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血清中的浓度及对乙肝相关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相关HCC患者( HCC组)、20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及20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GPC3、GS、HSP70的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GPC3水平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97,敏感度84.21%,特异度55.1%。 HCC组与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间血清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03,敏感度46.67%,而特异度79.66%;HCC组与其余3组血清HSP7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70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725,敏感度58.06%,特异度89.55%;针对AFP<200 ng/mL的HCC患者,仅HSP70的血清检测AUC达0.725,其他指标对于小肝癌的诊断AUC均未达0.7。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S、HSP70水平对诊断乙肝相关肝癌无临床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瘤情况、有无其它他部位转移、治疗方案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6%、30.2%和9.0%。其中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而非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3例,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个月(P〈0.05);单纯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而肝脏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肺部、淋巴结、骨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0个月(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治疗方案、肝内转移灶数目和部位、有无合并它处转移、肝转移后的全身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合并它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单纯肝转移后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135例肝癌组织中NMDAR1阳性表达的有107例(79.3%),且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MDAR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 (P < 0.05)。NMDAR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 < 0.05)与总生存期(P < 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NMDAR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P < 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 【结论】 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相关;NMDAR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 1972 年1 月至2003 年5 月,共对171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其中年龄逸70 岁的患者43例(老年组);随机抽取同期年龄约70 岁的患者57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切除术的疗效和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老年肝癌患者HBV 感染率、AFP 阳性率低,术前伴发病较多,肿瘤包膜阳性率及术后1 年总生存率较高;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HCV 感染率、术前肝肾功能、肝硬化、卫星病灶、癌栓、术前肿瘤破裂、术中失血量、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是安全的,对无术前伴发病或术前已有效控制伴发病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肝大部切除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VE)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大部分切除(半肝或三叶肝切除)术后所保存的残余肝脏容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不足是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正常成人切除超过70%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发生术后肝衰竭的高危因素。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可使未栓塞侧的肝组织增生肥大,增大肝脏容积;栓塞侧肝组织萎缩,肿瘤可缩小。使原来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部分病例可以耐受手术切除,提高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并且不会增加使肝切除手术难度。PVE还可减少肿瘤通过门静脉系统发生转移的机会和增加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抗癌作用。本文就肝大部切除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的发展、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改变包括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过甲基化。我们曾经对肿瘤DNA甲基化作过较详细的综述[1] 。结直肠癌的DNA甲基化研究较深入 ,进展较快。现对近年来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的一些研究现状作一简介。1.结直肠癌基因组DNA低甲基化 :有研究表明 ,与正常结肠黏膜相比 ,结直肠癌基因组DNA低甲基化[2 ] 。低甲基化可引起癌基因如c myc活化 ,也可导致核型不稳定 ,参与肿瘤的发生。结肠息肉和侵袭性结肠癌的低甲基化程度无明显差别 ,似乎表明肿瘤低甲基化并未参与肿瘤的进展[3 ] 。但另一方面 ,在小鼠肠肿瘤…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效果,我们对51例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做了前瞻性的研究。其中40例于术后3周行肝动脉插管术,从导管内注入Lipiodol(法国产)3~5ml(混合有抗癌药物),后于3周时行肝CT检查,发现15例有余肝碘油沉聚,其中7例被证实有复发。本研究意图说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综合治疗十分重要,它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对原发性肝癌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对122例经剖腹探查的肝癌病人作术前检测吲哚靛青绿15min潴留率(ICGR15)及常规肝功能试验。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分为三组:肝功能代偿良好组87例,轻度不全组24例,重度不全组11例。术前按Pugh评分,三组之间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它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三组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ICGR15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作者根据LGR15值分为A、B、C三组,A组ICGR15<10.0%;B组ICGR15为10.0%~20.0%,C组ICGR15>20.0/。三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6.5%、27.8%及76.5%,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ICGR15值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亦越高,提示ICGR15是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吲哚靛青绿潴留率对评估肝癌手术风险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云飞  李国辉 《癌症》1996,15(4):277-279
为评估吲哚靛青绿潴留率对预测肝癌手术风险的价值,对161例经剖腹探查的肝癌病人作术前检测吲哚靛青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及常规肝功能试验。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分为三组:肝功能代偿良好组109例,轻度不全组35例,重度不全组17例。结果:三组常规肝功能试验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ICGR15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根据ICGR15值分为A、B、C三组,A组小于10.0%;B组为10.0%~20.0%;C组大于20.0%。A、B、和C三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1.6%、30.9%及81.0%,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ICGR15是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可用于预测肝癌手术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0.
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8例Child-Pugh A或B级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连续口服索拉非尼,剂量为400 mg/次,2次/d.记录不良反应,每4~6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3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例(2.6%),轻微缓解5例(13.2%),稳定16例(42.1%),进展16例(42.1%).患者服用索拉非尼的中位时间为180 d(15~550 d),平均总生存时间为370 d(42~562 d).22例肿瘤受控患者(有效和稳定患者)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69 d(42~426 d),平均总生存时间为428 d(95%CI为330~526 d).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27例,71.1%)、胃肠反应(25例,65.8%)和全身症状(14例,36.8%).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易于处理并可逆.结论 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对部分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的肝癌患者对索拉非尼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