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壁全层缺损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在胃体部全层切开直径2cm的缺损后,第1组不缝合胃壁缺损.第2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黏膜层.第3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全层,第4组用3-0丝线缝合胃壁全层。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处死各组动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爆破压;并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炎性反应及组织纤维增生情况。结果第1组动物术后34h内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动物均良好存活.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和感染表现。第2、3组与第4组相比,手术耗时短[(45.8±1.6)min和(42.5±1.5)min比(48.0±1.4)min,P〈0.05];第3天创面爆破压低](36.9±4.6)mmHg和(39.8±4.1)mmHg比(50.5±4.2)mmHg,P〈0.05];第7天创面爆破压3组间差异无统计尝意义[(95.0±7.9)mmHg、(97.8±6.8)mmHg和(98.5±7.0)mmHg,P〉0.05]。相同时间点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金属夹缝合组炎性反应较轻,Masson染色反映创面愈合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金属夹缝合胃部全层缺损,无论夹闭胃黏膜层或全层组织,均能达到与手术缝线缝合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5岁,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巨大多发新,卜物来我院就诊。胸部CT平扫见食管管腔扩张,内见一长条状}昆杂街度肿块影,范围约T1至1、8水平,病灶上半部分以脂肪密度为主,下半部分以实质成分为主,内见斑点状钙化影,病灶边缘光滑,与食管后鼙隐约町她蒂状相连,食管管壁未见叫显异常增厚;诊断:食管管腔内占位,考虑良性肿瘤町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内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镜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0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并对其中GCP合并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结果:GCP内镜下表现以黏膜下隆起型为主(18/40, 45%),术前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型的GC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诊断为GCP而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0%,内镜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5例(12.5%)GCP患者合并有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黏膜病变型(Ⅱa+Ⅱc型),接受内镜下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GCP患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型;GCP患者常合并早期胃癌,老年男性、既往远端胃切除史、病灶位于贲门、内镜表现为Ⅱa+Ⅱc型可能是GCP合并早期胃癌的高危因素;无论是否合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式内镜行环氧乙烷灭菌的纸塑袋包装方法。方法采用两种内镜纸塑袋包装方法(A组:用40 cm×60 cm×10 cm的立体纸塑袋,把内镜盘成40 cm的大小放入纸塑袋;B组:用尺寸25 cm×185 cm的纸塑袋,把内镜直接从插入部至操作部垂直装入纸塑袋),将消毒干燥完的内镜包装灭菌,比较两种包装方法的差异及操作人员偏好。结果共计720根软式内镜,包括260系列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均为清洗、消毒、漂洗、干燥后打包,由2名工作人员操作完成,方法 A与方法 B各包装内镜360根。两组内镜灭菌后包内指示卡均完成变色,灭均后指示卡变色率均为100%。A组平均每根内镜包装时间(82.8±11.4)s,B组为(23.6±3.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28,P0.001);A组5个包装袋发生破裂,B组2个包装袋发生破裂,两组包装破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7)。结论对软式内镜灭菌时,选用25 cm×185 cm的长形纸塑袋包装方便、省时、省力,符合供应室的灭菌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trans-gastric 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ETG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完成的84例ETGC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完成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84例中单发结石19例(22.6%)、多发结石53例(63.1%)、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2例(14.3%)。其中82例(97.6%)成功行ETGC治疗(包括12例合并胆囊息肉者),中位手术时间88 min。10例(12.2%,10/8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6例经保守治疗腹痛缓解;其余4例表现为血腹2例、胆瘘1例、胆总管结石伴阻塞性黄疸1例,均经相应干预后病情缓解。术后随访截至2019年6月14日,失访5例,随访率93.9%(77/82),2例(2.6%,2/77)发现结石残留,4例(5.2%,4/77)明确结石复发,2例(2.6%,2/77)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结论 ETGC治疗胆囊结石有效而安全,能够保留胆囊功能,并且微创。