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对107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血清AFP代谢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测得术后AFP的半衰期为3.0~9.5天。资料表明肿瘤大小、转氨酶和术前AFP值对AFP半衰期无影响。AFP半衰期是估测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有用指标,当AFP半衰期在3.0~9.5天内,意味着肝切除术是根治性的,预后较好;如果AFP半衰期超过9.5天,手术可能是姑息性切除,应予积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癌行再次切除术后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1995年7 月至2003年7 月48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再次肝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和复发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再次肝切除术前全身状况、复发的出现时间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8例患者再次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6.3 个月,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 、45.8% 、27.1% ,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8% 、25.0% 、16.7%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影响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原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复发肿瘤病理分级和AFP 水平影响再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TNM分期是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内复发间隔时间短(≤24个月)、复发肿瘤直径>5cm、复发肿瘤TNM分期越晚,提示再次切除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碳包铁纳米晶(CCIN)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CCIN粒子,观察小鼠14 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入高、中、低剂量CCIN粒子及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1 d,给药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小鼠静脉注射CCIN粒子的LD50=203.8mg/kg;当大鼠静脉注入CCIN 80mg/kg以内时,无动物死亡,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可能会有一过性轻微损害,但2周内一般可自行恢复.结论 CCIN粒子毒性较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RFA已经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肝癌RFA的研究方兴未艾,从最开始的治疗晚期肝癌到现在应用于早期小肝癌的治愈性治疗,RFA在肝癌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单纯碳包铁纳米晶(CCIN)粒子及结合表阿霉素(EADM)的CCIN粒子对肝癌细胞的体外作用,并比较单纯EADM与结合了EADM的CCIN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MTT法检测单纯CCIN以及载EADM的CCIN对HepG-2细胞的毒性,并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对CCIN的吞噬作用.经尾静脉注入不同浓度药物,比较单纯EADM与EADM-CCIN混悬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 光镜、电镜下可见HepG-2细胞吞噬大量CCIN粒子人胞浆,细胞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结构破坏.各浓度的CCIN悬液(包括空白对照组)作用于HepG-2细胞系,所得的吸光度值各组间无差异.单纯EADM对HepG-2细胞株的抑制率比相应浓度的CCIN-EADM混合物高,且含CCIN量比例较低的药物组对HepG-2细胞株的抑制率要高于含CCIN量比例相对较高的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单纯EADM经静脉给药的LD50值为16.9 mg/kg,低于相应的EADM-CCIN混悬液的LD50值(20.7 mg/kg).结论 HepG-2细胞可吞噬CCIN粒子;在一定浓度下单纯CCIN对HepG-2细胞无毒性;载药CCIN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在短时间内较单纯相同浓度EADM的抑制作用弱,且随CCIN比例升高抑制作用相应下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EADM-CCIN混悬液的急性毒性相对于同剂量的单纯EADM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ΰ��г��������ζ���˨�����Ƶ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今 ,肿瘤的研究已从大体形态学、组织形态学、细胞形态学向分子生物学发展 ,提出了肝癌综合治疗的新概念 ,通过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机地融合 ,来克服外科治疗肝癌的局限性 ,摸索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1 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理由  原发性肝癌切除的范围要多大 ,由术者根据术中对肿瘤的肉眼判断。一般认为 ,肝癌根治性切除时其切缘距肿瘤至少在 2cm以上 ,且肉眼所见切缘无癌组织残留。然而 ,根治切除后残端的复发亦较常见。其原因与切缘癌组织的残留有关。我们对 2 0例肝癌切除标本的大切片病理学研究发现 ,8例在距肿瘤 2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射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以单纯放射(IR)和放射前联合索拉非尼(IR+S)处理后,使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并计算放射增敏比;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后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索拉非尼增加肝癌细胞放射后克隆形成,放射增敏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比分别为0.78和0.88.放射2天后,IR+S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IR处理靠近.加入索拉非尼后出现:1)放射后24h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比增加(IR+S vs IR在sMMC-7721细胞中为18.3%±2.0%vs 6.1%±1.0%,在BEL-7402细胞中为17.0%±2.4%vs 8.2%±2.1%,P<0.05),但对放射后48h细胞凋亡比例无影响;2)延迟和延长放射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3)不影响放射后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但是减少放射后6h DNA受损阳性细胞残留(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IR+S V8 IR在SMMC-7721细胞中为23.8%±2.9%vs 59.9%±2.4%,在BEL-7402细胞中为25.0%±3.0%vs 46.4%土3.8%,P<0.001).结论:放射前联合索拉非尼降低了放射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进一步体内实验需要考虑更合适的联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Cyclin D1与癌栓形成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肝癌原发灶、癌栓和癌旁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原发灶、癌栓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5%、81.25%、9.38%,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别;β-catenin与癌栓形成、HBV感染、肝硬化有关.CyclinD1在原发灶、癌栓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9%、75%、18.8%,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别;Cyclin D1与癌栓形成、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关.结论:β-catenin和Cyclin D1促进癌栓形成,参与HBV感染和肝硬化形成过程;Cyclin D1影响肿瘤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1例复发性肝癌(单个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患者行PRFA(PRFA组),72例行肿瘤再手术切除(再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P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0/79)和36%(26/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11,P<0.05).P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7%、75.2%、67.1%、61.5%、56.6%和86.0%、67.6%、53.6%、44.1%、40.2%,两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0,P>0.05).PRFA组4、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再手术切除组(x2=4.682,4.196,P<0.05).PRFA组肿瘤局部复发率为5%(4/79),再手术切除组切缘复发率为3%(2/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5,P>0.05).结论 PRFA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长期疗效优于再手术切除,且具有微创的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and repeat hepatectomy for solitary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the diameter≤3 c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1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CC (diameter≤3 cm)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ancer Cente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f all the patients, 79received PRFA (PRFA group) and 72 received repeat hepatectomy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morbidity and recurrence of the tum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ll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 test, chi-square test or Log-rank test,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The mobidities of the PRFA group and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were 13% (10/79) and 36%(26/72),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11.411, P<0.05). The cumulative 1-, 2-, 3-, 4-,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89.7%, 75.2%, 67.1%, 61.5%, 56.6% in the PRFA group, and 86.0%, 67.6%, 53.6%, 44.1%, 40.2% in the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1.610, P>0.05). The cumulative 4-,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the PRFA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x2=4.682, 4. 196, P < 0.05). The local tumo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RFA group was 5% (4/79), and the incisal margin recurrence rate was 3% (2/72) in the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0.565, P>0.05). Conclusion As a less 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PRFA is superior to repeat hepatectomy for solitary recurrent HCC with the diameter≤3 cm.  相似文献   
10.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复发性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82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单个肿瘤最大径≤7 cm;多个肿瘤者最大径≤5 cm且肿瘤数目≤3个)接受PRFA治疗,收集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等12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作回顾性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是75.8%、43.9%、34.5%(从PRFA术后算起)和95.1%、63.2%、46.6%(从初次手术算起);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次肿瘤大小、复发期限长短、复发肿瘤数目、复发肿瘤大小、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ALB)水平与复发性肝癌行PRFA的预后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与预后相关因素为复发期限长短、复发肿瘤大小、血清GGT与ALB水平(P<0.05).结论 P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复发期限、复发肿瘤大小、血清GGT与ALB水平为其显著性预后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