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132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分析和评估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3年间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132例未手术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1、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5.4.5%、52.9%、52.9%.全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50.7%、29.9%、25.7%,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Ⅰ-Ⅲ期食管癌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56.7%、36.7%、33.3%、30.3%,Ⅳ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35.2%、14.7%,没有3年生存,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9个月(x2=8.17,P=0.004).肿瘤长度≤8.0 cm、分期均为Ⅰ-Ⅲ期、疗前没有穿孔征象、接受全程三维适形放疗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67.6%、46.3%、40.6%,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情况、穿孔征象、病变长度、TNM分期、疗后食管x线片评价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孔征象、肿瘤长度是独它预后因素.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能明显提高部分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疗前是否有穿孔征象、肿瘤长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比国内外优秀放疗中心肿瘤放疗专科医师培养经验,为中国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基地医师培养体制提供改进的依据。方法 通过电子问卷邮件和在线调查,收取中国6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和欧美5家肿瘤专科中心的住院医师及教师反馈,描述和比较培养模式。结果 中国26位住院医师和23位教师参与调查。国外20位住院医师和1位教师回答问卷,并反馈4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文件。中国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分成2个阶段,本研究结果反应第一阶段情况。在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培养形式、轮转培养规则以及考核设置上中国与国外相同。但中国比国外规范化培训时长少(2~3年比4~5年)。中国项目覆盖主要常见病种;国外按照病种轮转保证每个病种的实践。中国工作量多数为40~60 h/周,国外住院医师工作时间多依照本地法规要求,但美国纽约项目长达60~80 h/周。结论 中国6家肿瘤中心放疗专科医师培养第一阶段在总体目标、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向上与欧美优质项目相似,但在项目总时长尤其是放疗科内轮转时长和按照病种轮转方面低于欧美项目。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以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对比手术方案展开,所纳入病例为80例,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接诊。取组中40例以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以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知,在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层面,观察组均具备优势,P0.05。结论按照腹腔镜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4.
张欢  王毅  吴磊  王奇峰  刘丽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2,35(12):1110-1116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目前全世界范围内 5 年生存率仅 15%~25%。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切除,该治疗方式的 5 年生存率也仅为 35% 左右。对于那些新辅助治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能否实行器官保留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肿瘤科医生考虑的重点内容。笔者就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食管腔内超声检查食管癌放疗中肿瘤消退程度能否作为临床预后疗效观测指标,为临床判断不同放射敏感性提供依据.方法 接受首程放疗的51例食管癌患者入组,其中单纯放疗35例,同步放化疗10例,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放疗前和放疗38~40 Gy时行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根据其变化程度分为缓解组(直径缩小≥50%)和稳定组(直径缩小<50%).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4.3个月,2年生存率为47%.缓解组和稳定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37%(χ~2=5.78,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和29%(χ~2=3.97,P=0.046).35例单纯放疗的缓解组(11例)和稳定组(24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20%(χ~2=5.84,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χ~2=4.20,P=0.040).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中5例为缓解组,其中4例有重度放疗反应,1例有中度放疗反应;1例为稳定组,仅有轻度放疗反应.结论 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在食管癌放疗前和放疗中检测肿瘤消退程度是临床有效观测指标之一,对预后判断有明显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简化调强放疗(s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和靶体积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初始计划剂量学分布影响,评价重新修改放疗计划的必要性和时机.方法 29例接受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常规模拟CT扫描,其中11例在放疗开始后每2周扫描(每例4次),18例在放疗第4周进行第2次扫描(每例2次).将CT模拟图像与初始计划CT图像融合后由同一医生重新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将初始计划导入新勾画的靶区,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学参数后与初始计划比较.结果 每2周扫描的11例忠者疗前和疗后第2、4、6周胸部轮廓体积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3948cm3和13245、12789、11837 cm3(6周时t=2.07,P=0.043),每2周体积缩小平均值为425 cm3.0~6周中大体肿瘤体积平均值逐渐降低,其中0周与4、6周比较下降最明显(47.22 cm3:37.78 cm3,t=2.44,P=0.035;47.22 cm3:33.55 cm3,t=2.55,P=0.029),而4周和6周变化不明显(t=-0.75,P=0.261).0~6周靶区适行指数逐渐降低和不均匀指数依次增加,分别为0.70、0.68、0.67、0.61(4周时t=3.20,P=0.013)和1.13、1.22、1.23、1.27(4周时t=-4.56,P=0.001).全组患者sIMRT 4周时100%大体肿瘤受照剂量增加至62.57 Gy(t=-2.93,P=0.007),99%临床靶体积受照剂量和95%计划靶体积受照剂量分别下降至58.24 Gy(t=1.49,P=0.147;2例<54 Gy)和57.44 Gy(t=2.07,P=0.048);正常组织中只有脊髓最大剂量和双肺V30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41.52 Gy∶43.53Gy,t=-2.42,P=0.022;11.4%∶12.2%,t=-2.26,P=0.032).结论 食管癌sIMRT4周时肿瘤体积变化最明显,是CT-CT融合观察靶体积变化的最佳时机.部分患者需要做二次计划的修改使肿瘤靶区获得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37.
中风后抑郁症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淡漠、厌世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我院采用音乐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3)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可有轻度言语功能障碍,但能配合检查;(4)既往无精神病史及脑卒中史.测评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状态"诊断标准,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共筛选出患者63例,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2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3例,糖尿病者2例;男性35人,女性28人,年龄为40-70岁,平均57.5岁.  相似文献   
38.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疗能使靶区得到精确剂量的照射,它能最大限度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如何界定食管癌肿瘤靶区,目前国内外尚无一致看法.笔者从食管癌扩散模式、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和转移率、区域淋巴结诊断方法、食管癌术后局部失败模式和失败概率的分析等多方面提供数据和依据,为食管癌靶区勾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39.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疗能使靶区得到精确剂量的照射,它能最大限度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如何界定食管癌肿瘤靶区,目前国内外尚无一致看法.笔者从食管癌扩散模式、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和转移率、区域淋巴结诊断方法、食管癌术后局部失败模式和失败概率的分析等多方面提供数据和依据,为食管癌靶区勾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成ld、3d、7d3个时间点,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经穴组可明显提高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电针非经穴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经穴提高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