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且病理证实为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EUS表现,病理类型和分布,以及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11例患者经EUS-FNA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胰腺肿瘤,其中肾脏来源4例,肺来源4例,结肠、乳腺、膀胱来源各1例。EUS主要呈均匀低回声表现(10/11),周围边界不清晰(6/11)。近半数患者(5/11)可在转移灶附近发现淋巴结肿大。转移灶诊断与原发肿瘤发现的时间跨度从6 d至27年不等。EUS-FNA可有效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乳腺组25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25例BPBC患者中,同时性BPBC(synchronous BPBC,SBPBC)13例,异时性BPBC(metachronous BPBC,MBPBC)12例。SBPBC患者首发癌的肿瘤体积大于第二原发癌(P<0.05)。在处理第二原发癌灶时,SBPBC组6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乳术,6例采取其他手术治疗;而MBPBC组10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手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子分型方面,SBPBC组中Luminal A型更多见,MBPBC组中三阴性型更多见;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癌或第二原发癌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侧癌在分子分型方面的一致性较差(K<0.40)。以发现首发癌为随访起始时间,SBPBC与MBPBC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诊断第二原发癌为随访起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BC两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SBPBC与MBPBC分子分型的分布不同,两组患者处理第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不同,SBPBC患者的生存率较MBPBC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trans-gastric 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ETG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完成的84例ETGC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完成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84例中单发结石19例(22.6%)、多发结石53例(63.1%)、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2例(14.3%)。其中82例(97.6%)成功行ETGC治疗(包括12例合并胆囊息肉者),中位手术时间88 min。10例(12.2%,10/8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6例经保守治疗腹痛缓解;其余4例表现为血腹2例、胆瘘1例、胆总管结石伴阻塞性黄疸1例,均经相应干预后病情缓解。术后随访截至2019年6月14日,失访5例,随访率93.9%(77/82),2例(2.6%,2/77)发现结石残留,4例(5.2%,4/77)明确结石复发,2例(2.6%,2/77)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结论 ETGC治疗胆囊结石有效而安全,能够保留胆囊功能,并且微创。但如何做到真正取净结石,避免残留和复发,仍需进一步探索,同时其远期疗效也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应用新型内镜吻合夹全层闭合胃部穿孔,评价新型内镜吻合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以猪为实验动物,共6头,每头动物胃部造2个10~20 mm穿孔模型,利用新型内镜吻合夹闭合穿孔,观察记录实验动物存活情况、组织愈合情况,30 d后取出全部吻合夹,一半动物安乐死取标本,另一半动物再观察30 d后安乐死取标本。 结果 所有吻合夹植入成功(100%),30 d内创面均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吻合夹自然脱落率33.3%(4/12),余下的吻合夹均成功拆解并取出,取出30 d后创面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 结论 新型国产吻合夹操作相对简单,在动物实验中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蒋燕燕  徐晓玥  谢虹 《全科护理》2014,(25):2309-2311
阐述食物血糖指数(GI )、血糖负荷(GL)的概念,综述 GI 和 GL 对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的影响,指出食物 GI、GL 概念的提出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和健康有重要指导意义,深入了解以碳水化合物(CHO)为主的食物对人体机体代谢的影响,将会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晓玥  蒋燕燕  谢虹 《全科护理》2012,10(27):2581-2581
我校护理专业与英国、澳洲、美国等国家有着互派实习学生和留学生的国际项目。通过在国内本科的学习和在英国的实习经历,使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重要性有了再认识、产生了再升华。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1英国护理理念、传统、实践英国的护理理念、传统、实践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英国,护理已完成了从疾病护理向人性护理和人格护理模式的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术治疗的25例胆囊息肉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单发息肉13例、多发息肉12例,单纯胆囊息肉13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息肉最大径0.2~1.5 cm。1例(4%)经胃开窗进入腹腔后,因腹腔严重黏连,探查未见胆囊,终止操作,手术失败;其余24例(96%)成功接受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67.1±26.8)min(35~140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2~5 d),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0~23个月),无患者失访,无息肉复发,无金属夹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安全且短期疗效显著,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 其在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微创治疗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ESD 技术能一次性、大块、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资料, 显著减少病灶残留及复发, 达到根治性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疗效。文章就ESD 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步骤、风险预 防以及处理等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探讨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trans-gastric cholecystolithotomy, ETGC)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行ETGC的病例资料。本研究共纳入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患者行ERCP取石至内镜ETGC的时间间隔1~77 d(中位天数5 d)。6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胆总管取石后保胆取石术。患者均为多发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1例。ETGC手术时间22~100 min(中位时间65 min),住院天数3~9 d(中位天数6.5 d)。2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腹部隐痛,体温升高,其中1例超声提示右上腹局部积液可能;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再发胆囊炎、胆管炎相关症状,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6位患者术后均接受了超声复查,其中5例无复发,其中1例术后9个月超声显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胆泥淤积。ERCP取石联合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天,老张吃饭时不慎吞下了一根鱼刺,喉咙里异物感明显,十分难受。他立即来到附近医院的急诊科,在医生的安排下接受了胃镜检查,却不见鱼刺踪影。3天后,鱼刺卡喉的疼痛感早已退去,但谨慎的老张思来想去还是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想请医生再系统地检查一遍。医生为老张安排了胸部CT检查,结果万万没想到,鱼刺不仅“现出原形”,还“摇身一变”,成了一枚重磅“炸弹”——从食管破壁而出,扎入位于前方包裹心脏和大血管的纵隔之中,一且发生感染,将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