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模型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市氯化锂一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7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氯化锂3mEq/kg腹腔注射(IP),19h后给予低剂量匹罗卡品10mg/kg,每隔30min 1次,重复2-4次.观察大鼠行为、脑电、模型成功率、死亡率、自发性癫痫发作及其潜伏期和发作的严重程度.结果: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在匹罗卡品1~4剂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痫性发作距离注射时间平均为16min,成功率73%,匹罗卡品用量平均25.9mg/kg,持续90min被终止者死亡率低于10%.自发性癫痫发作平均每天2.4~5.7次,潜伏期平均40天.发作程度均达到Ⅲ级以上的痫性发作,绝大多数为Ⅳ/Ⅴ级,脑电类似人类颞叶癫痫.对照组大鼠均为0级发作.结论: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具有制作方便、致痫成功率高和动物死亡率低特点,同人类癫痫持续状态和颞叶癫痫有相似的行为和脑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大鼠梗阻肾脏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2在吉林大学第三医院研究所完成。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20~300g。①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参照文献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槲皮素组:即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槲皮素治疗组,于手术前1天开始用槲皮素,剂量100mg/kg,灌胃,1次/d,连续10d。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后分离左输尿管,不结扎输尿管即关闭腹腔。②3组大鼠于术后10d,麻醉处死,取术侧肾组织做肾脏病理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间质病变程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记分析法检测大鼠梗阻侧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结果:大鼠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单侧输尿管梗阻引起大鼠梗阻侧肾脏的间质纤维化,经槲皮素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导致减轻肾脏病理损害。②各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槲皮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染色阳性表达增多(P<0.01);槲皮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染色阳性表达比单侧输尿管梗阻组明显降低[(7.41±0.93)%比(13.39±0.87)%,P<0.01;(7.26±0.54)%比(10.18±0.49)%,P<0.05]。③各组大鼠免疫印记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单侧输尿管梗阻10d,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槲皮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相对表达丰度明显低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2.42±0.56)%比(5.50±0.87)%,(3.26±1.54)%比(6.18±1.49)%,P<0.05]。结论:槲皮素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初步探讨改良后的AdVance吊带(经闭孔球部尿道悬吊)术对男性TURP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1月间将2例TURP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纳入本研究,尿失禁程度通过手术前后国际尿失禁许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尿垫使用量(日常生活活动漏尿量)来评定。1例为中度SUI,1例为重度SUI,均采用改良后的AdVance吊带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健康生活质素调查问卷(SF-12)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回访时获得。结果:中度SUI患者术前SF-12评分为13分,ICI-Q-SF评分为14分,生活质量(QOL)评分为6分,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26.6ml/S.膀胱剩余尿量(PVR)0ml;术后6个月SF-12评分为6分,ICI—Q-SF评分为0分,Q()I。评分为2分,Qmax16.5ml/s,剩余尿量0ml。患者整个随访期间临床表现稳定,尿失禁未随着时间推移复发加重。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无侵蚀,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熏度SUI患者术前SF-12评分为18分,ICI—Q-SF评分为14分,Q()I,评分为6分,因无法憋尿无法行尿流率测定;术后6个月SF一12评分为7分,ICI—Q-SF评分为4分,Q()I。评分为2分,术后Qmax30.2ml/s,剩余尿量15ml。术后偶有少许尿液流出(每周1次.〈20ml/次)。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无侵蚀.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Ad—Vance吊带术是治疗男性TURP术后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雷帕霉素进行转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2012-2016年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术后由传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主的方案转换为雷帕霉素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所有患者转换前均使用环孢素/他克莫司联合霉酚酸/硫唑嘌呤及糖皮质激素作为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各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使用三联方案的患者在转换当天停用他克莫司/环孢素,雷帕霉素浓度控制在4~10ng·mL-1;使用四联方案的患者雷帕霉素浓度控制在3~7ng·mL-1,他克莫司剂量为原来的1/3,浓度控制在2~5ng·mL-1。分析患者转换前后1年血肌酐、蛋白尿、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总结转换前后1年感染发生率和肿瘤患者转归。结果:33例患者转换1年后血肌酐水平下降,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112.36±63.82)μmol·L-1比(108.17±55.41)μmol·L-1,P=0.58]。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转换后1年有明显增长(P=0.04、0.02),转氨酶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19、0.12)。转换前后1年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转换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感染降低,肿瘤患者复发率降低,蛋白尿呈双向改变。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雷帕霉素转换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7.
移植肾动脉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瘤(RAA)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1251例,发生RAA 5例(0.4%).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移植肾动脉一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突发少尿或无尿,顽固性高血压及肾区疼痛,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动脉瘤大小1.8 cm×2.0 cm×2.0 cm~4.0 cm×4.0 cm×5.0 cm. 结果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动脉瘤2例,1例发现动脉瘤后1个月内移植肾功能丧失,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规律透析治疗,随访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1例移植肾失功后1周内行对侧髂窝二次肾移植手术,保留原移植肾,术后随访2年肾功能正常.RAA合并近端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1例行吻合口球囊扩张并放置支架后,以弹簧螺圈栓塞动脉瘤,术后随访1年肾功能稳定;1例行移植肾切除、二次.肾移植术,术后随访3年肾功能正常.吻合口髂内动脉侧粥样硬化斑块导致髂内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侧动脉瘤1例,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2 d因脑干栓塞死亡. 结论 移植肾动脉-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易诱发血管并发症,RAA治疗应谨慎采用开放手术切除,可选择近期行二次肾移植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8.
回顾我院10年来外伤死亡病例,其中35例头部CT示弥散性脑肿胀,且无颅内血肿,但伴有白质内点状散在出血,而于入院后短期内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我们于 1 996年 6月至 1 998年 6月采用X线下气囊扩张治疗肾盂输尿管结合部梗阻 1 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 1 3例 ,男性 4例 ,女性 9例。年龄平均 38岁(1 7~ 48岁 )。有 2例接受 2次治疗 ,这 2例病人分别行开放性肾盂输尿管形成术或狭窄段气囊扩张术 (无透视定位 )。临床症状 :6例有较轻微的患侧腰酸痛 ,3例突然腰痛伴发热 3天 ,其余 4例无任何症状 ,为体检时发现。入院后查体 :除 1例病人入院时发热和血白细胞较高、尿中有少量红、白细胞外 ,其余病人的血、尿常规均无异常。全部病人的肝、肾功能正常。静脉尿路造影术 (IV…  相似文献   
30.
曲司氯铵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曲司氯铵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盐酸奥昔布宁为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144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曲司氨铵20mg或奥昔布宁5mg,bid。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n=69)和对照组(n=64)24h平均排尿次数头值,尿失禁患者的平均尿失禁次数减少值以及平均每次尿量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47.2%,其中主要不良事件口干发生率为23.6%,而奥昔布宁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6.4%,口干发生率为68.1%,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口干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曲司氨铵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与奥昔布宁等效,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奥昔布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