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建立本单位应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门控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放疗的基本流程,比较应用OSMS与CBCT确定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摆位误差的一致性。方法 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用DIBH方法治疗,OSMS与模拟定位DIBH体表外轮廓配准,CBCT扫描与模拟定位CT配准各记录得到误差数据,数据包括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Rx、Ry、Rz。采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呈正相关,x、y、z方向平移误差以及Rx、Ry、Rz方向旋转误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4、0.84、0.65、0.41、0.54(P<0.01),95%CI值分别为-0.37~0.42 cm、-0.39~0.41 cm、-0.29~0.49cm和-2.9°~1.4°、-2.6°~1.4°、-2.4°~2.5°,均<5mm和3°。20例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患者系统误差<0.18cm,随机误差<0.24cm。结论 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中应用OSMS与CBCT两种方式确定与模拟定位状态误差具有一致性,CBCT图像引导基础上使用无辐射的OSMS验证位置信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CT与MRI定位图像的靶区和剂量的差异,探讨MRI定位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在仰卧位下行CT及MRI定位扫描,分别对CT与MRI图像上的瘤床进行术腔可视化评分(CVS),勾画瘤床(TB)、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并基于CT图像制定部分乳腺照射计划。比较CT与MRI图像上TB的CVS、靶区差异与一致性,探讨40Gy处方剂量等剂量线覆盖PTV比例差异。结果 CT、MRI图像上TB的CVS分别为2.97±1.40、3.10±1.40(P=0.408)。MRI图像上勾画的TB、CTV、PTV较CT均明显增加,分别为(24.48±16.60) cm3∶(38.00±19.77) cm3、(126.76±56.81) cm3∶(168.42±70.54) cm3、(216.63±81.99) cm3∶(279.24±101.55) cm3(均P<0.001),但CTV、PTV增加的比例较TB明显减小(均P<0.001)。CT与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43±0.13、0.66±0.11、0.70±0.09(P<0.001)。放疗计划40Gy等剂量线覆盖PTV-CT与PTV-MRI比例中位数分别为95.6%(95.0%~97.5%)与81.9%(62.3%~92.4%)(P<0.001)。结论 CT与MRI对于TB术腔的可视化相近,但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范围明显增加,基于CT图像制定的放疗计划对于PTV-MRI剂量覆盖不充分。作为CT定位的补充,保乳术后MRI定位的应用可能可以提高TB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CBCT测定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 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比较放疗计划系统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不同情况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151套,平均每人(5.0±1.3)套。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3.1±2.5)、(3.3±2.3) mm,CTV至PTV外扩边界分别为6.39、10.00、8.57 mm。放疗第1周摆位误差与后续治疗摆位误差在z轴方向有统计学差异[(3.7±2.5) mm和(2.6±1.6) mm,P=0.002],体重指数超重比正常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增大[(3.9±2.6) mm和(2.9±2.0) mm,P=0.033]。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行全乳调强放疗时,推荐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10 mm。建议增加放疗第1周的影像验证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相似文献   
6.
本指南反映了ILROG指导委员会在NHL现代放疗时代的共识,阐述了缩小照射野、降低剂量的作用,并且整合了现代三维计划图像技术和先进的放疗技术。在现代治疗条件下,应采用包含全身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本指南明确定义了ISRT的CTV范围。对于惰性NHL,单纯放疗常作为根治手段,因此应考虑更大的照射野。为了既实现肿瘤LC这一主要目标,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IMRT、呼吸门控、IGRT、四维图像等先进治疗技术都应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本院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照射野的选择,并对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和治疗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总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89.7%、总生存率为76.8%.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4%:77.1%,χ~2=19.95,P=0.000)和总生存率(80.9%:62.3%,χ~2=15.47,P=0.001).胸壁和锁骨上区域照射能提高患者的5年无胸壁复发生存率(96.8%:86.2%;χ~2=12.66,P=0.001)和无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生存率(97.7%:90.7%,χ~2=9.98,P=0.002),腋窝照射对5年无腋窝复发生存率无影响(98.4%:96.1%,χ~2=0.74,P=0.389).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χ~2=14.42,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0个(χ~2=21.60,P=0.000)和T_4期(χ~2=10.79,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照射部位可选择同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鼻腔和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IMRT)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48例患者中42例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6例为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根据Ann Arbor分期,I_E期37例,Ⅱ_E期11例.22例接受单纯放疗,26例接受放化疗.95%计划靶体积(PTV)处方剂量为50 Gy.放疗副反应分级采用RTOG标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 中佗随访18个月,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3%和75%.剂量体积直方图显示PTV最高、平均、最低剂量均值分别为62.6、55.0、20.3 Gy,接受低于95%处方剂量的体积仅占靶体积的2.4%.脑干、脊髓、视交叉、左视神经、右视神经、左晶体和右晶体接受的最高剂量均值分别为43.5、32.7、48.2、50.3、51.3、7.8和7.6 Gy.左腮腺、右腮腺、垂体、左颞颌关节和右颞颌关节接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7.1、16.5、32.5、47.3和46.8 Gy.全组口腔黏膜反应1级37%、2级41%、3级16%;皮肤急性反应1级78%、2级16%;急性口干反应1级65%、2级18%.结论 鼻腔和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IMRT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有效保护了腮腺和其他重要器官,并取得了很好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手术”的全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8—2020年间前瞻性纳入局部晚期胃腺癌或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28例,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放疗剂量为45Gy,1.8 Gy/次,同步口服替吉奥 40~60mg,2 次/d。CCRT后3周接受 4~6周期SOX方案巩固化疗(CNCT)。CNCT结束后 4~6周完成胃 癌D2根治术。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治疗中≥3级不良反应在CCRT期间出现 3例(11%),分别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食欲下降;在CNCT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 2例(7%)、血小板下降 3例(11%)。共 20例(71%)完成手术,达病理完全缓解者占50%。3例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中期分析结果示局部晚期胃癌接受全新辅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降期,治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