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脊椎血管瘤手术后复发放射治疗疗效观察(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椎血管瘤手术后复发放射治疗疗效和适宜剂量。方法 1968—1992年间共收治手术后复发的有症状的脊椎血管瘤6例,中位年龄28岁。病灶在胸椎5例,腰椎1例。4例有病灶局部疼痛合并不完全性截瘫,2例为局部疼痛合并下肢麻木无力。采用^60Co和8MV—X线照射治疗,总剂量范围30-60Gy,平均40Gy。结果 所有接受放疗的患均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4例不完全截瘫患中3例基本恢复,1例完全恢复,另外2例原有的下肢麻木症状消失,但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放射治疗对手术后复发的脊椎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剂量以36—40Gy为宜。但放射治疗起效比较慢,且影像学改变不明显,所以应以远期症状改善率作为评价放射治疗效果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顺铂(DDP)同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二维后装组47例患者行IMRT联合二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三维后装组39例患者行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分析评定两种治疗方式下对危及器官(小肠、膀胱、直肠)受照剂量、2cm3受照剂量(D2cc)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三维后装组危及器官(小肠、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Dmin、Dmax、Dmean、D2cc均明显少于二维后装组(P0.05);三维后装组血小板减少23.09%(9/39)、消化道反应47.72%(19/39)、放射性膀胱炎71.79%(28/39)及放射性直肠炎56.41%(22/39)情况均明显低于二维后装组[70.21%(33/47)、65.96%(31/47)、82.98%(39/47)、80.85%(38/47)](均P0.05)。结论: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在剂量学角度可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韩丹丹  李明  葛昕  李程  吴坤  钱立庭 《安徽医药》2018,22(12):2358-2361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鉴别诊断、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诊治的334例患者资料,其中SCLC134例,NSCLC和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血清ProGRP、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及治疗过程中血清ProGRP水平变化,评估血清ProGRP在SCLC诊治中临床意义。 结果 (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患者组均显著高于NSCLC组和肺良性疾病(BLD)组,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取185.25时,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敏感性74.6%,特异性100%。(3)血清ProGRP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4)化疗前SCLC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556 比 1 025 ng·L-1,P>0.05),治疗有效组血清ProGRP进行性下降,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1.8 ng·L-1,P<0.05)。治疗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在化疗2周期后下降,随后上升。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水平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7 ng·L-1,P>0.05)。 结论 血清ProGRP水平对SCLC鉴别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ProGRP水平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SCLC鉴别诊断和疗效预测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中肺损伤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diding window调强(SMLC—IMRT)中肺组织受量上的情况,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采用Varian公司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食管癌病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每例均做4个计划5野适形、7野适形和5野SMLC调强、7野SMLC调强,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肺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1)采用3DC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2)采用SMLC—IM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3)3DCRT和SMLC—IMRT相比较,SMLC—IMRT组肺的平均剂量、V20、V30低于3DCRT,两组有差异(P〈0.01),其余无差异。结论采用3DCRT和SMLC—IMRT技术时,5野和7野在肺组织保护上无明显差异;SMLC—IMRT与3DCRT相比可减少肺平均剂量,有利于肺组织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是对全乳腺进行5周-6周的放疗.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可能会成为另一选择.该文就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脊索瘤少见,1976年6月~1992年6月间,我科收治10例,9例经病理证实,1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现报告如下: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8岁~67岁,中位年龄52岁.病灶位于颅底3例,均有头痛,2例视力下降伴内斜视,1例失明.骶尾部7例,均有局部疼痛,其中疼痛向下肢放射1例,排便障碍3例,伴阳萎2例.自症状出现到确诊2月~6年,中位时间2.5年.手术加术后放疗5例,其中1例初治5年后复发再放疗1程.单纯放疗3例,单纯手术1例;术后一年半因复发放疗1例.采用~60 钴外照射,源皮距75cm,骶尾部均设单野垂直照射.颅底脊索瘤则根据病变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的预后除了与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法等有关外,其内在生物学特征起了重要作用。直肠癌标本中p53、bcl-2、p21、c-myc、k-ras等基因表达以及PCNA标记指数、端粒酶活性、血清中CA19-9含量与预后相关。p53、c-myc、kras异常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高、端粒酶活性高、CA19-9含量高预示肿瘤对放化疗敏感性低,预后不良。p21的表达提示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模拟IMRT模式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目的模拟临床调强适形放疗的照射模式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效应变化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后12h内进行不同模式和剂量的照射。分成3个照射组:(1)急速照射组(包括0、1、2、3、5、7、10Gy共7个剂量点),剂量点的照射完成时间为0~5min,剂量率为6Gy/min;(2)IMRT照射模式组(包括15min完成照射组及30min完成照射组),剂量率同上,每组所含照射剂量点同急速照射组,其中15min和30min照射组指各剂量点完成照射时间分别是15min和30min。采用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运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Do、Dq等参数值。结果急速照射组、15min照射组和30min照射组的Dq值分别为1.54、1.74和1.72Gy;Do值分别为0.82、0.89和1.00Gy;SF2分别为0.448、0.548和0.558。结论IM-RT模式下随分次照射时间的延长,相对剂量率降低,从而导致生物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