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常规剂量琥珀酰胆碱与小剂量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120例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随机分为A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琥珀胆碱1.5 mg/kg;B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罗库溴铵0.3 mg/kg。麻醉医师待肌松监测显示到最大抑制后,通过气管插管条件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各组插管时间、等待时间;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电信号基础值;以及术中血压波动、术后咽痛、声音嘶哑、低氧血症、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外科医师通过神经肌电监测仪进行喉返神经刺激评估两组患者喉返神经监测情况。结果 A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优于B组,A组插管时间、肌松监测时间小于B组,两组手术监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首次神经监测信号值大于B组,A组首次监测例数多于B组,两组患者术中无体动,血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术后并发症,A组咽痛少于B组,A组有少量患者发生肌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 mg/kg琥珀酰胆碱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可以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不影响外科医师术中行喉返神经监测,同时减少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靶向溶酶体药物氯喹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紫杉醇及氯喹作用于A549细胞,Lyso-Tracker Red DND-99进行细胞内溶酶体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溶酶体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比较药物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紫杉醇作用的A549细胞浆内可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不断上升,肿瘤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肿瘤治疗方法除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手段外,生物治疗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手段,采用疫苗治疗的方法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途径之一。目前,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肿瘤细胞疫苗,肿瘤抗原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单克隆抗体疫苗,核酸疫苗,DC疫苗等,尤其是肿瘤多肽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94例原发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参照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标记抗体包括CD20、CD10、bcl-6、MUM-1和Ki-67。结果 (1)本组患者中,以胃肠道受累为主,有39例(41.5%),其次包括鼻咽部、牙龈、腮腺、甲状腺、睾丸、卵巢、皮肤等。(2)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抗原;CD10、bcl-6、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4%(37/94)、72.3%(68/94)、45.7%(42/94),Ki-67阳性指数25%~95%,中位数为80%。Hans分型:53.2%(50/94)为GCB型,46.8%(44/94)为non-GCB型。(3)89.4%(84/94)的患者接受化疗,66.8%(60/94)的患者接受手术。患者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3%、61.7%和36.2%,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CHOP)治疗组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3%、60.8%和37.8%。GCB型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0%、70.0%和48.0%,non-GCB型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6%、52.3%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0,P=0.003)。结论 Hans分型、结外病变数量、IPI评分、化疗是原发结外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行全麻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及病理学特征,为西部地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麻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0年间,我院收治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552例,男144例,女408例,比例约为1∶2.8;其中乳头状癌480例(86.96%);滤泡状癌19例(3.44%);髓样癌25例(4.52%);低或未分化癌16例(2.90%);淋巴瘤8例(1.45%);鳞癌4例(0.72%).(2)淋巴结转移者314例(56.88%),男、女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例(63.89%)、222例(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48).<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73例(56.35%)、141例(5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08,P =0.777).(3)男性≥45岁患者淋巴结转移者60例(71.43%),与男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32例(53.33%)(x2=4.97,P=o.026)],女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140例(51.09%) (x2 =5.70,P=0.017)],女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82例(50.93%)(x2=9.52,P=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这10年的研究中,499例(90.40%)甲状腺恶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于非甲状腺滤泡细胞者少见,女性患者数明显多于男性.2002年至2008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增长缓慢,近三年增长明显.淋巴结转移率男性大于女性,男性≥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与男性<45岁、女性<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的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假说由Folkman首次提出,后期研究显示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生成是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1]。微血管及淋巴管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了充足养分并带走了代谢产物,也为其转移提供了通道,引起肿瘤细胞的迅速增殖和远处转移。如何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向,因此,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在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中的超前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符合入组条件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30分钟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mg,然后予2%盐酸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下手术操作,术后每8小时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mg,共服药3次;对照组在3个相同的时间点均给予口服安慰剂,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麻醉。主要研究终点:两组患者术后12h中度疼痛人数、中度疼痛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两组患者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术后吗啡注射频次、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焦虑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各50例,试验组术后12h中度疼痛为5人、中度疼痛缓解率90%,对照组术后12h中度疼痛24人、中度疼痛缓解率52%(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后、穿刺置管成功时、操作结束时及术后4h、8h、12h、24h、48h VAS评分分别为1.14±0.40,2.32±0.71,1.76±0.66,2.64±0.60,2.12±0.63,2.20±0.70,1.74±0.63,0.96±0.53,低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2.08±0.60,3.22±0.74,2.46±0.61,3.24±1.13,2.78±1.11,2.90±0.93,2.38±0.75,1.98±0.80 (所有时间点P<0.05);试验组患者皮下注射吗啡2人,低于对照组26人 (P<0.05);试验组患者胃部不适感、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scale,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医患关系量表(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PDRQ)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洛索洛芬钠用于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吗啡急性镇痛用药频次及副作用,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型甲状腺恶性肿瘤,进展迅速、预后差,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和早期诊断方案。有学者研究显示,ATC预后不良是由于肿瘤早期突变以及肿瘤侵袭性生长,因此针对ATC发病机制的驱动突变及靶向药物的研究成为新方向。在ATC中涉及与肿瘤进展相关的不同分子途径,并且有学者探讨实施作用于这些分子途径的新疗法,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ATC分子结构特征的研究成果,为新的靶向治疗带来希望,新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近年来ATC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不断上升,肿瘤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肿瘤治疗方法除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手段外,生物治疗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手段,采用疫苗治疗的方法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途径之一。目前,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肿瘤细胞疫苗,肿瘤抗原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单克隆抗体疫苗,核酸疫苗,DC疫苗等,尤其是肿瘤多肽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临床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10大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NHL起源于B淋巴细胞,95% 以上的B细胞NHL表达CD20抗原.NHL对标准的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敏感,有效率高,但复发率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