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医药卫生   30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2007年6月~12月,我们共收治13例应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学术背景: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再血管化是关系其能否充分发挥成骨作用,有效修复骨缺损的关键环节.目的:评价经骨形成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聚己内酯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骨形成蛋白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实验于2005-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己内酯生物可降解材料块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孔隙直径150~250 μm,孔隙率90%以上;实验动物为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方法: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0侧),植入经不同处理的人工骨.①AD-BMP-2组:转染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细胞 聚乳酸/聚己内酯.②对照基因组:转染β-半乳糖酐酶基因的细胞 聚乳酸/聚己内酯.③未转染组:未转染细胞 聚乳酸/聚己内酯.④单纯聚乳酸/聚己内酯组:植入单纯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和12周行X射线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立体显微镜观察微血管分布,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微血管与骨形成关系,透射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联系,并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检测及微血管计数.结果:①AD-BMP-2组术后4周时见移植骨内片状成骨影,有较多新生血管长入,支架孔隙内充满软骨痂,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围绕微血管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术后8周时移植骨内成骨逐渐增多,微血管迂曲扩张并相互连接,软骨痂转变为小梁骨;术后12周时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微血管呈规则地纵向排列.②对照基因组和未转染组成骨能力较弱,血管再生缓慢,12周时骨缺损得到初步修复,微血管沿新生骨小梁孔隙分布.③单纯聚乳酸/聚己内酯组各时间点新生血管少见,术后12周时骨端硬化,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结论: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可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间接诱导移植骨血管化,促进种子细胞的成活,加速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73.
小指对掌肌浅头腱性起点近侧缘形成的锐利腱弓样结构称为小指对掌肌腱弓,小指对掌肌浅深两头腱性起点和钩骨钩之间的间隙为小指对掌肌间隙,即小指对掌肌管[1].钩骨钩及附近的病变卡压尺神经深支所引起的临床病症,就称为对掌肌管综合征[2].临床上腕尺管综合征并不多见,其病因各种各样,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可伴有其它疾病,诊断困难.在腕尺管段内的尺神经卡压称为腕尺管综合征.对掌肌管为腕尺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肌管处尺神经深支的卡压称为对掌肌管综合征.自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非外伤性对掌肌管综合征9例,下面就其诊治体会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的性与生殖健康(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SRH)知识水平,开展相关的青春期健康知识培训并评估效果。方法 2017年9~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初中/高中开展青春期健康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家长SRH知识的变化。采用SAS 9. 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在徐汇区的6所学校开展,基线期和干预期分别有254名和235名家长完成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艾滋病病毒侵犯的系统"、"外阴赘生物是性病的症状"等知识的答对率为40%~70%,培训后的调查显示其答对率显著提高;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及格(≥60分)分比例从基线时的63. 78%提高到培训干预后的77. 87%;控制学校、年龄组、家庭人口数、职业、文化程度、与被调查孩子的关系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家长的知识得分及格比例,干预后是基线时的2. 53倍(95%CI:1. 60-3. 99)。结论本研究显示中学生家长具备了一定的SRH知识,但是对一些宣教较少的知识点认知不足。青春健康相关培训能够提高中学生家长SRH知识水平。卫生服务机构应重视针对中学生家长的SRH知识教育,主动提供此类培训及咨询工作,改善中学生家长SRH知识的掌握情况,使青少年能够得到更科学和专业的家庭性教育。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88例老年Va D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含量,比较两组间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人Va D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较正常健康老年人明显增高(P0.01)。不同痴呆程度的老年Va D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老年人Va D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避免隔离病区医务人员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可能方法。方法 对 2 0 0 3年 1月 3 0日~ 2 0 0 3年 3月 3 0日 ,收治SARS的病房的建筑因素和不同病区内医务人员的被感染情况作分析。结果 A座 12楼 3 1床、15楼ICU层流病房 10床、13楼 2 7床以及B座 14~ 18层同类病房共 3 0间 ,其通风窗户面积与病房空间体积之比依次为 0、0、1∶95、1∶40 (m2 /m3) ;收治患者数依次为 1、1、1、96;患者住院时间依次为 43、168、110、12 72h ;医务人员感染率依次为 73 %、3 2 %、2 8%、2 % ,经卡方检验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在严密的个人防护措施前提下 ,以通风窗户面积与病房体积比值大、室内外空气流通好的病房作为收治SARS患者的隔离病区 ,可避免一线医务人员大规模暴发SARS。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拮抗剂厄贝沙坦(irbesartan,Irb)干预后的变化,以探讨AngⅡ/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和Irb可能的抗AS效应。方法体外培养HLIVEC,测定AngⅡ刺激下NF-κB亚单位p65的核易位阳性率、TNFα、IL-6的时间与浓度反应曲线;然后将分盘于24孔板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n=6):正常培养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的Irb共孵育组;采用细胞ELISA、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分别测定TNFα、IL-6的含量和NF-κBp65的核易位阳性率。结果AngⅡ(1nmol/L-5μmol/L)刺激HUVEC表达TNFα、IL-6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其表达高峰分别为12~24h、6~12h,NF-κBp65核易位阳性率亦呈时间浓度依赖性,高峰在1~4h。厄贝沙坦(0.01μmol/L、0.1μmol/L、1μmol/L)均能显降低TNFα和IL-6表达与NF-κBp65核易位阳性率。结论AngⅡ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刺激HUVEC NF-κB激活与TNFα、IL-6表达,厄贝沙坦抑制HUVEC NF-κB激活与TNFκ、IL-6表达,提示AngⅡ/NF-κB信号途径在促进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拮抗AT1R或抑制NF-κB有可能减轻或抑制AS进展。  相似文献   
78.
目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一直被认为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临床指标,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粥样斑块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CAC与ET-1二者关系做进一步探讨。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2月~2012年5月具有CT结果及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499例,按照是否存在CAC分为钙化组(353例)与非钙化组(146例),根据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及钙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分析血浆大内皮素(big endothelin-1,Big ET-1)与CAC二者相关性。结果较高水平的Big ET-1患者伴随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P<0.001),与非钙化组相比,钙化组(0.2±0.2 vs 0.5±0.4,P<0.001)Big ET-1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g ET-1(OR=97.52,95%CI:18.36-517.93,P<0.001)是CAC的独立预测因子,且Big ET-1与CACS呈正相关(r=0.563,p<0.001)。有钙化且Big ET-1水平较高的人群10年福明翰风险评分最高。结论本研究显示Big ET-1是CAC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二者联合可以很好的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2—2016-12我院收治的18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ESD组采用ESD进行治疗,EMR组采用EMR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穿孔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D组中有5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发生穿孔;EMR组中有17例发生术中出血,9例发生穿孔。2组患者术中出血、穿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4.422,P<0.05)。ESD组可能治愈性切除率、非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复发率低于EMR组(χ2=10.225、11.976、10.123,P<0.05),但ESD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高于EMR组(χ2=22.763、27.991,P<0.05),说明采用ESD治疗早期胃癌更彻底,2组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ESD能有效降低早期胃癌患者术中出血及穿孔的发生情况,病灶切除彻底,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0.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特殊疾病谱,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有100万患者因ACS住院.研究表明,ACS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溃蚀、破裂的基础上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