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53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在合成的胞外聚合物(EPS)溶液中,研究不同起始总铁量、不同Fe(III)与Fe(II)摩尔比条件下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黄铜矿过程中pH、电位、可溶性铁离子和Cu2+浓度随浸出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溶液电位低于650mV(vsSHE)时,因细菌产生的EPS可通过絮凝黄铁钾钒延缓污染,即使铁离子浓度达到20g/L,黄铁钾钒对细菌浸出黄铜矿的阻碍作用也不是致命的,但随着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细菌氧化的铁离子容易吸附在黄铜矿表面的EPS表层,有黄铁钾钒的EPS层是弱离子扩散壁垒,细菌通过把EPS空间内外的Fe2+氧化成Fe3+,进一步创造高于650mV的电位,导致EPS层离子扩散性能的快速恶化,严重地和不可逆地阻碍生物浸出黄铜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显微镜观测、激光粒度分析、吸附量测定和DLVO理论研究细粒金红石在苯乙烯膦酸(SPA)体系中的絮团浮选行为。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苯乙烯膦酸对细粒金红石的絮团浮选具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同时,溶液pH值、剪切力(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均对絮团浮选效果有一定影响。动电位测试发现,随着SPA的加入,等电点及电位均负向移动,表明矿物与药剂之间主要发生化学吸附。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在搅拌速度为1800 r/min和1000 mg/L SPA时,金红石颗粒的尺寸最大。此外,通过显微镜观测和浮选试验证明絮团的产生有利于细粒金红石的浮选。综上可得,SPA通过化学吸附作用能有效诱导细粒金红石的疏水絮团并增大其颗粒尺寸。最后,通过DLVO理论计算进一步验证SPA与金红石颗粒之间主要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进而促进絮团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混合中度嗜热微生物浸出比较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低品位铜尾矿(酸浸尾矿和铜浮选尾矿)在浸出过程中矿物学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尾矿的浸出行为具有很大的区别。与铜浮选尾矿相比,酸浸尾矿的浸出液中氧化还原电位较低,[Fe3+]/[Fe2+]的比例和微生物菌体密度较高,导致总铜、原生硫化铜和次生硫化铜的浸出率增加。XRD结果表明,在浸出浮选尾矿中,检测到石膏和金属有机复合物,这些物质会减缓硫化矿物的氧化过程。两种尾矿浸出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明显:酸浸尾矿浸入过程中铁氧化菌的比例高于浮选尾矿浸出的,但硫氧化菌比例低于浮选尾矿浸出的,浸出酸浸尾矿时可以检测到F. thermophilum L1,但在浸出浮选尾矿中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分析黄铜矿与斑铜矿在酸性细菌培养基中的电化学溶解过程。斑铜矿直接氧化反应比还原反应更容易发生,但黄铜矿既难被氧化,又难被还原。斑铜矿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从而比黄铜矿更容易被溶解。铜蓝(CuS)是黄铜矿与斑铜矿溶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因此,斑铜矿的溶解途径主要为直接氧化过程,中间产物铜蓝(CuS)可能限制其进一步溶解。黄铜矿的溶解途径包含了还原-氧化过程,其中,黄铜矿首先被还原为与斑铜矿类似的中间产物,再进一步被氧化,并产生铜蓝(CuS),而黄铜矿的最初还原过程是其溶解过程的主要限制步骤。  相似文献   
15.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SiO_2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simple ethanol-water system,the magnetic α-Fe nanoparticles(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0-40 nm)were prepared by reduction of Fe2 +using potassium borohydride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Then the shell was formed by hydrolysis-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TEOS)on the surface of the Fe particles.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TEM,SAED,TG-DSC and VS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thin film of silica i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Fe particles through a Si-O-Fe bond.The coated shell of silica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Fe cores from being oxidized.  相似文献   
16.
混合微生物通过亚硝酸、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及其不同组合诱变获得5组混合培养物.浸矿实验表明,1#-4# 混合培养物对蓝铜矿的浸出速度和浸出量均比对照高,以4# 的浸矿效果最佳,但5# 混合培养物的浸矿效果低于时照,说明混合微生物诱变可以获得高浸出效率的微生物群.混合微生物组合的最适生长温度未变,均为30℃,提示筛选获得的混合微生物不适合高温浸矿(45~60℃).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TC)isoneofthemostfrequentlyusedcollectorsforflotationofheavy metalsulfideminerals ,suchasgalena ,chalcopyriteandjamesonite ,anditshowsstrongselectivity[1] .WhenDDTCwasusedinhighlyalkaline (pH >11.4 )forseparatinggalenafroms…  相似文献   
18.
ZL捕收剂浮选分离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ZL捕收剂作用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及ZL捕收剂与含钙矿物的作用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某钨矿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ZL捕收剂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强, 白钨矿次之, 萤石较弱;当硅酸钠用量较高时, ZL捕收剂可在pH=11.0的碱性条件下实现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的有效分离, 而且采用该药剂制度, 原矿含WO3 0.36%的实际矿石经常温粗选可获得品位7.45%、回收率92.35%的钨粗精矿。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ZL捕收剂化学吸附于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 而物理吸附于萤石表面;硅酸钠的添加几乎不影响ZL捕收剂与白钨矿的作用, 却可以强烈抑制ZL对萤石和方解石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Lix984作萃取剂,从含铜铁的生物浸出液中选择性萃取铜。通过考察溶液pH、相比O/A、初始铜浓度、萃取温度、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萃取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率、分配比、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H大于2.22,相比O/A=1:1,搅拌速度为200rpm,搅拌时间为4min,萃取级数为3级,铜的萃取率能达到99.8%以上,铜分配比能达到600以上,铁分配比小于1,铜铁分离系数能达到1900以上,同时发现低初始铜浓度及高萃取温度对萃取有利,可见生物浸出液中铜铁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预氧化对攀枝花钛铁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加快了钛铁矿铁氧化物的还原速率,提高了还原产物铁的金属化率.其作用机理是:钛铁矿在预氧化过程中形成了假金红石、三氧化二铁、金红石和三价铁板钛矿等新的物相,破坏了原有矿物结构,颗粒内部形成了大量孔隙,有利于增大颗粒的比表面积,改善还原过程气体的扩散条件;经预氧化处理的钛铁矿在预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物相将被重新还原,新生钛铁矿活性高,还原产物的显微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