/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36.84±0.59)mg/g;与参考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制备的普通猴头菇膳食纤维(HE-DF1)相比,HE-DF2 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更多的亲水基团,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结合水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符合高品质膳食纤维的要求。说明UMAE有利于猴头菇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皮为原料,分别制备A(玉米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B(混合玉米皮膳食纤维)。通过对比A和B的持水力、膨胀力、吸油力以及对胆固醇、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这些指标来研究玉米皮膳食纤维的性质。试验结果表明:B的性能优于A。B的持水力和吸油力比A分别高出20.21%和9.87%;A的膨胀力比B高出4.14%;随着pH值的不断增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增强,在pH7时B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比A提高了约33.33%;溶液中残余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并且pH值对样品吸附亚硝酸根离子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在60 min时A和B在pH2时吸附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均比在pH7时高出46.72μmol/L。  相似文献   

15.
Three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 (cellulose, wheat, and oat) were incorporated into an extruded-expanded product containing 32% whey protein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18, 36, and 48%)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fiber on extrudate propertie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fiber in the extrudates increas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expansion ratio, air cell size, 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 and water solubility index,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xtrudate density, breaking force, moisture content, and water absorption index. The main effects observed were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a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normal cornstarch.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玉米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玉米皮为原料,采用多种酶联合酶解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功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处理条件为添加量0.742%、pH10、温度54 ℃、酶解4 h;淀粉复合酶(淀粉酶:糖化酶=1:1(m/m))酶解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727%、pH6.76、温度65 ℃、酶解2 h时玉米皮膳食纤维含量达到最高为86.65%±0.72%。其持水性为3.93±0.17 g/g,膨胀性为3.70±0.20 mL/g;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和猪油的持油性分别为1.80±0.04、2.59±0.01、2.53±0.06、3.47±0.19 g/g;在胃环境和肠道环境下胆固醇吸附性分别为0.63±0.03 mg/g和0.31±0.02 mg/g。玉米皮膳食纤维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且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脂肪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羧甲基化改性对无籽刺梨渣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本文采用羧甲基化法改性无籽刺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Rosa sterilis Soluble Dietary Fiber,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Rosa sterilis Insoluble Dietary Fiber,RIDF),对比分析了无籽刺梨渣膳食纤维改性前后以及羧甲基化总膳食纤维(Carboxymethylated Total Dietary Fiber,CTDF)不同混合比例的理化和功能性质。结果表明:改性后,羧甲基化可溶性膳食纤维(Carboxymethylation Soluble Dietary Fiber,CSDF)、羧甲基化不溶性膳食纤维(Carboxymethylatio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CIDF)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阳离子交换力、亚硝酸盐吸附力和葡萄糖吸附力均显著增大(P<0.05),CSDF/CIDF混合比例1:3时取代度为0.53±0.02,综合理化、功能性质为最优混合比例。红外光谱分析可知CSDF、CIDF羧甲基化修饰成功;电镜扫描分析可知两种膳食纤维结构疏松、存在大量褶皱和片状物质,CSDF/CIDF混合比例1:3时孔洞和片状结构更多;差示扫描热分析可知改性后,CSDF、CIDF贮藏稳定性均提高,CSDF/CIDF混合比例1:3热熔解温度最高为145 ℃。综上,羧甲基改性后,无籽刺梨膳食纤维性能均优于改性前且综合各项性能后,CSDF/CIDF混合比例1:3为最佳混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