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心电图对多支病变的识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92例冠心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根据CAG确定病变范围 ,以心电图aVF导联低电压 (指标A)及≥ 6个导联ST T改变 (指标B)作为判别标准。结果 :192例患者中 ,非多支病变 139例 (含单支病变 74例 ,双支病变 6 5例 ) ,多支病变 5 3例 ;指标A、指标B、“A或B”、“A和B”识别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 6 .6 0 %、6 9.78% ;77.36 %、6 1.87% ;92 .4 5 %、4 4 .6 0 % ;4 1.5 1%、86 .33%。“A或B”识别多支病变的敏感性最高 ,“A和B”识别多支病变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75 .0 % )最高。结论 :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对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步判别  相似文献   
2.
张俊红  邹莺 《护理学杂志》2013,28(15):14-1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模式.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整合专科护士与学组骨干力量,形成以护士长带头的循证护理小组,负责科室临床带教、科研创新工作及环节质量控制.结果 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后,护理带教满意度由82.5%提高至92.4%;住院满意度由90.34%提高至98.75%;科室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由2篇增加到9篇;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可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优势,促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临床拟诊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8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典型胸痛者占64,44%;有家族史、吸烟史者较少(分别为19.44%和22.22%);临床检验结果大多正常;临床合并疾病较多,前3位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改变占54.44%,但缺乏特征性,冠状动脉有23.33%(42/180)不完全正常,最后诊断以原发性高血压居多,心律失常次之,诊断为冠心病者仍占一定的比例。结论心电图检查虽然简便、安全,但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明确诊断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均为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84.6%、61.5%和15.4%。有吸烟史者占30.8%。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分别为61.5%、7.7%和30.8%。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84.6%、92.3%、92.3%和53.8%。CAG显示:冠状动脉(CA)为右优势分布者8例,占61.5%;左优势分布者2例,占15.4%;均衡型分布者3例,占23.1%。病变累及CA27支共36处,单支病变占15.4%、2支病变占46.2%、多支病变占38.5%,受累的左前降支(LAD)、右CA(RCA)及左回旋支(LCX)分别为44.4%、33.3%和22.2%。A型病变累及CA6支12处(33.3%)、B型病变累及CA12支15处(41.7%)、C型病变累及CA9支9处(25%),重度以上狭窄占59.2%。9例(69.2%)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其中4例(30.8%)为3级。结论:80岁以上高龄CHD患者,多合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临床检查多有异常,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CA病变以2支及多支病变为主,B型及C型病变占多数、CA狭窄程度较严重,多数病例已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 方法 :对 8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 ,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 ,应用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 ,使自身逸搏心律得已恢复 ,然后再行松解接口以及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 结果 :起搏器离体次数为 3~ 7(5± 2 )次 ,最长逸搏间期为 3.38~ 6 .2 0 (4.5 1± 1.11)s,自身逸搏心率为 30~ 4 3(38± 5 )次 /min ,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 结论 :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 ,能够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W-DTI技术,对26例LAD单支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3天,术后第7、30天检测左心室12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比较支架置入术后LAD对应节段的Sm、Em、Am以及Em/Am比值的变化.结果LAD 4个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Sm在术后第7天时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并在术后30天时进一步增高;大部分对应节段的Em在术后第7、30天时较术前增高.非LAD对应节段中,仅个别节段的速度测值在支架置入术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W-DTI技术通过检测局部室壁运动速度,能够客观地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可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心肌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 (PW -DTI)技术检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室局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分别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1~3d ,术后7d、30d检测12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速度 ,比较置入支架后冠脉的对应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m)及Em/Am在术前、术后的变化 ,以差值>20%为有意义的变化。结果大多数对应节段的Sm在术后7d,Em在术后30d较术前显著增高 (P<0.05)。在总计164个对应节段中 ,Sm、Em、Am增高的节段数于术后7d分别为84(51% )、48(29% )、31(19 % ) ,于术后30d分别为100(61% )、93(57 % )、29(18% )。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且收缩功能改善早于舒张功能。PW -DTI技术是一种无创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早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评估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与492例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B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比较11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组)与311例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D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结果与无糖尿病冠心病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外科冠状动脉旁路术多(36.89%vs 19.10%,P<0.05).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高(100%vs99.68%),前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支架置入围手术期145例合理用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住院冠心病支架置入者围手术期用药合理性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病历浏览系统及临床查房,采集145例患者用药资料,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基本合理,但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支架的置入过程中及治疗后均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合理地用药可有效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