但如何做到真正取净结石,避免残留和复发,仍需进一步探索,同时其远期疗效也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2011年9.1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利用固态高分辨率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行食管动力学检查.分析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4sIR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和食管体部收缩性和传导性的变化。结果POEM术后,LESP由术前的(29.1±17.0)mmHg下降为(14.6±4.9)mmHg,下降幅度为49.8%(P〈0.01);4slRP由术前的(24.2±15.1)mmHg下降为(10.4±3.4)mmHg(P〈0.01);但手术前后LESRR和LES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前食管运动均缺少蠕动性收缩,术后有7例患者食管收缩运动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蠕动,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其余13例患者的蠕动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POEM术可显著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松弛压.但对食管的收缩运动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讨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trans-gastric cholecystolithotomy, ETGC)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行ETGC的病例资料。本研究共纳入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患者行ERCP取石至内镜ETGC的时间间隔1~77 d(中位天数5 d)。6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胆总管取石后保胆取石术。患者均为多发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1例。ETGC手术时间22~100 min(中位时间65 min),住院天数3~9 d(中位天数6.5 d)。2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腹部隐痛,体温升高,其中1例超声提示右上腹局部积液可能;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再发胆囊炎、胆管炎相关症状,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6位患者术后均接受了超声复查,其中5例无复发,其中1例术后9个月超声显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胆泥淤积。ERCP取石联合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内镜治疗已成为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治疗的首选方式。近年来,关于内镜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也有了相应的指南与共识。在早期胃癌内镜规范化诊疗方面,建议从术前筛查开始即对病人进行危险等级评分和分级,然后进行系统性筛查,并记录癌前病变等发现。如发现可疑病灶,建议结合色素内镜和图像增强内镜帮助作出完整的术前诊断,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严格把握内镜切除适应证。内镜切除应保证整块切除和切缘阴性,术后病理学评估也应完整、全面。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决定内镜治疗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并作出相应的后续治疗或采取相应的随访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软式内镜行环氧乙烷灭菌的纸塑袋包装方法。方法 采用两种内镜纸塑袋包装方法(A组:用40 cm×60 cm×10 cm的立体纸塑袋,把内镜盘成40 cm的大小放入纸塑袋;B组:用尺寸25 cm×185 cm的纸塑袋,把内镜直接从插入部至操作部垂直装入纸塑袋),将消毒干燥完的内镜包装灭菌,比较两种包装方法的差异及操作人员偏好。结果 共计720根软式内镜,包括260系列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均为清洗、消毒、漂洗、干燥后打包,由2名工作人员操作完成,方法A与方法B各包装内镜360根。两组内镜灭菌后包内指示卡均完成变色,灭均后指示卡变色率均为100%。A组平均每根内镜包装时间(82.8±11.4)s,B组为(23.6±3.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28,P<0.001);A组5个包装袋发生破裂,B组2个包装袋发生破裂,两组包装破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7)。结论 对软式内镜灭菌时,选用25 cm×185 cm的长形纸塑袋包装方便、省时、省力,符合供应室的灭菌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EA)患者在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前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共为34例拟行POEM的EA患者(EA组)和30例接受胃EUS检查者(对照组)进行食管EUS检查,分别测取贲门口、贲门上5 cm、贲门上10 cm、贲门上15 cm处固有肌层厚度、环形肌层厚度并计算环形肌层比例.比较组内和组间的肌层厚度差异.观察不同食管肌层厚度与EA患者POEM后并发症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EA组和对照组相同部位固有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贲门口、贲门上5 cm、贲门上10 cm、贲门上15 cm处的t=1.210、1.116、0、0.292,P均>0.05).EA组贲门口、贲门上5 cm、贲门上10 cm、贲门上15 cm处环形肌层厚度分别为(1.72±0.49)、(1.86±0.81)、(1.56±0.47)、(1.41±0.48) mm,对照组则分别为(1.06±0.50)、(1.40±0.33)、(1.05±0.37)、(0.78±0.12) mm,相同部位比较,EA组皆厚于对照组(t=5.326、2.903、4.778、6.993,P均<0.05).相同部位环形肌层比例比较,EA组皆高于对照组.固有肌层厚度<2 mm的EA患者POEM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EA患者POEM前行EUS检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