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分析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提高预警决策分析能力试点研究”试点省一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分析能力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对湖北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分析的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其工作现状、人员状况、监测的内容和报告管理方式、监测数据的利用情况、提高决策分析能力的途径等内容。结果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资料的内容未整合、资料质量和管理尚可,但分析利用的能力不足,难以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的工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能完成监测系统的报告任务,基本不具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测、预警的能力。结论应当对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分级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应各有侧重。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更新,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 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截至2013年5月27日通过中国国家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系统发现的H7N9流感感染者的完整病例系列的特征。设计 病例系列研究。 研究场所 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的554家哨点医院的门诊和急诊 病例通过实验室确诊的H7N9感染病例和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发现的病例间的相互对照来发现感染病例。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系统发现的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流感样病例定义,每周每家监测医院采集10~15例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用于病毒学检测。我们通过与地、省级和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公共卫生调查,获得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通过病历回顾获得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主要研究指标 病例系列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结果 截至2013年5月27日实验室确诊的130例H7N9感染病例中,5例(4%)是通过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系统首先发现的。5例病例的平均年龄为13岁(2~26岁),均无基础性疾病。5例病例的暴露史、地理位置和发病时间与其他实验室确诊病例均类似。仅有2例病例需要入院治疗,所有5例病例均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感染且康复过程顺利。结论 我们的发现支持H7N9流感病毒感染存在“临床冰山现象”,强调需要加强关注H7N9病毒感染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从公共卫生角度看,本研究为H7N9病毒感染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轻症病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阳波  廖巧红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8,33(12):1009-1013
目的 分析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西南5个省份疫情聚集区域。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大疫情报告系统的2014年伤寒/副伤寒疾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病例地理分布特征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方法扫描分析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广东5个省(自治区)的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4年我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3 768例,总发病率为1.02/10万,与2013年相比,总发病率下降1.92%,无死亡病例,其中伤寒10 460例(75.97%),副伤寒3 308例(24.03%),发病数与2013年相比,伤寒降低了2.44%,副伤寒降低了3.10%;伤寒/副伤寒的发病高峰为6 — 9月,占全年病例数的46.23%;伤寒/副伤寒病例均以农民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 西南5 省(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一类和二类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相邻省份的县(市、区)。 结论 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逐年降低,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的防控不能放松,尤其是非监测点的疫情上升应引起重视,调查并探索危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策略。高发省相邻省份之间病例聚集明显,可能存在跨地域传播。   相似文献   
5.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关键是及时、迅速地发现突发事件的先兆,起到预警作用。预警是在考虑了资料的不完全性和危害的不确定性之后,在有必要采取措施的地方进行危害警告的方法,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预警系统是由信息来源系统、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信息收集、分析、反馈与报警系统和预警反应措施四大框架组成。我国预警机制建设已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疫情信息的透明度,初步探讨传染病的预警界值等,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不健全、监测报告系统反应速度慢、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预警反应措施不健全等问题。预警机制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功能完善的监测报告系统;优化预警系统的资源配置,完善预警反应措施;建立垂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问责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期,分析2017年1-5月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肠道病毒循环血清型的变化趋势及重点关注地区,进行风险提示,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2017年前5月的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2016年同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17年1-5月,全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40.7%、39.7%和30.9%,但重症比例,病死率及重症死亡比例略高于2016年同期。轻症和重症病例以12~23月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7 940.4/100万和71.9/100万,6~11月龄死亡率最高,为1.1/100万。大部分省份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往年同期水平下降,但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和福建等省(自治区)重症数和(或)死亡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循环,分别占41.4%和41.6%,其中轻症病例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分别占40.2%和42.0%;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分别占61.9%和92.9%。以EV71为优势血清型的省份较2016年增加。结论 手足口病疫情整体流行强度低于2016年同期,但疾病严重程度略高于2016年同期。部分省份受EV71构成增加、优势病原改变、易感人群积累致重症和死亡病例上升,应加强EV71疫苗免疫接种宣传,以降低重症、死亡发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血清型的省份,尤其是重症病例中其他肠道病毒构成较高的省份,应加强血清型鉴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参与禽流感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我国2005年以来确诊的40例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3例(7.50%)暴露史不详,21例(52.50%)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禽史,14例(35.00%)有活禽市场或禽类制品暴露史,2例(5.00%)有与同类病例接触史。有病死禽暴露史的病例主要与居住在农村(95.24%)、住家或附近环境(85.71%)、成年人(66.67%)、女性(66.67%)和家务劳动(61.90%)等线索有关;有活禽市场或禽类制品暴露史的病例主要与成年人(85.71%)、居住在城市(78.57%)和饮食习惯(50.0%)等线索有关。既往现场调查经验提示,任何一例禽流感新发病例均可能具有与既往病例完全不同的特点,开展感染来源调查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在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173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58家网络实验室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并分析2009-2013年不同地区、人群以及时间的诺如病毒检出率。结果 在34 031名腹泻监测病例中,有11.6%的病例检出诺如病毒。其中6~23月龄儿童和>45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3.7%和12.4%。一年中以秋、冬季检出率较高;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诺如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7%和11.6%;而亚热带地区,以秋季检出率最高(14.3%)。诺如病毒检出的主要型别为GⅡ组(89.9%)。结论 诺如病毒对我国各年龄组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儿童和中老年门诊腹泻病例中较为常见,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且不同气候带地区的流行高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内外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和控制技术指南及有关文献,分析我国诺如病毒发病情况、病原分型和暴发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结果2006—2013年全国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报告数逐年上升,共报告56起,发病4979例,平均每起暴发89例病例,主要病原类型包括GⅠ型、GⅡ型。在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从2007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20.3%,2012年为15.3%。结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暴发规模较大,暴发监测的敏感性有待改进。本研究提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对指导开展我国诺如病毒腹泻防控工作,更新技术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士对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认知程度,探讨影响标本正确采集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为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04名临床护士中,90.38%采取询问检验科,80.77%采取同行沟通以解决在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上遇到的问题;94.2%认为非常有必要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内科病房、ICU护士对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掌握情况高于外科护士.结论 护士对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的认知程度不足,对护士进行有关标本采集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