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项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仅4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6年开始开展ESD以来,逐步探讨、摸索出一套ESD护理配合方法。现将下消化道ESD治疗的护理操作配合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巨大早期低位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病变位于低位直肠且直径超过5 cm的早期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病灶最长径在5~7 cm,平均为5.54 cm;操作时间在45~180 min,中位时间为85 min.整块切除率为91.7%(22/24),治愈性切除率为83.3% (20/24),穿孔发生率为8.3% (2/24),迟发性出血率为12.5%(3/24).术后随访16 ~ 47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ESD治疗巨大早期低位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安全和可行的,可完整切除病灶,在达到治愈性切除及大块活检的目的同时保留了肛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音乐在普通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背景音乐在普通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6年9~11月来该中心进行普通肠镜检查并且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32例随机分成音乐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音乐组患者给予全程播放背景音乐;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程序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在候诊时、检查前、检查后10 min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和检查时的疼痛指数、焦虑指数、检查时间和配合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检查前血压波动、检查后心率和血压平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心率波动、焦虑指数,检查时的疼痛指数、操作时间、配合程度,检查后焦虑指数与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平稳普通肠镜检查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而对缓解焦虑和疼痛作用不显著,应用价值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257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56例在鼻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成功率为99.6%,平均放置时间为8.4±4.2min。置管并发症为胃黏膜损伤18例(7.0%)和鼻黏膜出血26例(10.1%),无消化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病人耐受良好。结论: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方法便捷,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7例行ESE治疗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共29个病灶,病变直径0.5—3.0cm,平均(1.25±0.70)cm。切除率96.3%(26/27),1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74(30~120)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6例,间质瘤1例。2例术中穿孔伴气胸,金属夹夹闭创面后予胸腔闭式引流,未行开胸手术修补。中位随访时间12(3~2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于直径小于3.0cm、腔内生长为主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ESE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进一步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入住日间病房后行结肠镜肠道准备的可行性。方法:对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日间病房住院行结肠镜诊疗的35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除8例因第一次肠道准备失败未能完成结肠镜诊疗,分析其余344例患者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肠道准备相关资料、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和患者主观感受。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肠道准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消化内镜日间手术病房患者肠道准备不合格发生率为18.0%(62/344)。结肠镜诊疗时间在上午(P=0.005,OR=2.505,95%CI:1.312~4.781)和末次排便性状为黄色有残渣(P=0.045,OR=0.475,95%CI:0.230~0.982)是肠道准备不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耐受度88.1%(303/344),满意度77.9%(268/344),54.9%(189/344)愿意在必要时再次入住日间病房。结论:消化内镜日间病房患者入院后行结肠镜肠道准备可行但尚未达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trans-gastric 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ETG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完成的84例ETGC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完成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84例中单发结石19例(22.6%)、多发结石53例(63.1%)、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2例(14.3%)。其中82例(97.6%)成功行ETGC治疗(包括12例合并胆囊息肉者),中位手术时间88 min。10例(12.2%,10/8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6例经保守治疗腹痛缓解;其余4例表现为血腹2例、胆瘘1例、胆总管结石伴阻塞性黄疸1例,均经相应干预后病情缓解。术后随访截至2019年6月14日,失访5例,随访率93.9%(77/82),2例(2.6%,2/77)发现结石残留,4例(5.2%,4/77)明确结石复发,2例(2.6%,2/77)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结论 ETGC治疗胆囊结石有效而安全,能够保留胆囊功能,并且微创。但如何做到真正取净结石,避免残留和复发,仍需进一步探索,同时其远期疗效也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法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护理配合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包括直接结扎、透明帽辅助结扎、双通道内镜结扎以及联合黏膜下剥离术(ESD)结扎。护士术前对手柄的刻度固定,术中结扎时的配合及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护理配合对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关系。 结果:自2006年6月-2010年3月共入选149例。食管36例,胃92例,十二指肠21例。3例采用直接结扎法,118例采用透明帽辅助结扎法,8例采用双通道内镜结扎法,20例联合ESD结扎。所有患者完成操作,术中无一例出现结扎过头而机械性切割。135例患者接受内镜随访,总有效率为85.2%。均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法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前手柄刻度的固定、术中结扎适度等护理配合技巧,可有效防止结扎过头导致的机械性切割,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软式内镜使用后再处理流程的探索,将优化手工流程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及(WS507-2016)中的常规清洗流程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效果,从而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在随机研究中,28根用于上消化道检查后的软式内镜被随机分配成优化清洗组和常规清洗组。同时使用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 RLU)中体现的ATP水平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分别来评估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和微生物水平。结果 使用后的软式内镜再处理后,优化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2.33-LOG10 CFU,而常规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0.53-LOG10CF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优化清洗组内镜ATP水平降低2.39-LOG10 RLU,而常规清洗组内镜降低0.95-LOG10RLU(P<0.001=。在优化清洗组85.7%软式内镜RLU值低于200(12/14)而常规清洗组为14.3%(2/14)。结论 通过优化清洗后可显著地提高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中的清洗质量,注重清洗过程的监测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内镜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间采用内镜治疗的9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典型类癌,均未突破黏膜下层,均未侵及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有80例(87.9%)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96(32.5±24.1)个月。肿瘤直径小于1.0cm的65例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1.0-2.0cm的25例患者,术后有3例(12%)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2年和6个月,其中1例再行Dixon术后3个月又出现肝脏转移(4%):肿瘤直径大于2.0cm的1例患者术后未见复发。本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8.0%和91.4%。结论肿瘤直径小于1cm、未侵犯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长期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