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其抑制剂 (TIMP 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0例异位内膜组织标本 ,2 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MMP 2 ,TIMP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 2在 50例异位内膜组织中有表达者 41例 ,阳性表达率为 82 % ,而在 2 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 ,有表达者 2例 ,阳性表达率为 1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检测同时发现 ,MMP 2随EMs临床分期增高表达上调 ,TIMP 2则随临床分期增高表达下调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MMP 2表达增强和TIMP 2表达下降 ,可能在EMs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两者表达的平衡失调程度可作为评估EMs进展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人激肽释放酶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激肽释放酶10(hK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K10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的意义。方法:①应用4 097靶基因点基因芯片对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筛查差异表达基因。②应用RT-PCR检测3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表达并对比分析。结果:①基因芯片筛查出差异表达基因58个,其中表达增高(上调趋势)基因30个,表达降低(下调趋势)基因28个,hK10基因为表达上调基因(Cy5/Cy3=3.031)。②hK10基因在正常卵巢及卵巢瘤组织中有弱表达(0.023±0015和0.023±0.045),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0.106±0.045),hK10基因在卵巢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及卵巢瘤组(P<0.01)。结论:基因芯片能够用于筛查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hK10基因在卵巢癌组织表达明显增强,有望成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对卵巢功能及血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开腹或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126例,双盲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n=72)和达那唑组(n=54)。两组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达那唑,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卵巢功能及血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两组间治疗后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卵巢异位囊肿体积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及达那唑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值分别为(74.18±22.32)pmol•L-1 和(24.96±3.94)pmol•L-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米非司酮组及达那唑组停药后恢复月经平均日数分别为(27.0±8.9)d和(40.0±12.4)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组与达那唑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米非司酮组血清E2保持在卵泡期水平,达那唑组血清E2处于绝经后水平,米非司酮组不出现雌激素缺乏症;停药后米非司酮组较达那唑组排卵功能恢复快,月经复潮时间短,有利于早日受孕;米非司酮与达那唑短期治疗对血清皮质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粘附分子与流产及不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粘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与结合[1].CAM主要包括钙调素(cad herin)、整合素(integrin)、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selectin)和其他粘附分子等五大家族,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诸多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6].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6 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 4、6和 8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 ,运用光镜、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建模成功率在 6 0 %(36 6 0 )左右 ,生长良好的囊肿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 ,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的趋势 (P<0 0 5 ) ,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腹壁处和子宫Y型分叉处 (P <0 0 5 ) ,同一时间内腹壁处和子宫Y型分叉处病灶比较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将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腹壁处或子宫Y型分叉处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 ,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 ,其生理特点与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多药耐药基因(mdr1)体外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percon密度梯度离心法自骨髓中分离MSC并进行纯化和扩增;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有mdr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病毒上清感染MSC,流式细胞术测定mdr1基因编码产物P-糖蛋白(P-g170)的表达水平;罗丹明(Rh123)排泌试验检测P-g170的功能活性;MTT法测定转染MSC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结果mdr1基因导入骨髓MSC后稳定表达P-g170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3.9%,对照组为0.7%;Rh123排泌试验证实P-g170具有功能活性;转染MSC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明显强于未转染MSC。结论mdr1基因体外转染人骨髓MSC可明显提高MSC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为有效提高大剂量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胎盘贴壁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造血相关因子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人胎盘贴壁细胞(hPDAC)的分离培养及造血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贴壁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用RT-PCR方法检测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hPDAC,并证实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表达多种造血相关因子,包括SCF、FL、G-CSF、GM.CSF、M-CSF和IL-6。结论:hPDAC可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提供潜在滋养层。  相似文献   
8.
准确掌握语词含义应该是弄懂篇章宗旨的前提,笔者就医古文教材中一些语词所存在的义释问题,试图从已有的历史语言材料进行例证探究,力求找出这些语词在相应语境下最恰如其分的解释,从而领会作者撰述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对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病人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可能有效地心理支持措施。方法:在门诊经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评分在40分以上的子宫肌瘤患者160例,其中阴式子宫切除者80例,腹式子宫切除者80例,每种术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支持。结果:不同术式干预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焦虑以两组在术前的差异最大,提示心理干预改善焦虑于术前效果最明显;抑郁以两组在术后3个月的差异最大,提示心理干预改善抑郁于术后效果最明显。不同术式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术前各项评分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地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的缓解子宫全切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院1982. 9~1987. 2,对625次NST和95例OCT或CST试验,证明NST反应型表明胎儿情况良好,一般1周内分娩胎婴无危险。NST无反应型表明胎儿有一定的损害,需作OCT或CST试验,阳性者结合临床终止妊娠。NST试验有一定的假反应型和假无反应型,采用多种监测指标预测胎儿宫内情况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