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44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生长方式及是否伴有乳头状腺癌或黏液腺癌成分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肿瘤是否伴有乳头或黏液腺癌成分、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结论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是否伴有乳头或黏液腺癌成分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PTEN和p27两种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胃黏膜癌变及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癌组织、癌前病变和对照组正常胃黏膜进行PTEN和p27表达的检测。结果胃癌组PTEN阳性率为53.3%,较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明显下降(P〈0.01);低分化组PTEN阳性率为36.0%,显著低于胃癌高中分化组(P〈0.01);高中分化组PTEN阳性率与癌前病变组无差异;胃癌组p27阳性率为35.6%,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癌前病变组无差异;胃癌高中分化组p27表达率与低分化组无差异;胃癌组织中PTEN和p27表达呈正相关,但相关度较低(P〈0.05,列联系数C=0.312 2)。结论PTEN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p27表达异常可能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非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RA相关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患者292例。其中,RA患者177例,非RA患者1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RA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水平,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抗角蛋白抗体(AKA)。结果 RA组RF阳性率(78.53%)、抗CCP抗体阳性率(64.97%)、抗RA33抗体阳性率(15.82%)、AKA阳性率(19.77%)均明显高于非RA组(11.30%、1.74%、4.35%、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RA患者中RA相关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低于RA,但临床上仍需仔细鉴别,才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 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并探讨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血液、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收集的血液、无菌体液标本1 000例,将本次研究的血液或无菌体液加入到需氧以及厌氧的培养瓶内,每瓶大约8~10 ml,将标本放到机器上进行监测,培养时间为5 d,若在此期间计算机软件得出阳性结果,则将标本取出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1 000例样本中,阳性结果 151株,阳性率为15.10%,其中,860例血培养中阳性111株,140例无菌体液培养中阳性40株。观察151株病原菌中,肠杆菌77株,72 h内检出率达92.21%;肠球菌16株,72 h内检出率达100.00%;葡萄球菌33株,72 h内检出率达96.97%;非发酵菌16株,72 h内检出率达87.50%;真菌9株,72 h内检出率达88.89%。结论:全自动血培养仪有效提高血液、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缩短培养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2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34-2735
选取我院连续两年收集的微生物标本,按照临床常规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回顾性检验结果资料,探讨其在科室防治流行性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2012年的各临床标本中,痰液标本、血液标本的检验阳性率明显大于2013年;而尿道分泌物标本、脓液标本、脑脊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小于2013年。两年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度的血液标本、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与2013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帮助科室掌握当前流行性疾病的发展状态,从而提高科室防治流行病的工作水平。然当前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医院需进行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肺恶性磨玻璃样病变构成与大小的不同对淋巴结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9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的肺恶性磨玻璃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变构成不同,将患者分入纯磨玻璃样病变组(n=7)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组(n=32),在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组中,按实性成分不同,将患者分入实性成分> 50%组(n=17)与实性成分≤50%组(n=15);按病变大小不同,将患者分入病变直径≤2 cm组(n=31)与病变直径> 2 cm组(n=8)。比较各组的淋巴结阳性率。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 79±27. 77) ml,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为(246. 92±98. 20) ml,肿瘤平均直径为(2. 05±0. 98) cm。纯磨玻璃样病变组淋巴结清扫78枚,其中,阴性78枚,阳性0枚,阳性率为0;实性成分> 50%组淋巴结清扫438枚,其中,阴性418枚,阳性20枚,阳性率为4. 6%(20/438);实性成分≤50%组淋巴结清扫150枚,其中,阴性148枚,阳性2枚,阳性率为1. 3%(2/15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变直径≤2 cm组淋巴结清扫415枚,其中,阴性410枚,阳性5枚,阳性率为1. 2%(5/415);病变直径> 2 cm组淋巴结清扫251枚,其中,阴性234枚,阳性17枚,阳性率为6. 8%(17/2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病变构成为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与病变直径> 2 cm的患者存在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因急性胸痛就诊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予以心电图、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105)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者,研究组(n=95)为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者,同期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在其入院后2h、4h、6h采集血液,检测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并就三组受检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及其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受检者在发病2h、4h、6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h时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升高,而在发病6h时均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h、4h、6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9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验室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原理的三种方法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者体内肺炎支原体,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法优于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法(P0.05,P0.01),后两者中又以被动凝胶法更有优势(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适于初筛实验,被动凝集法适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监测。用咽拭子做实时荧光PCR法对于有定量要求的患者意义重大。荧光PCR法与初筛方法联合使用,能互相弥补方法学原理的缺陷、提高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更适用于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