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疗剂量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2019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并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的 116例局部晚期患者临床资料。116例患者中 40~45Gy组 80例,≥45Gy组 36例,分析两组术后pCR率。结果 全组患者的pCR率为38.8%(45/116),40~45Gy组与≥45Gy组的pCR率分别为44%(35/80)和28%(10/36)(P=0.105)。结论 术前新辅助采用较高的放疗剂量不增加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pCR率,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确定合适的新辅助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四川7家医院住院老年肿瘤患者综合评估结果及预后。方法 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间对四川省7家医院488例年龄≥65岁的住院老年肿瘤(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老年综合征情况并比较不同功能组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应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88例患者中严重合并症占76. 4%(373/488),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受损占68. 6%(335/488),视力障碍占68. 2%(333/488),跌倒高危人群占51. 0%(249/488),社会支持不足占10. 0%(49/488)。65~75岁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比例高于76~85岁和 8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37. 5%(183/488)的老年肿瘤患者随访期内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功能障碍组患者恶化进展/复发率(41. 5%,92/222)高于功能独立组(16. 7%,4/24)和失能组(36. 0%,87/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11. 9%(58/488),功能独立组无死亡,失能组死亡率(21. 1%,51/242)高于功能障碍组(3. 4%,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接受化疗的273例患者中76. 9%(210/273)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失能组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为100. 0%(96/96),高于功能障碍组(67. 1%,110/164)和功能独立组(30. 8%,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79. 9%(218/273)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副反应,其中≥3级副反应率为19. 0%(52/273),不同功能组间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8)。结论老年综合征在住院老年肿瘤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合并症和IADL受损最常见,部分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失能患者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和1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肺癌约占肺癌的35%-40%,其内科治疗平均生存6-8个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进行"分子分期",指导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以及对局部晚期肺癌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516例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手术前外周血CK19mRNA表达(其中115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肺癌病人进行"个体化分子分期",指导临床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者。回顾分析516例局部晚期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结果 516例病人中鳞癌322例,非鳞癌194例;P-TNM分期:IIIA期112例,IIIB期404例;"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M-IIIA期:97例,M-IIIB期:278例,M-IV期:141例。本组病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256例;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4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上腔静脉切除重建90例;肺切除联合部分膈肌切除重建3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3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主动脉鞘膜切除10例;右全肺切除联合左心房、右侧全部膈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切除重建1例;肺切除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或联合上腔静脉和左心房、或联合气管隆突和左心房切除重建55例。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0.97%。516例肺癌病人中141例外周血检测到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27.3%。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N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本组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3.74±7.21个月,1年生存率为89.1%,3年生存率为39.3%,5年生存率为19.8%,10年生存率为10.4%。术后生存率与外周血"微转移"、肺癌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外周血"微转移"、病理类型和N分期是预测局部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肺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得到的"微转移";(2)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应用于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分期,有助于指导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3)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心血管外科技术在肺癌外科领域的应用 ,肺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有所提高[1 ,2 ] 。同时 ,放疗、化疗方案的日趋成熟 ,基因、生物治疗技术的开展 ,使肺癌的综合治疗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3,4] 。但令人遗憾的是 ,患者总的 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小细胞肺癌 (SCLC)在确诊时约有 5 0 %~ 70 %的患者已经出现远处转移 ,失去外科治疗的机会。虽然Ⅰ、Ⅱ期和部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在确诊时有外科治疗指征 ,但术后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宫友陵  许峰  李志平  王瑾  李平 《华西医学》2006,21(2):242-244
目的为肺癌患者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的合理抗生素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3年~2005年共179例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的肺癌患者的致病细菌种类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肺癌患者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病原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见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耐药性分别为4.7%/0%和9.5%/10.0%;万古霉素是唯一对所有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金葡菌和表葡菌对其的耐药性均为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性分别为22.6%和16.1%;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8.6%)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是唯一的对主要致病菌均较敏感的抗生素。结论我科的经验表明对于肺癌患者合并院内细菌性肺炎,在应用普通抗生素效果差而且多次痰培养未检测出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临床治疗中理想的经验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与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12例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7例死亡,225例感染治愈;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2岁(OR值1.75,95%CI 1.06~2.98)、肿瘤分期(Ⅳ期)(OR值9.24,95%CI5.21~16.17)、细菌/真菌感染(OR值2.31,95%CI 1.15~4.67)、低血清白蛋白浓度(OR值1.87,95%CI1.08~3.13).结论年龄较大、肿瘤转移、双重感染及血清白蛋白较低是肺癌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初步结果.方法采用可膨胀的聚四氟乙烯(expand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EE)作为人工腱索,为30例需切除瓣膜和腱索的单纯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人工腱索的长度以能产生适当的张力为宜.人工腱索多悬吊于前瓣环,但应以不影响人工瓣瓣叶活动为原则.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时间6~22月(平均12.1±5.4月).所有的患者均有显著的症状缓解及明显的心功能进步.结论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初步结果是良好的.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周围型病变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后期予以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具有周围型病灶的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配合呼吸门控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完成常规分割照射30Gy/15次后,接受单次剂量6~12Gy,2~5次的大分割放疗,治疗在4周内完成。结果肿瘤客观缓解率为74%,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8%,3级为21%。结论利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周围型病变在疗程后期予以大分割放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部分采用了培美曲赛单药或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作为二线治疗,回顾他们的病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Kaplan-Meier法和时间等级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别。[结果]共79人纳入分析,34人使用PO方案(培美曲赛500mg/ml2d1+奥沙利铂125mg/m21,每21d重复),45人使用培美曲赛单药化疗。两组耐受性都较好,没有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PO组的缓解率和肿瘤控制率分别为15.2%和63.6%,单药组则分别为11.1%、47.5%。PO组中位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8周(95%可信区间:13.72~22.28周)和31周(95%可信区间:15.56~46.44周),明显好于单药组(P值分别为0.002、0.006)。[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中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表现出与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方案相似的安全性和缓解率,生存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0.
DNA修复靶向性放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友陵  王谨 《华西医学》2007,22(1):213-214
肿瘤基因治疗是把外源性基因,即转化异基因(transgene),导入患者体内抑制或者诱导一种特殊的基因表达而获得治疗性效果.理论上讲,基因治疗能够引起肿瘤治疗靶向性方面的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