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12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采用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与扩张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另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扩张术,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患者张口度与疼痛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度与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灌洗组患者的平均张口度增加11~34mm,达正常水平;扩张组的平均张口度增加6~29mm,仍处在张口受限的水平。两组患者张口度的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疼痛的改善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与扩张术均能改善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缓解疼痛。灌洗术的疗效较扩张术的疗效显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治疗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创伤小到创伤大的顺序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磁共振造影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磁共振造影对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内错乱的连续33例(36侧)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上腔磁共振造影检查,其中30例(31侧)进行关节镜检查并同期治疗,按照磁共振造影对颞下颌关节囊内粘连诊断的影像学标准,确定有无粘连,分阳性组、可疑组及阴性组;并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得出真、假阳性及真、假阴性关节例数。应用SPSS软件制作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从而评价磁共振造影诊断囊内粘连的整体准确性。结果:关节镜诊断囊内粘连为70.97%(22/31)。磁共振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对照后得出:阳性组20侧,其中19侧真阳性,1侧为单个游离体;可疑组3侧,其中1侧假阳性,2侧真阳性;阴性组8侧,其中1侧假阴性,7侧真阴性。ROC曲线下面积=0.91(0.86,0.95),P<0.05。结论:磁共振造影兼具平片造影和MRI的优点,诊断准确率高,而且能对囊内粘连作定位诊断,是一种诊断囊内粘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预防腮腺手术后Frey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用于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6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89例,腺淋巴瘤45例,基底细胞腺瘤17例,其他1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104例,施行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第2组64例,在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后,根据缺损大小,于腮腺咬肌筋膜瓣和剩余腮腺组织之间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所有病例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味觉出汗综合征进行评价,并随机抽取60例(2组各30例)进行两侧面部碘一淀粉试验(starchiodinetest)。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第1组63/104例(60.58%)、第2组1/64例(1.56%)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的患者中,第1、2组Frey综合征客观症状的发生例数分别是24例和2例。术后第1组18例、第2组1例出现涎漏。2组检验结果,X^2=32.85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植入是预防腮腺区手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特点。方法:对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用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培养,免疫组化证实其细胞来源,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为上皮来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包含2种形态的细胞,与实性成釉细胞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相比,存在较多梭形细胞,细胞生长缓慢,培养的各代细胞未见异倍体。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包含较多的梭形细胞.可能与其较多的细胞间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本院健康体检者14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分,测定血清皮质醇、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皮质醇、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与患者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阴性量表、阳性量表、一般病理量表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皮质醇、DHEA-S及皮质醇/DHEA-S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铜蓝蛋白(CER)、CRP及琢1-酸性糖蛋白(AAG)均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TR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TSH)、T3、T4、FT4均高于对照组,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醇、DHEA-S、CER、CRP、TRF、AAG、TSH、T3、T4、FT3、FT4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病史均无相关性(均P>0.05);皮质醇、DHEA-S、CER、CRP、TRF、AAG、TSH、T3、T4、FT3、FT4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均呈正相关,皮质醇、DHEA-S与发病年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皮质醇、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及治疗有效性监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喉前淋巴结(DLN)转移与颈部其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行手术治疗且有DLN检出的PTC患者,分为DLN-阳性组(139例)和DLN-阴性组(3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在533例PTC患者中,DLN的转移率为26.08%(139/533),16例仅发生DLN转移而无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P<0.001),多灶(P=0.002),位于中上1/3(P=0.047),临近被膜(P=0.011),中央区(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脉管浸润(P=0.014),甲状腺外侵犯(P<0.001),高侵袭性病理亚型(P=0.013)与D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OR=0.466,P=0.001),位于中上1/3(OR=1.748,P=0.024),中央区(OR=0.180,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OR=0.468,P=0.003)和淋巴脉管浸润(OR=0.294,P=0.005)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阳性患者同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结论:PTC术中应规范清扫喉前及锥状叶周围的淋巴及软组织,对于DLN转移,尤其高侵袭亚型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选择性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延迟缝合处理严重犬咬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就诊的犬咬伤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30例和传统延迟缝合治疗组伤口30例。