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源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抑癌基因对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M3SP2细胞,通过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克隆形成率了解细胞生长状态。结果:与亲本细胞比较,PTEN基因转染细胞数量减少、排列松散,部分细胞发生变性或崩解;细胞生长缓慢,分裂指数显著减至1612j(P<0101),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31174 h),细胞生长抑制率达57105%~71146%(P<01001);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0140%~14193%,克隆形成抑制率高达65%~72% (P<0101)。结论:外源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能显著抑制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2.
背景:组织工程骨为修复极限骨缺损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只有先形成完善的功能性血管网,保证稳定的成骨和骨整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血管化可以说是组织工程骨面临的最大挑战与难题。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VEGF(20,40,60,80,100,120 μg/L)、PDGF-BB(20,40,60,80,100,120 μg/L)联合干预以及100 μg/L VEGF单独干预、100 μg/L PDGF-BB单独干预,CCK-8实验检测2种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质量浓度,然后在第7天和第14天通过RT-PCR方法检测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相关成血管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生长因子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联合作用效果更优,最佳组合为80 μg/L VEGF+   80 μg/L PDGF-BB;②VEGF、PDGF-BB都可以促进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联合应用时效果最佳;③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血管生成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体外实验结果证明,当VEGF和PDGF-BB质量浓度均为80 μg/L时,能够持续稳定促进整个血管形成过程,且促进作用优于单独一种生长因子。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尼卡地平治疗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颅脑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使用盐酸尼卡地平静脉注射治疗,初始剂量均为3.0μg/(kg.min),治疗30min后,改为6.0μg/(kg.min)再治疗30min,观察疗效,记录两次用药后30min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38例患者在使用盐酸尼卡地平两种不同剂量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盐酸尼卡地平在6.0μg/(kg.min)的用药剂量时,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3.0μg/(kg.min),但在用药剂量达6.0μg/(kg.min)时出现面色潮红3例,心率增快3例(>100次/分),心悸2例,而在3.0μg/(kg.min)时,仅出现面色潮红2例。结论颅脑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静脉滴注盐酸尼卡地平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血压,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PA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以占位性病变为突出表现的PACNS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病变表现为低密度的CT、和长T  相似文献   
5.
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血供极其丰富,手术难度大,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我们应用术中超声技术,对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实时的定位和相关的血流监测,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X-性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家系进行视网膜GTP酶调节因子(RPGR)、RP2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 抽取XLRP家系先证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CR),直接测序检测RP2基因和RPGR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序列,包括RPGR基因突变热区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RF15).结果 在ORF15开放阅读框区检测到c.3396C>T,c.3430G>A(p.V1144I),RPGR和RP2基因中没有检测到突变.结论 这2个XLRP家系患者的发病可能不是由RPGR和RP2基因突变所致,而由X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7.
孙安  赵德安 《人民军医》1996,(12):23-24
声门上癌的预后较声门癌差,其主要原因是声门上癌就诊较晚,且颈淋巴结转移率高.据统计约33%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对初诊有淋巴结转移者(NI13),在治疗原发灶时,同时应作颈廓清术。而对于NO病例应一律作选择性颈廓清术,目前尚有争议。自50年代Oural提出对中、晚期喉癌,不论是含有颈淋巴结转移应一律作颈廓清术以来,学者们争论颇多。1983~199o年,我们经手术治疗产门上喉癌255例。亚临床资料255例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及化疗,病理全部诊为鳞状上皮癌。根据UICC1978年TNM分期,29例,正期(T。NO)72例,正期(TZNI)23例,(T川0…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迟发性脑水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安  陈衔城 《上海医学》1998,21(6):362-364
近年来,利用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ICH)已有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对于术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报道较少。本文报告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经手术治疗的ICH病例,经CT动态随访,发现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7例,女  相似文献   
9.
报告2例胼胝体AVM(其中1例多发)的27个病灶。5个位于膝部,4个位于膝部,18个位于压部.供血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其次是大脑后动脉的脉络膜后动脉等分支,24个AVM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作了全部切除,术后能正常生活达88.5%.无死亡,并对胼胝体AVM显微外科切除手术的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术中B超辅助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脑AVM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治疗,术中病变切除前行超声检查,以定位AVM边界与周围脑组织结构关系;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15例患者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血肿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AVM术中定位可为术前MRI、DSA起到有价值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