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真菌性眼内炎患者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采用抗生素、有效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真菌性眼内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酵母菌属、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及念珠菌属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8.8%、25.5%、19.4%及9.2%;在具体菌种的分布中,白假丝酵母菌、烟曲霉菌及茄病镰刀菌的构成比较高,依次为19.4%、11.2%、10.2%。药敏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2.0%、52.0%、48.0%;烟曲霉菌对咪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和72.7%;茄病镰刀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0%与50.0%;黄曲霉菌对咪康唑与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和33.33%。主要致病菌对那他霉素、二性霉素B、特比萘芬、酮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真菌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谱广泛,以酵母菌属、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及念珠菌属为主,主要致病菌对伊曲康唑、咪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42.
中风后抑郁症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淡漠、厌世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我院采用音乐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3)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可有轻度言语功能障碍,但能配合检查;(4)既往无精神病史及脑卒中史.测评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状态"诊断标准,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共筛选出患者63例,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2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3例,糖尿病者2例;男性35人,女性28人,年龄为40-70岁,平均57.5岁.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和9月收治的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对其病理学资料、临床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1岁和32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梗阻及排尿不畅症状,影像学提示前列腺巨大占位。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2例肿瘤均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浸润性生长,肿瘤背景中夹杂少量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细胞SALL4、OCT3/4、CD117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标记均为阳性,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和突触素均阴性。此外,例1呈现特征性的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核旁点状阳性模式,可能误诊为上皮来源。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查见其他器官肿瘤,综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为前列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随后共进行了6个周期的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化疗,例1随访获得了完全缓解;例2随访肿瘤复发进展且伴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升高,后续根治标本最终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结论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病理学上可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学特征,合并免疫组织化学CKpan核旁点状阳性染色模式可能成为诊断陷阱。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病理诊断及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44.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疗能使靶区得到精确剂量的照射,它能最大限度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如何界定食管癌肿瘤靶区,目前国内外尚无一致看法.笔者从食管癌扩散模式、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和转移率、区域淋巴结诊断方法、食管癌术后局部失败模式和失败概率的分析等多方面提供数据和依据,为食管癌靶区勾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早期预测肿瘤放射治疗的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Time-to-progression,TTP)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的疗效TTP进行对照研究,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预测其疗效和TTP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术后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弥散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疗效、TTP.测量放射治疗前1周内、放射治疗中(放射剂量达30 Gy)残存肿瘤及瘤周组织的ADC值,根据放射治疗结束后4周与放射治疗前的MR图像显示肿瘤大小的变化将放射治疗疗效分为4组:CR(complete resolution),PR(partial response),SD(stable disease),PD(progressive disease),对ADC与放射治疗疗效和TTP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R组残存肿瘤的ADC值放射治疗中明显高于治疗前,而PD组残存肿瘤的ADC值放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D组瘤周组织的ADC值放射治疗中明显增高.残存肿瘤放射治疗中与治疗前ADC的变化和TT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099,P值是0.622,瘤周组织ADC的变化与TT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352,P值是0.036.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存肿瘤及瘤周组织的ADC值能预测其放射治疗的疗效和TTP.  相似文献   
46.
