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0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1336篇
医药卫生   2606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461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594篇
  2006年   1568篇
  2005年   1579篇
  2004年   1137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729篇
  1998年   655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56篇
  1995年   694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408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 - HCV检测的原理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中的间接方法 ,其中试验过程中要经过 2次洗板。有时试验过程中个别批号连续出现花板 ,怀疑是洗板的问题 ,为排除此原因 ,作者采用不同样品探讨洗板次数对检测抗 - HCV的 OD值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抗 - HCV EIA试剂盒 (国内某著名试剂厂家 ) ;RSP2 0 0全自动加样器 (瑞士 Tecan公司 ) ;BEP (德国 Behring公司 )。1.2 方法 取有代表性的 6个样品 ,除每次洗板次数不同外 ,其余按抗 - HCV试剂盒说明书操作。2 结果不同的洗板次数对检测抗 - HCV的 OD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表达的情况 ,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肾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肾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 ,检测其中的HBVD NA ;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 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 2 6/ 4 0 (65 .0 % )例。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 ,肾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1 4 / 1 6(88.0 % )例、2 / 4 (50 .0 % )例、1 0 /2 0 (50 .0 % )例 ;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HBVDNA颗粒在肾实质细胞 (近、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球内、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足细胞 )浆 ,肾脏血管中点、灶状分布 ,少数在肾实质细胞核上。结论 死胎肾脏组织中有HBV复制 ;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3.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4年3月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74.
常规体检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尹  郭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11-711,713
目的 研究开展普通人群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常规体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8 450例患者血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2003年丙肝抗体阳性率为2.49%,2004年为3.14%,2005年为3.34%,2006年(1~6月)为4.26%.结论 丙肝感染情况已日趋严重,为防止疾病扩散,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普通人群开展丙肝病毒抗体常规体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及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性.方法将144份HBV标志物不同组合阳性标本分为3组:HBV-DNA<103(阴性)分为一组;HBV-DNA 104~106为二组;HBV-DNA 107~109为三组.检测其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结果HBeAg阳性者53例,HBV-DNA检出率92.45%、含量7.63±1.63(拷贝数);抗HBe阳性者52例,HBV-DNA检出率42.31%、含量6.06±1.48(拷贝数),提示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然存在着病毒的复制.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r值均在0.2以内,P均大于0.05,说明HBV-DNA复制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以HBV-DNA是否阳性及含量为标准分为3组,与肝功能8项指标经对应与阴性组相比后大部分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之间).特别是HBV-DNA含量中等水平的第二组较其他两组指标参数变化更为明显.结论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虽然无相关性,但定量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可直接反映机体中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应用酶免疫测定(EIA)法和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了140名医务人员血清中的HBsAg、抗-HBs、抗-HCV和HEV—IgG、HGV—IgG。结果医务人员HBsAg,HCV、HEV和HGV感染率分别为7.7%、1.3%、7.1%和6.8%,其4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22.9%;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3.3%和1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的HEV、HGV感染率分别高达8.0%、12.0%:观察组中有重叠感染现象而对照组中无。结论观察组医务人员比对照组医务人员有更高的肝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检测的对比分析,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进行检测;用FQ—PCR荧光定量法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HBeAg阳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检出率90.2%。在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eAg阴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出率为15,6%。HBsAg、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前S1抗原基本上为阴性,同时,在142例前S1为阳性的模板中DNA的阳性率为88.3%。[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与HBV的存在与复制密切相关,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其阳性可作为HBV复制的一个重要依据和HBV病毒存在的指标。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对HBV感染作出比较正确判断,可在不具备条件开展HBV—DAN检测的地区开展前S1抗原的检测,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科不完全双链DNA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我国约有2亿人口感染HBV,而受HBV慢性感染的人群患原发性肝癌的相对危险性至少增加300倍。所以,对HBV感染的防治仍是我国健康与传染病控制中的首要问题[1]。目前临床多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了解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肝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1156例受检者临床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比较HBVM不同血清模式HBV DNA检出率及其含量,分析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其量与HBVM有关,HBsAg、HBeAg抗HBc阳性血清模式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复制停止。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金免疫渗滤法 (GIFA)的实验方法 ,并对其性能作评价。方法 采用胶体金作为免疫示踪物 ,标记羊抗人IgG单克隆抗体 ,将相应的病毒抗原HAV Ag、HBc Ag及HCV Ag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薄膜表面 ,标本中所含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 ,加入金标记抗体 ,即可在薄膜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自制的GIFA纸条法检测 64 5份血清标本 ,与ELISA、RIA法作对比 ,符合率分别为 97.4%、96.9%、10 0 .0 1% ,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 2ng/ml、1ng/ml、1ng/ml。 结论 本实验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