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6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904篇
医药卫生   2068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1059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1037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1337篇
  2004年   898篇
  2003年   979篇
  2002年   999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937篇
  1999年   703篇
  1998年   666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388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离培养来源于人成体牙髓组织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分析研究其在未分化状态及在矿化诱导液中基因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人牙髓组织的单细胞悬液,14 d后挑取细胞克隆,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和矿化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利用RT-PCR,图像分析检测细胞基因表型变化。结果。未诱导的DPSC不表达牙本质特异性蛋白(dentin phosphprotein,DSPP)及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表达部分成骨(osteocalcin,OCN alkaline phsphatase,ALP)相关表型,低表达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Cbfa-1);与末诱导的DPSCs相比较,在成骨诱导中DPSCs表达DSPP和BSP,骨相关基因表达也相应上调。结论:DPsCs在矿化诱导液的作用下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其过程有可能是通过谱系特异表犁的表达或表达上调实现的。  相似文献   
62.
葡萄糖浓度对变形链球菌spaP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相关基因sp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变形链球菌分别在0.2、1.0、5.0%葡萄糖条件下培养,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相关基因spaP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0.2%~5.0%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粘附较强的变形链球菌菌株spaP基因的表达随糖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粘附较弱的菌株也呈现这样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粘附较强的变形链球菌菌株其spaP基因的表达总体上高于粘附较弱的菌株.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2%~5.0%),葡萄糖浓度升高利于变形链球菌spaP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促进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的机制之一;变形链球菌对牙面的粘附力可能与其spaP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63.
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及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患冠心病并伴有CP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菌嗜血菌(Haemophi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H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五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44例冠心病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各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g 19(43.18%)、Ha 9(20.45%)、Pi 27(61.36%)、Fn 38(86.36%)、Tf 41(93.18%);轻度CP患者1例,Fn 1例(100%);中度CP患9例,其中Pg6(66.67%)、Ha 2(22.22%)、Pi 7(77.78%)、Fn 9(100%)、Tf 8(88.89%);重度CP患者34例,其中Pg13(38.24%)、Ha 7(20.59%)、Pi 20(58.82%)、Fn 28(82.35%)、Tf 33(97%)。结论:Tf、Fn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中CP的发病和进展可能有其特定的细菌学病因。  相似文献   
64.
幽门螺杆菌在牙髓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人牙髓标本中Hp的存在情况,探计Hp与牙髓病变的相关性以及Hp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方法:本实验分为5组,共计79例标本,前4组取根髓,第5组取龈下牙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p快速诊断试剂盒两种方法检测不同病情下人牙髓和牙石标本中的Hp。结果:经x^2检验各牙髓组间Hp检出率无明显性差异;而牙髓组与龈下牙石组间Hp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现在人牙髓中存在Hp,牙髓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可能是Hp不易清除和相关疾病易于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念珠菌种之间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菌株之间的基因型相关性。方法 :对口腔白念珠菌病原菌、共生菌及非白念病原菌分别进行表型和RAPD分析。结果 :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的RAPD带型存在差异 ,相似系数在 5 1.7%。共生菌与病原菌RAPD带型未见差异。白念珠菌种内相似系数大于 70 % ,菌株间存在DNA多态性。结论 :共生白念珠菌与病原菌未见RAPD带型差别 ,提示对口腔念珠菌病的防治应重视宿主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该文旨在研究口腔鳞癌患者基因诊断为颈淋巴结阳性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21例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术中共取得495枚淋巴结。使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mutant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MASA)检测其p53突变状况。结果:在476枚组织学阴性的淋巴结中.44枚通过MASA方法诊断为转移。在19枚组织学阳性的淋巴结中,基因诊断均为阳性。10例淋巴结病理阴性病例及11例淋巴结病理阳性病例中,分别有4例和9例基因诊断存在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以了解p16基因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33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石蜡标本,将p16基因的变异频率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16基因的缺失率为21%,点突变率为6%,变异频率为27%。临床Ⅰ、Ⅱ、Ⅲ、Ⅳ期每两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p16基因变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是口腔颌面部鳞癌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它的失活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说明其变异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肿瘤临床进程的发展,其变异频率增高。研究未发现其变异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E-cadherin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29例舌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cadherin mRNA,分析E-cadherin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舌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2.23±1.16(E-cadherin/β-actin),低于正常组织组8.59±2.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 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下降是舌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实时定量PCR检测E-cadherinmRNA的表达对舌癌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CD14基因重组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膜CD14基因进行截短突变和真核表达优化重组,以期得到可溶性CD14全长和最小功能段基因。方法:根据设计合成引物,以膜CD14基因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亚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分别得到1.1和0.5kb的2个基因片段,大小和序列同预期一致。结论:通过PCR扩增获得重组可溶性CD14全长及最短功能段基因,为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利用两个不同引物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及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Td)进行检测,以了解Td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部位的分布及Td检出率与牙周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及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标本,利用PCR分别扩增53kDa外膜蛋白表达基因tdpA片段及16srRNA保守区片段。结果:58个患病部位龈下菌斑标本中tdpA及16srRNA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58.6%和81.0%,而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标本中PCR阳性率分别为8.62%及15.5%,患病部位Td检出率高于相对健康部位(P〈0.001),16srRNA基因片段引物检出率高于tdpA基因片段(P〈0.05)。临床附着丧失≥5mm的患牙龈下菌斑标本中Td的检出率高于临床附着丧失〈5mm标本(P〈0.05),不同牙周袋深度及牙龈指数标本的Td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活动部位龈下菌斑中Td检出率高于相对健康部位;Td感染与慢性牙周炎关系密切;利用16srRNA保守区片段对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检出率高于tdpA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