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壳膜中透明质酸的提取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降解蛋壳膜,从中提取透明质酸.通过正交实验考察酶解温度、pH、酶用量、料液比和酶解时间对透明质酸提取量的影响,确定采用胰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50℃,时间为7h,料液比为1:40.酶用量为8000U/g,pH为8.5,提取率为13.294mg/g;采用胃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37℃,时间为5h,料液比为1:40,酶用量为11000U/g,pH为3.0,提取率为24.494mg/g.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提取透明质酸的效果好于胰蛋白酶,且壳膜中含有重要数量的透明质酸.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测定葡萄糖醛酸、氨基葡萄糖的含量,对提取的透明质酸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水解低温豆粕制备大豆寡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利用复合酶法水解蛋白质制备大豆寡肽.通过测定不同蛋白酶对蛋白质水解后的蛋白质转化率和水解度,并综合生产成本、实验条件等因素,确定最优蛋白酶种类以及最优水解条件.得到蛋白酶Ⅰ的最优水解条件为:[S]=7%,E/S=4%(w/w),在pH=8.5,T=65℃条件下,水解3h;蛋白酶Ⅱ的最优水解条件为:pH=6.0,T=50℃,加入0.2%(m/v)EDTA,蛋白酶Ⅱ用量为8000u/g蛋白,水解2h.而后对水解物的水解度(DH)进行测定,并计算大豆肽平均肽链长度(PCL),得出PCL在2~7间,水解物为大豆蛋白寡肽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大豆提取物中主要成分染料木苷和黄豆苷单体的性质,本实验进行了二者的分离.首先用丙酮萃取和无水乙醇重结晶等方法纯化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得到纯度较高的染料木苷和黄豆苷混合物.然后,利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实现了染料木苷和黄豆苷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孙强  迟玉杰  胥伟 《食品科学》2012,33(5):49-52
为研究糖基化反应提高蛋清蛋白质凝胶性的机理,利用氨基酸分析仪、苯酚硫酸法、奥氏黏度计、静态激光散射仪对糖基化蛋清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总糖含量、特性黏度、粒径分布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糖基化反应可使蛋清蛋白质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分别提高91.7%和35.2%,且二者均在反应4d后达到最高值;糖基化处理5d后,蛋清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相对降低28.42%,总糖含量增至2.18%;特性黏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增幅较小;糖基化蛋白粒径分布在0.1~50.0μm之间,糖基化2d内,粒径分布由小粒径峰向大粒径峰转变;糖基化2d后,粒径分布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徐楠  赵英  迟玉杰 《食品科学》2019,40(21):28-34
蛋黄液对热敏感,64 ℃左右开始变性形成凝胶,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会导致其乳化性质下降,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因此,本实验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60、65、70 ℃均处理4 min)对酶改性蛋黄液乳化性质及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蛋黄液的乳化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所形成的乳化体系平均粒径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同一热处理条件下,酶改性蛋黄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未改性蛋黄液(P<0.05),酶改性蛋黄液所形成的乳化体系粒径明显减小,粒径分布更加接近正态分布。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酶改性蛋黄液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在65 ℃以下随温度升高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色氨酸残基、酪氨酸残基及脂肪族疏水基团较未改性蛋黄液更倾向于暴露。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于拉曼光谱的蛋黄液乳化性质模型,结果表明蛋黄液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构象变化(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构象变化)对蛋黄液乳化性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全蛋液在64.5 ℃及以上温度下加热会出现热变性凝固的现象,影响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采用预热、超声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修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制备改性全蛋液,以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粒径、浊度、流变性质、溶解性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OSA添加量下鸡蛋全蛋液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添加10% OSA时,全蛋液的表观黏度、G’与G’’均最小,表明此时蛋白质之间聚集体达到最小化;PDI和平均粒径的减小、浊度的降低、溶解性的提高,都会使全蛋液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改性后的全蛋液,发现在OSA添加量为10%时,热变性温度达到95.91 ℃,改善了鸡蛋全蛋液的热稳定性,为全蛋液进一步深加工以及灭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的关键技术,包括复合膜配方、成膜温度和时间、干燥条件、涂膜和揭膜方式等.制备出可以降解,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弹性、阻气性、阻水性的复合蛋白包装薄膜,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方便面或茶叶料包;果腊、糖衣、糯米纸;禽蛋、水果、蔬菜的涂膜保鲜包装等),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浓度4.0%,增塑剂2.0%,还原剂1.0%,成膜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可达6 315.551 g,厚度为0.11 mm,透H2O性16.204 me/(cm2·d),透O2性0.313 mg,/(cm2·d),透CO2性3.016 mg/(cm2·d).  相似文献   
8.
挤压蒸煮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挤压蒸煮技术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挤压条件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水分20%、螺杆转数175 r/min、挤压温度160℃条件下处理的豆渣,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2.79%提高到14.53%,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从60.15%下降到48.53%,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减少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增加量基本一致,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同时豆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从5.56 g/g上升到9.71 g/g,膨胀力从6.33 mL/g上升到9.58 mL/g.豆渣经上述挤压条件处理,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物化特性得到明显改善,生理功能特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
樊雪静  刘红玉  迟玉杰 《食品科学》2018,39(12):126-132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和寡糖(棉子糖和水苏糖)为原料制备复合溶液,通过调节pH值(3.0~10.0)研究SPI-寡糖形成复合体系的相行为、微观结构,确定形成可溶性静电复合物的条件及其对蛋白质溶解性、乳化性的影响。Zeta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和浊度测定的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SPI与寡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且等电点与SPI相比向酸性偏移;内源荧光光谱扫描发现SPI-寡糖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低于SPI,且静电相互作用越强荧光强度降低越明显。当pH?6.0时,SPI-寡糖较大程度形成可溶性静电复合物,此时复合物的功能性质较SPI有所改善,SPI-水苏糖和SPI-棉子糖的乳化性与SPI相比分别提高了50.66%和39.69%。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要原料,将甘油进行改性后制备的生物甘油基聚酯加 入到成膜液中制备SPI复合膜,通过对贮藏期间SPI复合膜机械性能、水分含量和甘油迁出率进行跟踪测定,比较分 析甘油经改性后制备的增塑剂对SPI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保水性、甘油迁出率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油增塑的SPI复合膜相比,改性后制备的机械性能稳定性最高的SPI复合膜为生物甘油基聚 酯(生物聚甘油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增塑的复合膜,其拉伸强度稳定性提高了18.08%,断裂延伸率稳定性提高 了34.52%,水蒸气透过系数稳定性提高了14.68%,水分含量稳定性提高了17.02%,甘油迁出率稳定性提高了74.28%, 膜体系的紧密性和连续性增强,且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生物甘油基聚酯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PI 复合包装薄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为其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