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常规剂量琥珀酰胆碱与小剂量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120例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随机分为A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琥珀胆碱1.5 mg/kg;B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罗库溴铵0.3 mg/kg。麻醉医师待肌松监测显示到最大抑制后,通过气管插管条件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各组插管时间、等待时间;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电信号基础值;以及术中血压波动、术后咽痛、声音嘶哑、低氧血症、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外科医师通过神经肌电监测仪进行喉返神经刺激评估两组患者喉返神经监测情况。结果 A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优于B组,A组插管时间、肌松监测时间小于B组,两组手术监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首次神经监测信号值大于B组,A组首次监测例数多于B组,两组患者术中无体动,血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术后并发症,A组咽痛少于B组,A组有少量患者发生肌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 mg/kg琥珀酰胆碱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可以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不影响外科医师术中行喉返神经监测,同时减少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 Narcortrend 监测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肠道肿瘤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肠镜肠道肿瘤筛查患者240例,65~75岁,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10例。随机分为 A 组、B组、C 组,每组80例。麻醉方法采用靶控输入(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使用麻醉深度监测仪(Narcor-trend)监测麻醉深度,A 组维持麻醉深度指数(narcortrend index,NI)值为 D0(64~57),即常规较浅麻醉,B 组维持NI 值为 D1(56~47),即常规中等深度麻醉,C 组维持 NI 值为 D2(46~37),即常规深度麻醉。手术结束停止用药。记录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体动、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顺利完成手术,各组均未发生术中体动;B 组相比于 A 组,C 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χ2=6.337,P =0.038)。三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无痛肠镜检查中,Narcortrend 镇静 NI值为 D1(56~47)时比较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94例原发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参照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标记抗体包括CD20、CD10、bcl-6、MUM-1和Ki-67。结果 (1)本组患者中,以胃肠道受累为主,有39例(41.5%),其次包括鼻咽部、牙龈、腮腺、甲状腺、睾丸、卵巢、皮肤等。(2)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抗原;CD10、bcl-6、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4%(37/94)、72.3%(68/94)、45.7%(42/94),Ki-67阳性指数25%~95%,中位数为80%。Hans分型:53.2%(50/94)为GCB型,46.8%(44/94)为non-GCB型。(3)89.4%(84/94)的患者接受化疗,66.8%(60/94)的患者接受手术。患者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3%、61.7%和36.2%,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CHOP)治疗组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3%、60.8%和37.8%。GCB型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0%、70.0%和48.0%,non-GCB型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6%、52.3%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0,P=0.003)。结论 Hans分型、结外病变数量、IPI评分、化疗是原发结外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行全麻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及病理学特征,为西部地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麻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0年间,我院收治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552例,男144例,女408例,比例约为1∶2.8;其中乳头状癌480例(86.96%);滤泡状癌19例(3.44%);髓样癌25例(4.52%);低或未分化癌16例(2.90%);淋巴瘤8例(1.45%);鳞癌4例(0.72%).(2)淋巴结转移者314例(56.88%),男、女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例(63.89%)、222例(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48).<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73例(56.35%)、141例(5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08,P =0.777).(3)男性≥45岁患者淋巴结转移者60例(71.43%),与男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32例(53.33%)(x2=4.97,P=o.026)],女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140例(51.09%) (x2 =5.70,P=0.017)],女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82例(50.93%)(x2=9.52,P=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这10年的研究中,499例(90.40%)甲状腺恶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于非甲状腺滤泡细胞者少见,女性患者数明显多于男性.2002年至2008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增长缓慢,近三年增长明显.淋巴结转移率男性大于女性,男性≥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与男性<45岁、女性<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肿瘤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假说由Folkman首次提出,后期研究显示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生成是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1]。微血管及淋巴管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了充足养分并带走了代谢产物,也为其转移提供了通道,引起肿瘤细胞的迅速增殖和远处转移。如何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向,因此,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加峡叶切除术分别作为初治TNM分期为Ⅰ和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1972-2012年期间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及删除标准,将采用上述两类术式并比较了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的随机对照或病例对照研究17篇文献纳入,其中涉及复发率13篇,涉及并发症11篇.采用RevMan5.0软件包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 13个关于复发率的研究中,总的病例数为3511例,复发414例,总复发率为11.59%,其中全切或次全切除组(试验组)150例,复发率6.51%;腺叶加峡叶切除组(对照组)264例,复发率为21.83%.两组相比较,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 CI)为0.26[0.21,0.33],Z值为11.33,P<0.01,可见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个关于并发症的研究中,总病例数为2388例,有166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95%.其中试验组10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2%;对照组5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15%.两组相比较,OR值及其95%CI为3.63[2.47,5.33],Z值为6.58,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Ⅰ和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可能减少术后复发机会,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腺叶加峡叶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却可能增加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经气管的解剖通路及毗邻的解剖结构,探讨经此路径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在5具固定标本上参照气管入路对口腔、咽部及颈前部逐层解剖,并确定其解剖路径及层次。15具(未经防腐固定的)标本上运用动脉预灌注血管铸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薄层冰冻铣切等方法,对甲状腺及毗邻术区的解剖结构作系统研究。结果经气管的操作通道为自固有口腔,经咽峡、会厌下缘、喉咽、喉中间腔区域,移行至气管颈部区,在气管软骨环前壁作矢状切口至甲状腺术区。声带在外展位通过CT扫描,其形似梯形,矢状位高(长)男性为(20.12±3.25)mm,女性为(15.68±2.56)mm,前部宽为(2.10±0.50)mm,后部宽为(9.00±0.80)mm,中部上下厚为(5.00±0.85)mm,声门裂外展位横径为(5.50±1.45)mm是喉腔最狭窄之处。结论完全内镜行甲状腺切除术经气管入路作为在人体自然通道中实施的有创性操作,具有解剖学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药制剂奥司他韦胶囊与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在健康人体内进行代谢的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研究,从而评估奥司他韦胶囊与干混悬剂是否生物等效。方法选择10名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男性研究对象,分别令其单剂量口服奥司他韦胶囊和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相当于奥司他韦75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浆中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测定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在分别服用奥司他韦胶囊和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相当于奥司他韦75mg)之后,奥司他韦和奥司他韦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的Cmax、tmax、T1/2、AUC0→∞、AUC0→t、单剂量口服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等几项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和区别。结论西药制剂奥司他韦胶囊与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型甲状腺恶性肿瘤,进展迅速、预后差,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和早期诊断方案。有学者研究显示,ATC预后不良是由于肿瘤早期突变以及肿瘤侵袭性生长,因此针对ATC发病机制的驱动突变及靶向药物的研究成为新方向。在ATC中涉及与肿瘤进展相关的不同分子途径,并且有学者探讨实施作用于这些分子途径的新疗法,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ATC分子结构特征的研究成果,为新的靶向治疗带来希望,新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近年来ATC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实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有研究显示[1-2]:在下一个十年,许多癌症的发生率会下降,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却会显著上升.虽然手术和放疗在不断改进,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仍然存在困难,生存率未发生大的改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