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SA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于左手中指末端SAF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男,62岁.因左手中指背侧末端肿块伴疼痛就诊,曾有外伤史.术中见肿块近甲床,并深达骨膜.大体观察,肿块周界不清,直径约2 cm,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韧.镜下观察,肿瘤位于真皮层内,略呈分叶状.瘤细胞由梭形至星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呈杂乱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内,局部区域可呈条束状或疏松的席纹状排列.黏液样基质内含有丰富的纤细血管,并可见较多散在的肥大细胞.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仅显示轻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内也未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梭形和星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和CD99,灶性表达CD10,不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肌动蛋白、结蛋白和S-100蛋白.结论 SAF好发于成年人指趾末端.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则有助于与其他发生于指趾的软组织黏液性肿瘤相鉴别.临床上宜将SAF作完整性切除,以预防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简化调强放疗(s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和靶体积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初始计划剂量学分布影响,评价重新修改放疗计划的必要性和时机.方法 29例接受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常规模拟CT扫描,其中11例在放疗开始后每2周扫描(每例4次),18例在放疗第4周进行第2次扫描(每例2次).将CT模拟图像与初始计划CT图像融合后由同一医生重新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将初始计划导入新勾画的靶区,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学参数后与初始计划比较.结果 每2周扫描的11例忠者疗前和疗后第2、4、6周胸部轮廓体积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3948cm3和13245、12789、11837 cm3(6周时t=2.07,P=0.043),每2周体积缩小平均值为425 cm3.0~6周中大体肿瘤体积平均值逐渐降低,其中0周与4、6周比较下降最明显(47.22 cm3:37.78 cm3,t=2.44,P=0.035;47.22 cm3:33.55 cm3,t=2.55,P=0.029),而4周和6周变化不明显(t=-0.75,P=0.261).0~6周靶区适行指数逐渐降低和不均匀指数依次增加,分别为0.70、0.68、0.67、0.61(4周时t=3.20,P=0.013)和1.13、1.22、1.23、1.27(4周时t=-4.56,P=0.001).全组患者sIMRT 4周时100%大体肿瘤受照剂量增加至62.57 Gy(t=-2.93,P=0.007),99%临床靶体积受照剂量和95%计划靶体积受照剂量分别下降至58.24 Gy(t=1.49,P=0.147;2例<54 Gy)和57.44 Gy(t=2.07,P=0.048);正常组织中只有脊髓最大剂量和双肺V30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41.52 Gy∶43.53Gy,t=-2.42,P=0.022;11.4%∶12.2%,t=-2.26,P=0.032).结论 食管癌sIMRT4周时肿瘤体积变化最明显,是CT-CT融合观察靶体积变化的最佳时机.部分患者需要做二次计划的修改使肿瘤靶区获得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食管腔内超声检查食管癌放疗中肿瘤消退程度能否作为临床预后疗效观测指标,为临床判断不同放射敏感性提供依据.方法 接受首程放疗的51例食管癌患者入组,其中单纯放疗35例,同步放化疗10例,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放疗前和放疗38~40 Gy时行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根据其变化程度分为缓解组(直径缩小≥50%)和稳定组(直径缩小<50%).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4.3个月,2年生存率为47%.缓解组和稳定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37%(χ~2=5.78,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和29%(χ~2=3.97,P=0.046).35例单纯放疗的缓解组(11例)和稳定组(24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20%(χ~2=5.84,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χ~2=4.20,P=0.040).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中5例为缓解组,其中4例有重度放疗反应,1例有中度放疗反应;1例为稳定组,仅有轻度放疗反应.结论 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在食管癌放疗前和放疗中检测肿瘤消退程度是临床有效观测指标之一,对预后判断有明显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以综合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分级量化分值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综合临床疗效:针药结合康复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与60.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2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好,无副作用,是缺血性中风治疗康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252Cf中子近距离放疗加外照射治疗食管鳞癌7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外照射配合内照射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评价锎(252 Cf)中子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708例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长治市肿瘤医院2001-01-01-2012-03-01共收治食管鳞癌708例,均采用252 Cf中子近距离腔内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6版食管癌分期标准,Ⅰ、ⅡA、ⅡB、Ⅲ和ⅣA期分别为7、254、31、404和12例.近距离治疗2~5次,3.5~5.0 Gy/次,总剂量为8~25 Gy;外照射剂量为50~56 Gy,常规分割,5~6周完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3.6个月、71.6%、41.8%和32.1%.在预后和局部控制率多因素分析中,照射总剂量是唯一与长期生存和局部控制均相关的因素.<60、60~68和>68 Gy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7.5%、35.3%和22.1%,P<0.001.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食管穿孔和大出血.97例(13.7%)发生3度白细胞降低.635例(89.7%)在治疗过程有1~2级的食管炎反应.随访期间18例(2.5%)发生食管穿孔,35例(4.9%)发生大出血.从治疗开始到随访健在,或者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490例(69.2%)患者吞咽普食顺利,放疗后13例(1.8%)发生食管狭窄,需要间断食管扩张治疗.结论 252 Cf 中子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提高了食管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毒副作用在可以接受范围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