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6篇
  免费   1421篇
  国内免费   536篇
医药卫生   21083篇
  2024年   321篇
  2023年   1021篇
  2022年   987篇
  2021年   1038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875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953篇
  2011年   1069篇
  2010年   917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925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进行诊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改善情况,并分析对免疫功能(IgG、IgA、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结果在治疗72 h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09);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肠道菌群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对于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患儿腹泻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极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中医所说正气不足、邪毒侵扰一致。目前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必须的,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制剂的研究也较为迫切。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具有独特功能和结构的独立免疫体系,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病毒等)直接接触。其在抵抗病毒、抗感染方面,黏膜免疫(如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消灭外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抗原,不至于病毒侵入机体组织而对机体造成损伤。中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该文拟针对黏膜免疫系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在全球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微生态作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营养摄取、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的变化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对能量的摄取导致甘油三酯的沉积,还能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及与大脑相互作用等潜在机制介导肥胖的发生发展。现就三个方面对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去氢毛钩藤碱在大鼠体外肠道菌群中的代谢途径,阐明肠道菌群对去氢毛钩藤碱吸收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 MS技术,鉴定并推测了去氢毛钩藤碱在大鼠体外肠道菌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采用HS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体积分数0.2%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 L·min-1,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通过色谱保留时间及质谱碎片等信息,在大鼠肠道菌群中鉴定了原型化合物去氢毛钩藤碱,以及经还原、氮氧化和羟基化反应后得到的3个微量代谢产物。结论建立了采用UPLC/Q-TOF MS技术鉴定去氢毛钩藤碱在大鼠体外肠道菌群中代谢产物的方法,为吲哚类生物碱在体内吸收和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6.
肠道传染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症,其发病时期大多处于较为炎热的夏季。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在学生中一旦出现一例肠道传染病就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的传播,使得其他未感染学生的身体受到一定程度的细菌侵袭,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针对学校夏季肠道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特征以及预防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前人经验,希望有助于中职院校学生肠道传染病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77.
婴幼儿肠道菌群自定植起,随着年龄增长,需历经多次改变才能最终形成微生物稳态。本文主要介绍婴幼儿肠道菌群受分娩阶段、喂养方法、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疾病因素、药物使用后发生的改变,及其在肠道免疫功能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13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行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并分析其结果。方法选取朝阳市某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30例及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根据病情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成2组:处于溃疡阶段的58例患者为观察A组,处于痊愈阶段的72例患者为观察B组;同时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内部微生物菌群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观察A组患者口腔内部革兰氏阴性球菌数量为(45.68±5.12)个/mL,少于观察B组的(50.02±5.03)个/mL及对照组的(50.50±3.75)个/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口腔内部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球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患者口腔内部链球菌与韦荣氏菌数量及观察B组患者口腔内部链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患者口腔内部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患者口腔内部微生物菌群变化状况,尤其是革兰氏阴性球菌、链球菌和韦荣氏菌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凉血方治疗肝损伤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100 mg/kg造模;中药组予以健脾解毒凉血方灌胃,培菲康组给予培菲康溶液灌胃;16 h后采集小鼠血清、肝组织、小肠组织,观察小鼠肝功能、肠道组织HE染色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肠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结果: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小鼠的ALT、AS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中药组病变轻于模型组和培菲康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小肠上皮细胞上可见闭锁小带蛋白-1棕黄色阳性标记,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阳性标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中药组阳性标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凉血方治疗硫代乙酰胺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可维护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部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修复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丽珠肠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按头孢拉定178.6 mg·kg-1,硫酸庆大霉素31.25 mg·kg-1混合抗生素进行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葛根芩连汤(7.02,3.51,1.755 g·kg-1),丽珠肠乐组按0.125 g·kg-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灌胃,体积分数均为10 mL·kg-1,连续给药7 d,将大鼠麻醉后取大鼠结肠内容物,提取粪便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葛根芩连汤明显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物种数量及Alpha与Beta多样性,提高菌群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正向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3种差异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14种差异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性腹泻之间的生理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