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层粘连蛋白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evacizumab对人高转移肝癌模型LCI-D20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空白对照及Bevacizurnab治疗LCI-D20,用药28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质量,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肿瘤负荷平均为2.0g;MVD(microvascular density,微血管密度)平均39.6个/HP;治疗组平均肿瘤负荷为0.1g及平均MVD为4.9个/H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20.05)。结论:Bevacizumab有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羟基喜树碱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影响及凋亡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在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化学荧光法检测Bcl-2的细胞表达;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与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羟基喜树碱浓度在3.125μg/mL~100μg/mL组,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高(P<0.01);在0.05mg/mL组出现细胞早期凋亡现象,Bcl-2表达明显减少;在0.1mg/mL组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比例随羟基喜树碱浓度增加而增高。结论 羟基喜树碱在体外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系通过抑制Bcl-2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疼痛、抑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分析癌痛与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探讨癌痛和抑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36例癌症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一般状况评定量表分析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3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65.3%,轻、中度痛占57%,重度痛占8.3%;抑郁的发生率为34.3%.疼痛与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明显相关(R2=0.473,P<0.001).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之间其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 0.047, 0.008);而有、无抑郁患者之间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也有显著差异(P=0.001,0.025, 0.002).结论:癌症患者的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体液中血管生长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来在肿瘤患者体液(血清或尿液)中检测到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其浓度高低与肿瘤分期、预后及治疗反应有关,将来可能成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患者滴定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Wanfang),以及结合手工检索。纳入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滴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偏倚风险评价,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12项 RCT,合计1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1 h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16, 95%CI:1.64~6.08, P=0.0006);(2)4 h内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44, 95%CI:1.49~3.97,P=0.0004);(3)24 h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 95%CI:1.04~1.24, P=0.005);(4)滴定周期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较吗啡即释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7, 95%CI:-1.14~-0.40), P<0.0001);(5)镇痛起效时间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较吗啡即释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63,95%CI:-45.54~-13.73,P=0.0003);(6)便秘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9,95%CI:0.52~0.92,P=0.01);恶心呕吐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45~0.73, P<0.00 001);在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组在1 h、4 h内、24 h的疼痛缓解率及滴定周期和镇痛起效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羟考酮缓释片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剂量滴定,且便秘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是中重度癌痛滴定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外周神经侵犯(PNI)在人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669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神经侵犯的发生情况及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的发生与浸润深度、癌栓、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EGFR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I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26.4%,低于阴性组的43.3%(P<0.05)。结论 胃癌患者发生PNI与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EGFR可能是参与胃癌发生PNI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1~70岁组和>70岁组。对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胃癌组之间在组织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存在差异,≤30岁组具有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进展快的特点,其总生存率及预后最差,其次为>70岁组,31~70岁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年龄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HER-2、EGFR、VEGF等9个基因在胃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组合方式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第一组胃癌组织样本的组织芯片中EGFR、HER-2、ANXA1、p-mTOR、GRB2、mTOR、p53、VEGF和PCNA共9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初筛,选出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然后在第二组胃癌组织样本中进行验证,分析其表达组合方式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EGFR、HER-2、ANXA1、p-mTOR、GRB2、mTOR、p53、VEGF和PCNA基因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28.6%、35.5%、46.5%、48.0%、50.8%、55.1%、59.4%和89.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TOR、VEGF、ANXA1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mTOR、VEGF、ANXA1基因表达以+/+/-和-/-/+组合方式占样本中的多数,且这两种组合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p-mTOR、VEGF和ANXA13个指标的优化组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及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膳食认知现状、膳食摄入量、营养状况,分析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知识水平、行为习 惯及营养不良可能的发生原因,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全国分布的18 家医院,选 择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患者以面对面调查形式自行填写膳食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主诊医生查房询问 患者膳食摄入情况及进行食欲评分;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膳食史回顾调查,按 ESPEN 及中国肿瘤营养指南推荐的拇 指法则计算患者的能量及蛋白质每日目标需要量。比较患者实际营养摄入量与目标摄入量是否有差别。结果  共完成 535 例 有效问卷调查:95.2% 的患者认为科学的膳食非常重要,70% 的患者对如何科学的膳食存在疑问,82.0% 的患者会遇到膳 食知识矛盾的困惑,当获取的膳食信息有矛盾时,64.2% 的患者会听取主诊医师的意见;主诊医师、网络、电视是患者了 解如何科学膳食的最主要的 3 条途径,分别占所有途径的 26.0%、18.5% 以及16.1%;99.6% 的患者存在膳食知识误区,认 为患病后不可食用某类或全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90.0% 以上的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海参、人参、冬虫夏草以及其他类 保健食品;93.0% 的患者未接受过规范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调查及评价发现:15.6% 的患者存在营养风 险(NRS 2002≥3分),实际每日摄入能量为1169.20±465.97kcal,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1797.95±375.27kcal(P<0.01), 仅达目标需要量的 65.3%;实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46.55±21.40g,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P < 0.01),仅达目标需要量 的 74.4%。主诊医师查房询问患者膳食情况表明:69.0% 的患者认为饮食还行、挺好的、很好或者非常好。通过膳食回顾 调查发现,其中有34.0% 的患者能量摄入不足目标量60.0%。可见如果仅通过查房医生简单的询问,不足以正确的反应患 者的实际膳食摄入情况。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对科学的膳食营养认知差,接受规范的营养教育率低。患者普遍存在膳食 摄入量低,NRS 2002 评分或查房医生的询问不足以反映肿瘤患者的实际摄入情况。因此,加强临床医生与营养师的密切合 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将对改善患者的膳食知识及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