入院后立即应用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传统延迟缝合治疗组创面急性期行常规换药1~2次/d,做皮片移植修复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彻底清除创面中已失活的组织,按照创面形状裁剪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用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及敷料,持续负压吸引。每3天更换负压吸引装置1次。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做皮片移植修复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统计两组患者二次缝合前伤口治疗时间、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11.47±4. 89)d,其中感染1例(2.63%);传统延迟缝合治疗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16.21±6. 54)d,其中感染6例(13. 33%);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对大面积犬咬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减少创面长期暴露时间,降低反复感染发生率,并为二期缝合提供更靠前的时间窗,有效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针刺激足三里与聆听放松音乐疗法对急性有氧运动疲劳的恢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1选取南京体育学院48名健康男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音乐治疗组、低频电针组,16名/组。①以80%~85%的乳酸阈强度即65W为初始功率,受试者进行1min的准备活动后,正式开始有氧运动直至疲劳。判断疲劳的标准为自我感觉疲劳、且一再鼓励后仍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②一次性有氧运动至疲劳后,音乐治疗组卧位,戴耳机听放松音乐,音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一般控制在45.0~63.5dB。低频电针组卧位,双足三里针刺得气后,以1Hz的低频脉冲给予电刺激。自然恢复组静卧休息,不给予任何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持续15min。③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心率、下肢肌力、下肢围度、血糖、尿蛋白、血乳酸、视觉简单反应时、主观体力感觉等生理、生化及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健康男大学生志愿者48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间心率、大腿围、小腿围、下肢肌力、简单反应时、主观体力感觉值、血乳酸、血糖及尿蛋白等指标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均基本相似(P>0.05)。②运动前后各项指标的配对检验结果: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心率、大腿围、小腿围、主观体力感觉值均显著增加(P<0.01);血糖及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简单反应时及血乳酸无明显变化(P>0.05)。运动后10min心率平均值为(81.82±10.29)次/min,与运动后即刻心率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与运动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③受试者运动后即刻自觉症状统计结果:48名受试者中,汗多者占75.00%,口干者占54.17%,下肢乏力者占52.08%,脚跟发软及下肢酸痛、僵硬者分别占16.67%和14.58%。④治疗后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音乐治疗组尿蛋白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和低频电针组(P<0.01,P<0.05),其余各项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各组运动后即刻与干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配对检验结果:与运动后即刻比较,治疗后15min音乐治疗组心率、大腿围、小腿围、主观体力感觉值、尿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低频电针组心率、大腿围、小腿围、主观体力感觉值、乳酸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低频电针足三里对消除心血管疲劳及清除乳酸的效果较佳,而音乐疗法依从性强、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促进中枢、骨骼肌及心理疲劳恢复、增强肾脏调节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骨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SARM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4例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为研究对象,在局部麻醉下用超声骨刀行 SARME手术,手术方式采用腭中缝截骨术+侧方骨皮质切开术+双侧翼颌连接截骨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的术中感受。结果 所有患者的SARME手术均在门诊手术室采用局部麻醉完成,患者均耐受并配合手术。超声骨刀损伤小,可以精确截骨,术后反应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术中没有或者仅感觉到轻度震动感的有8例(占 57.14%);术中没有或仅感觉到轻度疼痛和牙齿酸痛的有12例(占85.71%);对超声骨刀的声音无畏惧感或仅有轻度畏惧感的有 11例(占78.57%)。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牙弓宽度的测量值显示手术扩弓的效果非常明显。结论 利用超声骨刀在局部麻醉下行SARME手术是可行的,但需要更多病例的实践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Binder综合征患者有严重的面部凹陷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复发。本研究探讨面中部牵引结合正颌手术在Binder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例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Le Fort II型截骨术,术后利用颅骨外置式牵引器进行旋转牵引,并随时调整矢状向及垂直向的量,矫正患者面形。半年后进行正颌手术,矫正咬合关系,并随访1~2 a。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牵引过程中无明显疼痛及不适。头影测量显示,患者面中部骨骼显著前移,凹陷畸形得以矫治。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上颌骨Le Fort II型截骨牵引可以矫治鼻上颌骨发育不足,通过正颌手术可以矫正咬合关系,两者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Binder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